点击关闭
点击关闭
健康资讯
医药卫生网 > 健康资讯
王学昌:新型冠状病毒的11种人际传播途径、机制及其防控阻断策略
】【关闭 2020/3/6 14:52:48 | 来源:医药卫生网 |

新型冠状病毒(COVID-19,SARS-CoV-2)的流行,已对中国和世界造成重大威胁。基于中医“治未病”的理念和传统,进一步对新型冠状病毒人际传播途径、机制进行分析研究,有助于人类进一步认识新型冠状病毒的传播规律,有利于人类采取精准的防控和阻断措施,有利于最大限度减少新冠肺炎疫情感染和疾病的发生,有利于最大限度减少类似大规模疫情未来在中国和世界的再次形成。

在医护人员、科研人员等已有认识的基础上,经过进一步分析,我将新型冠状病毒的人际传播途径细分11种类型:(1)“人-人”传播途径;(2)“人-飞沫-人”传播途径;(3)“人-物体表面-人”传播途径;(4)“人-气溶胶-人”传播途径;(5)“人-飞沫-物体表面-人” 传播途径;(6)“人-飞沫-气溶胶-人” 传播途径;(7)“人-气溶胶-物体表面-人” 传播途径;(8)“人-飞沫-气溶胶-物体表面-人” 传播途径;(9)“人-粪便、尿-气溶胶-人” 传播途径;(10)“人-粪便、尿-物体表面如马桶盖表面-人” 传播途径;(11)“人-粪便、尿-气溶胶-物体表面如马桶盖表面-人”传播途径。其相应传播机制、风险度和防控阻断策略进一步以表格方式汇总说明如下:

表格2.0.jpg

 

根据上述表格的分析,可以进一步得出如下结论:

一、在所有的传播机制中,新型冠状病毒最主要的传播机制,不仅是呼吸道传播,手接触传播的风险同样大,而且有更多发生场景、更多发生可能,所以人类需要进一步提高对手接触传播的警惕性,并采取针对性的防护措施;

二、从绿色健康的角度, 目前的“握手礼”宜改为“拱手礼”;

三、面部皮肤、臀部皮肤感染可能性虽然相对小一些,但也应注意防范,其策略包括勤洗脸,大便时尽量蹲便而不是坐便;

四、气溶胶传播的风险总体较小,但主要发生在长时间密闭室内环境,所以必须注意保持通风,特别是对于医院病房、诊室,公交、地铁车厢,以及大型会议和活动场所等;

五、高效率预防并阻断新冠肺炎的大规模传播,是有办法的!只要采取使用医用口罩、防病菌防病毒护手棒,勤洗手洗脸,保持室内通风,对话时保持安全距离,对电梯按键、门把手、门帘、读卡器等进行高频率精准消毒,改“握手礼”为“拱手礼”等常规的综合性的日常预防措施,新型冠状病毒的11种人际传播途径,均将被阻断。

(作者王学昌,河南省中医院-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副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


  本文来源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编辑:刘


关于我们 】- 【 联系方式 】- 【在线投稿 】- 【 广告服务 】- 【 法律声明 】- 【 】- 【 网站地图 】- 【 留言反馈
河南省卫生厅/主管 医药卫生报社/主办 总部/中国·河南郑州市纬五路47号 aluminum tread plate
业务合作:13674999007 0371-63712922 0371-86101797(工作时间) 技术QQ: 1326701545 35702594
读者QQ群:149218703 站长信箱:yywsb@163.com 最佳分辨率1024×768
 
豫ICP备11008224号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医药卫生报网观点。刊用本网站稿件,须注明来源自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