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介绍
马云飞
2012/10/16 9:12:11 来源: 作者:www.yywsb.com 阅读:31007

  一 、身残志坚契而不舍
一九八八年,一场意外夺去了年仅十四岁的马云飞的右臂。短暂的挣扎后,他又背起书包走进了校园,右手没了,可以用左手,经过半年锻炼,就可以熟练写字了,到了初中二年级已经可以一只手画几何图了。勤能补拙,天道酬勤,一直都是他的左右铭了。一直到读大学,从来没有因为缺失右臂比别人做得就差些的事情。在郑州澍青高等医学专科学校,先后被评为优秀共青团员、优秀学生会干部、并多次取得奖学金。在一九九九年的河南中医学院主考的自学考试中《医古文》取得了河南省第一的成绩。学成毕业,在市中医院实习后回到家乡宫前乡黑山沟村开办诊所。“慢中医”的观念让学中医专业的他倍受尴尬,在乡村病人有限,不可能让人家都吃中药打针,输液也是必须。单手怎么干两只手干的活啊?在挫折面前他没有灰心,先模仿,后练习,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反复练习他做到了单手扎针,如今三四岁的小儿扎针输液也不是太难的事情了。2004年参加执业医师实践技能考试时,回答完相关问题时,主考官给他了一道题外题:你是怎样给病人打针输液的啊,可以示范一下吗? 他沉着冷静,熟练的操作后主考官笑着说:真是精神可嘉啊!在行医治病的同时,也大大改善了自身的生活条件,坚强的意志,不屈的精神博得了众人的喝采,他先后被陕县残疾人联合会授,“十五计划陕县残疾人自强模范” 陕县十大杰出青年 ,河南省优秀乡村医生等称号。                   
二、勤学求新   锐意进取
医生是一个需要终生学习的职业,身为乡村医生的马云飞没有停止过学习钻研的脚步。刚开始行医时完全按书本的方法来,结果疗效不佳,在以后很长一段时间都不得要领,后来干脆关了诊所到郑州拜师学艺。日积月累的学习实践终于把理论和实践衔接了起来。诊病之余除了读书看报,也是一个爱写的人,近年来在《医药卫生报》、《三门峡日报》、等报刊发表文章200多篇。通过实践,把心得体会形成文字发表,把自己的些许经验奉献给了更多的人。自己配制的止咳贴剂,中药外用治愈了许多原本要输液方能取效的患儿,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在2010年被河南省卫生厅授予“河南省优秀乡村医生”称号。
三、坚守乡村 服务群众
作为一名乡村医生,马云飞飞对工作认真负责,对病人服务热情,真正把病人当做亲人。12年的行医生活,病人成了他不能缺少的朋友。山乡缺医少药,也就更需要医生,没有节假日,不分昼夜,病人随到随叫,还有爬山涉水的出诊。他的辛苦换取了乡亲们的赞扬,也解除了乡亲们的诸多病痛。出身贫困的他更晓得乡亲的难,一块能治的病决不让花两块。“要心疼病人的钱袋子”这是他的口头话。随着时代的变迁,农村人加快了进城的脚步,越来越多的农村人进城了,乡村医生的收入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很多同学朋友劝他进城开诊所,身体残疾,又取得了执业医师证,这条件进城开诊所相关部门也会提供些方便。很多乡村医生进城都发达了,这让他很心动。最终马云飞飞选择了坚守,用他的话说:用自己的寂寞和清贫,换取一方乡亲的健康,收获的同样是一份满足一种美。

四,盛名之下 不变本色

2012年5月起,经过各大报刊媒体报道宣传,几乎全国的村医都知道“村医马云飞”成了基层医生里的“名人”。今年7月,被河南省卫生厅授予“中原健康好卫士”称号,同时顺利入选“中国网事2012感动中国第二季度网络人物”,先后被 医药卫生报,河南卫视,河南日报,大河报,中国社区医师报 等媒体报道。然而在他眼里,他依然是一个最基层的乡村医生,为群众好好看病,为大家踏实服务,为留守老人守护好健康,为外出务工人员消除后顾之忧,就是他认为最应该做的事情。

五,饭吃百家 医患一家 和谐诠释医德尊严和魅力

马云飞孩子在外读书,妻子为了照顾儿子也去了城里,一个人在村子里吃饭洗衣问题成了群众记在心里的大事情。抛妻离子,远了亲情,但是在他服务的小山村,村民都把他当成了家人。得失之间,最好的诠释了医德的尊严和魅力。

 

 

马云飞简介

马云飞,原名 马小飞 1973年2月28日出生  大专学历,党员。1998年到2001年 就读于郑州澍青医学专科学校 ,2001年到2008年12月服务于 陕县宫前乡黑山沟村卫生所 2008年12月至今在宫前乡韩川村卫生所工作。 2010年 获得陕县十大杰出青年 称号,2010年 河南优秀乡村医生,2012年7月 获得 中原健康好卫士 称号。

编辑:阿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