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关闭
点击关闭
报纸文章
医药卫生网 > 报纸文章
2017年2月14日中医药7版
】【关闭 2017/2/13 19:31:32 | 来源:医药卫生网 |

辨证论治出血症(下)
□郭俊田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属于肌衄的范畴,是一种比较难治的血液性疾病,多发于青少年。在患病初期,患者经常流鼻血,全身逐渐出现瘀血点和紫癍,瘀血点和紫癍大小不等,色暗红,或呈青紫色瘀血癍。血溢于皮下则为暗红色,略突出皮肤,触之有碍手感。实验室检查结果显示,血小板下降,血热妄行。治疗时要清热、凉血、化瘀、止血,方用犀角地黄汤加减。
    处方:犀角、生地黄、牡丹皮、当归、白芍药、广地龙、田三七、黄芪、山茱萸。
    单方:将黄鼠狼肉煮熟,吃肉、喝汤。患者食后血小板呈上升趋势,直至恢复正常。也可将黄鼠狼肉烘干,研成细末,每次空腹服用15~20克;或用蜂蜜茶送服,每日3次。
    血小板减少后,患者精神萎靡不振,身困无力,面色苍白,轻微活动就会心慌气喘。实验室检查,全血下降。为心、肺、脾、肾虚,不能生血、统血、摄血、则血不归经而妄行,出血量大,血随气脱,气随血离。若脉细微而弱,舌质淡白无华,危在旦夕,应积极抢救。中药独参汤加山萸肉、阿胶、蛤蚧,水煎,频频灌服,或进行输血,以挽救生命。
牙龈出血
    牙龈出血,也称齿衄,出血原因不一,有人因胃经实热出血;牙龈发红、发痒、口臭。也有人因做义齿时,牙茬根未彻底清除,义齿用牙套固定而成固定型义齿,长期被食物残渣腐蚀,牙龈被细菌感染而出血。
    处方:大黄30克,川厚朴12克,枳壳12克,白芍药15克,生地黄15克,麦冬12克,知母12克,牡丹皮10克,牛膝15克,芒硝12克。服药一剂,泻下两三次后;再服第二剂,去掉大黄、芒硝。
    义齿下方牙茬根出血:因安装义齿时,原生病牙茬根未拔掉,将固定义齿的牙套镶嵌在左右健康的牙上,将遗留的牙茬覆盖,时间久了,食物残渣塞于义齿下牙茬根内空间和牙套内,食物残渣腐蚀,细菌感染而致出血。治疗时应去掉固定的牙套和义齿,清除遗留的牙茬根。
消化道出血
    消化道出血,包括肝硬化、食管静脉、胃底静脉曲张出血等。
    消化道出血主要是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多发生于中老年人。主要是因饮食不节,饥饱失时,暴饮暴食,嗜酒如水,损伤脾胃。其症状为上腹隐痛,空腹时、餐后或午夜,疼痛较甚。严重者呈慢性出血,上腹疼痛加重或呕吐,呕吐物呈黑红色胃内容物,带有食物残渣,大便呈柏油样便。四肢乏力,轻微活动就心慌无力、出汗、视物不清。便软,呈黑红色柏油样便,潜血强阳性。脉沉细无力,舌质淡红,苔薄,燥而无津。这是由于饮食不节损伤了脾胃,胃络受伤后,络损血溢于胃肠。治疗时宜补益气血。
    处方:人参12克,云苓20克,当归12克,白芍药15克,黄芪30克,山萸肉15克,海螵蛸20克,延胡索12克,五倍子10克,田三七12克,代赭石12克,炙甘草20克。每剂3煎,混合后取澄清液约1000毫升,早、中、晩饭前各服一次。
    慢性肝硬化患者腹腔积水,腹大如鼓,腹壁静脉曲张,内外相应,内脏食管、胃底静脉均有曲张。因饮食不节,暴食暴饮,或食用干硬不易消化的食物,如食肉饺子、肉丸子、焦鱼等,损伤食管曲张之静脉或胃底曲张之静脉,脉络损伤而出血。
    如果损伤食管曲张静脉而出血者,多为呕血呈鲜红色。如果损伤胃底曲张静脉者,呕吐物为暗红色。带有食物残渣,但是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速度快,来势凶猛,出血量大,大便呈暗红色柏油样,且心慌乏力,视物不清,皮肤苍白,出冷汗,神志恍惚,血压下降,脉沉细微无力,舌质淡,无苔。呈阳脱阴竭状态(休克状态)。病情危急,病死率高,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积极抢救。
    中药用人参、黄芪、山茱萸、制黑附子、炙甘草、蛤蚧、阿胶,水煎,频频灌服,每次5~10毫升,10分钟一次,日夜兼服或输血。
肛裂出血、痔疮出血
    肛裂出血:在用力排便时出现点滴出血,排出粪便一侧有一条索状血染痕迹;不排便时,肛门括约肌收缩则血自止。治疗时注意改善饮食,多食水果、蔬菜等使粪便稀软,方用当归、地榆、黄柏、槐角各30克,煎水,熏洗局部,每日1~3次。
    痔疮出血:用力排便时出血,轻者点滴出血,严重者呈喷射状出血。治疗时宜活血、清热、解毒。方用当归12克,红花12克,地榆15克,野菊花15克,地龙30克,槐角15克,代赭石12克。水煎3次,混合后取澄清液约1000毫升,每日早、中、晚饭前各服一次。外用药采用芒硝100克,冰片10克,两味药共研,用蜂蜜和水调和芒硝、冰片后敷于肛门,用敷料盖住,胶布固定,每日一次。
    注:本文上半部分已在本报2月7日7版刊登。
    (作者为西华县人民医院老中医,从事中医工作60多年,擅长应用中医疗法治疗疑难杂症,著有《杂病论治》《越千玉壶金方》《郭俊田医案》等书)

 

 

 

 


御风通鼻汤宣风通窍
□成肇仁
    组成:黄芪30克,白术12克,防风10克,桂枝10克,白芍药15克,苍耳子10克,白芷10克,辛夷花10克,细辛3克,薄荷6克,炙甘草6克。
    功效:益气固卫、调和营卫、宣风通窍。
    主治:过敏性鼻炎以及反复感冒见鼻塞流清涕者。症见鼻塞,鼻痒,流清涕,喷嚏,或稍微运动就出汗等,舌淡红(暗红)苔薄白,脉沉细,证属气虚,卫表不固,营卫不和,风寒之邪闭阻鼻窍及久而化热者均可加减运用。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分3次温服。
    方解:过敏性鼻炎属于鼻鼽范畴,多由素体正气不足,外感风寒,久致鼻塞不通,或反复发作的鼻痒、喷嚏、流清涕甚则头痛,脑鸣之症。鼻鼽多为素体正气不足,或遇天气变化,加减衣物不当;或起居不节,过逸过劳;或饮食偏嗜等原因而诱发,加之空气污染,因此本病在临床上较为多见。
    本病表现在肺,但其病理变化与脾肾有一定关系。本方由玉屏风散、桂枝汤、苍耳子散3种方剂加减而来。因正气素亏,卫表不固,故用玉屏风散益气固卫。方中黄芪益气固表,白术健脾气以助黄芪益气卫表之力,防风发表祛风胜湿,这3种药内外兼顾犹如屏风御风于外。桂枝汤调和营卫。本方中白芍药用量大于桂枝,重于调营和卫;因前已有白术甘温健脾,故去姜、枣、草。苍耳子散中苍耳子祛风通窍;白芷散风通窍;辛夷花散风寒,通鼻窍。薄荷辛凉散风,清利头目,又可佐制余药之温,加细辛散风寒,通九窍。全方益气固卫,宣风通窍,内外兼顾,配伍平正,适合较长时间服用。
    加减运用:风寒盛兼有头痛者,可加荆芥、羌活、川芎等;风寒化热者可加桑叶、菊花、黄芩等;咽红咽痛者,可加牛蒡子、玄参等;流脓涕者可加鱼腥草、冬瓜仁、连翘等;痰多者,可加全瓜蒌、浙贝、桔梗等。

 

 

 

 


识别真假西洋参
□许振涛  袁 博
    西洋参性凉,味甘微苦,含有苷类,主要是人参皂苷,还含有人参多糖、三萜类化合物、近40种挥发油、维生素、蛋白质、18种以上的氨基酸、矿物质以及微量元素等多种成分,具有滋阴补气、润养五脏、养胃生津的功效,可除烦躁、清虚火、扶正气、抗疲劳。西洋参最大的优点是补气养阴、润养五脏,绝无温燥上火之弊端,故称为无火参。其适合精神不振、体虚乏力、头晕健忘、失眠多梦、咽干口渴及烦躁不安等症状的人群服用。
    现代药理研究证实,西洋参还具有强化心肌及增强心脏活动的能力;能恢复体力,消除疲劳,增强记忆力;提高人体免疫功能,抑制动脉硬化;调节肾上腺素分泌,增强免疫功能,抑制癌细胞生长;对病后体弱、术后无力者,可加快恢复身体健康;同时,对慢性病有明显的辅助治疗作用。
    西洋参因补益养阴的效果明显,且价格昂贵,有些商贩将白芷、沙参的根作为西洋参出售,坑害消费者。有一首顺口溜概述其特征:“西洋参呈圆锥形,无芦无须密环纹;外表黄褐或黄白,纵皱细纹天然生;质坚折断黄白色,断面一圈暗色环;味苦微甘气特异,补肺降火又生津。”
    如何识别真假西洋参呢?
    首先,真假西洋参来自不同的科属,西洋参为五加科植物;而假冒的白芷属伞形科,沙参为桔梗科。
    其次,正品西洋参外观呈圆锥形或长纺锤形,表面密生细横纹及线状皮孔,淡黄褐色或黄白色;而伪品外观呈长圆锥形或纺锤形,无横纹,有侧根残痕及横长突起物,表面为灰黄色。
    第三,正品西洋参质地坚实,断面平坦,浅黄白色,略显粉性,皮部可见黄棕色点状树脂道,形成暗棕色层环纹,木部略呈放射状纹理;而伪品断面不平坦,多裂隙,呈白色,有粉性,无上述正品的特征。
    第四,正品西洋参气味特异,味微苦而甜;而伪品无此特异气味,白芷的根气味芳香,味辣,带有苦头。
    从这些不同特征就可辨别西洋参的真伪。
    西洋参属贵重药材,购买时要到正规的药店或超市挑选,切勿在街头商贩或集贸市场上购买,以免上当受骗。
    (作者供职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中药熨壶纳虫药
治疗癃闭
□王广见 王书博
    癃闭系中医称谓,属于西医前列腺肥大、前列腺增生之范畴。其症状多在不知不觉中出现,且症状逐渐加重。主要症状是尿频、尿急、尿等待、尿失禁、尿中断、尿线细而分叉、尿不尽,甚至不能成流,为点滴状,严重者尿潴留而梗阻不通;多兼阳痿、早泄等性功能障碍。癃闭是中老年男性人群的一种常见的多发病。由于目前缺乏理想药物,因而缠绵难愈,终成顽疾。笔者采用中药熨壶纳虫药,对癃闭实施穴位疗法,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治疗方法:取蝼蛄适量,研成粗末,纳入中药熨壶中,加水1500毫升,接通电源,水沸后再煮10~15分钟,令患者排空小便(尿闭者可直接治疗),先取蹲位,调恒温为100摄氏度,于会阴部熏蒸20分钟;再取仰卧位,调恒温为40摄氏度,在关元、中极、神阙等穴位处放20分钟。每日治疗2次,每剂药可反复应用3日。治疗期间忌房事、辛辣油腻饮食、烈酒。一般治疗3日后见效,个别病例当日可见效,半个月左右可治愈。小便通利后,再服用济生肾气丸1个月,以巩固疗效。
    本病的诊断和疗效标准均参照《全国中医诊疗技术标准规范》。
    前列腺之所以肥大、增生,多是前列腺的腺管和间质的炎性反应,渗出物不能及时排出体外而长期蓄积,久而久之使腺体结构被破坏,皱缩而成纤维化,前列腺张力下降,出现一系列症状。凡湿热下注、肾虚肺热等,都会导致管腔阻塞,形成尿潴留。癃闭不通,重在利尿,蝼蛄类虫药为利尿的佳品。中药离子由电热能通过皮肤、汗腺渗透和经络穴位的传导,直达病灶,从而产生较好的治疗效果。
    中药熨壶纳虫药治疗癃闭安全有效,操作方便。这种方法既能改变口服中药的给药渠道,减少对胃肠道的刺激,又能节省药源,更重要的是为改革中药给药方法开辟了新途径。
    (作者供职于新野县中医药研究会)

 

 

 

 

水肿治验
□郭文堂
    王某,女,70岁;患肾炎,水肿数月,初期从脚开始,逐步向上蔓延,直至小腹,连裤子都提不上。王某在医院治疗半个月,稍有好转,但是出院不到半个月病情复发,找笔者诊治。
    笔者辨证,见王某颜面浮肿,脸色苍白,半卧状态,脐以下至足高度水肿,光亮,无一丝皱纹,按之深度凹陷,多时不起,且气弱微喘,不能行走,舌淡苔薄滑,脉沉细无力。笔者确诊为风水证。因迁延日久,水液泛滥成灾。外发内利,方能力挽狂澜。方用疏凿饮加减治疗。
    方药:麻黄10克,秦艽15克,羌活10克,木通10克,茯苓皮18克,大腹皮15克,泽泻12克,赤小豆20克,槟榔10克,椒目15克。煎服两剂。服药后小便通畅,排水甚多,精神好转,饮食增加。
    二诊:各种症状减轻,由于排水多,元气必然受损,减去利水药量,加用补气药品。
    方药:黄芪30克,麻黄6克,秦艽10克,茯苓15克,大腹皮10克,泽泻10克,槟榔10克,赤小豆15克,椒目10克。连服30剂,症状全消,临床治愈。
    三诊:为了预防复发,方用保元汤加味治疗。
    方药:黄芪30克,党参20克,当归10克,甘草10克,山药15克,茯苓20克,陈皮10克,桑皮10克,大腹皮10克。
    患者按照上方连服一个月,至今已经10年了,疾病从未复发。
    体会:水肿有轻有重。对急性发病者,初期用疏凿饮。中期以攻补兼施,用五皮饮,扶正利水。后期宜补,方用参苓白术散、补中益气汤,补土治水,以绝后患。
    注:商陆有毒,反应过大,故以麻黄代替。
    (作者供职于新郑市观音寺镇姚张村卫生所)

 

 

 

 


春季牛皮癣如何防治
□何洪涛
    牛皮癣,西医又称银屑病,属于中医的松皮癣或白疕风,是一种反复发作的慢性皮肤病。其病因病理多因热之邪结聚于皮肤,则局部气血运行失畅,气血久郁则生热,故见瘀点;气血不畅则皮肤濡养不足,不断产生鳞屑。
血热型
    主证:皮疹发生及发展迅速,皮肤潮红,不断出现鳞屑较多表层易剥离基底有点状出血瘙痒明显常伴有口干舌燥,心烦易怒,大便干,小便黄。舌质红,舌苔黄或腻脉弦滑或数。
    辨证:内有蕴热。
    治法:清热、凉血、活血。
    方药:凉血、活血汤加减,生槐花30克,白茅根30克,生地黄30克,紫草15克,赤芍药15克,丹参15克,鸡血藤30克。
血燥型
    主证:病程较久,皮疹色淡,原有皮损部分消退。舌质淡红苔少,脉缓或沉细。
    辨证:阴血不足,肌肤失养。
    治法:养血、滋阴、润肤。
    方药:养血解毒汤加减。鸡血藤30克,当归15克,丹参15克,天冬10克,麦冬10克,生地黄30克,土茯苓30克,蜂房15克。
血瘀型
    主证:色暗红,经久不退。舌质紫暗或见瘀点,脉涩或细缓。
    辨证:经脉阻滞,气血凝结。
    治法:活血、化瘀、行气。
    方药:活血散瘀汤加减。三棱15克,莪术15克,桃仁15克,红花15克,鸡血藤30克,鬼箭羽30克,白花蛇舌草15克,陈皮10克。
    外用:热型可选清凉膏等软膏外擦。血燥型可选京红粉软膏,黑豆馏油软膏,黑红软膏外擦;血瘀型可选豆青膏,黑豆馏油软膏外擦。
    方药:辨证后灵活选方。
    组方一:鸡血藤15克,当归6克,白芍药10克,天冬15克,麦冬1克,生地黄15克,白藓皮15克,防风6克。
    组方二:川芎6克,桃仁6克,红花6克,丹参6克,防风6克,赤芍药6克,牡丹皮6克。
    按:本病是一种极易复发的慢性皮肤病,而且近年来好多患者用药不规范或有些药品副作用大,造成频繁复发状况。笔者长期观察本病的发病规律,发现其夏季较轻、冬季较重、春季易发。根据中医理论,春主风,风为春天的主气,具有升发向上、向外的特点,在皮肤病中表现为瘙痒、脱屑极易复发。笔者运用了“中医未病先治”的道理,依据牛皮癣中医辨证治疗与血液、风有关的道理,科学辨证,立春前进行一个月的科学预防,令患者满意。同时,笔者主张本病应该防治并重。有的患者一旦临床治愈就忽视了预防,一旦复发又去治疗,这样十分痛苦。对于这种情况,笔者认为防大于治。
    (作者供职于尉氏县张市镇陆口村卫生所)

 


编辑:一伊


关于我们 】- 【 联系方式 】- 【在线投稿 】- 【 广告服务 】- 【 法律声明 】- 【 】- 【 网站地图 】- 【 留言反馈
河南省卫生厅/主管 医药卫生报社/主办 总部/中国·河南郑州市纬五路47号 aluminum tread plate
业务合作:13674999007 0371-63712922 0371-86101797(工作时间) 技术QQ: 1326701545 35702594
读者QQ群:149218703 站长信箱:yywsb@163.com 最佳分辨率1024×768
 
豫ICP备11008224号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医药卫生报网观点。刊用本网站稿件,须注明来源自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