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阮秀花同志自1981年参加工作30多年来,一直从事临床微生物(细菌、病毒)、免疫、生物工程技术等基础和临床应用研究工作。具有扎实和丰富的临床经验,是我市医学检验专业的拔尖人才,微生物和免疫学科的带头人,临床检验专业主任技师。现任开封市医学科学研究所病毒研究室主任,兼任河南省微生物学会理事,河南省微生态学会常务理事,开封市检验学会常务委员。
一、 爱岗敬业,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该同志几十年来一贯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科学发展观,积极投身卫生科技改革事业。热爱医学卫生工作,爱岗敬业,工作认真负责,一丝不苟,兢兢业业,无私奉献;遵纪守法,坚守职业道德,实事求是,作风正派。保持良好的医德医风,树立一心为患者服务的思想,急为病人所急,想为病人所想,为让患者当日拿到化验结果,坚持中午不休息,建立长效值班制度。事业心强,业务技术精湛,学术作风严谨,工作态度热情,医患关系融洽,从无发生过医疗纠纷,患者满意度高,曾多次收到锦旗和表扬信,受到众多同行和患者的普遍好评。
二、 积极引进新技术,提高临床服务质量
该同志在临床与科研工作中,积极引进国内外新技术、新方法40余项,填补省市空白20余项。在我市率先开展呼吸道4种病毒联合检测诊断病毒性肺炎、多种病毒联合检测诊断病毒性脑炎、利用免疫学和分子生物学技术联合诊断复发性口疮、弓形虫4种血清学标志物检测诊断弓形虫病、柯萨奇B组病毒分型检测诊断病毒性心肌炎和肌炎、多种血清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诊断肝癌、疱疹类病毒的核酸定量技术和免疫学技术联合检测诊断长期不明原因发热患儿、母乳中定量检测乙肝病毒、丙肝病毒、巨细胞病毒等分子生物学技术等50多项临床诊断新项目。面向全市为临床提供技术服务上万人次,解决了病毒感染患者病原学诊断的难题,受到了众多同行和患者及家属的普遍好评,亦为提高我市病毒性疾病诊治水平做出了突出贡献。
三、 勇于科研攻关,解决临床疑难问题
在临床科研工作中,该同志与同道一起,针对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难题,先后承担或参加了20余项省、市级重大科研攻关课题。其中对临床长期发热患儿进行的“呼吸道CMV感染状态的研究”,研究结果发现,巨细胞病毒感染可致患儿多种病毒复合感染率增高,病程延长,病情加重等发病规律,提示临床对该类患儿早期诊断、早期治疗,降低患儿的病死率或重症发生率,具有重要意义;弓形虫4种血清学标志物检测诊断弓形虫病的临床应用研究,检测了上千例的疑似弓形虫病患者,明确诊断了上百例长期误诊的弓形虫病例,完成的“中药扶正消原丸治疗弓形虫病的疗效研究”成果表明,治疗弓形虫病的有效率可达95%以上;针对反复发作口腔溃疡患者进行的“复发性口腔溃疡与病毒感染的相关性研究” 成果表明,病毒感染是复发性口腔溃疡的重要病因,针对性治疗能大大减少患者的痛苦,可早日恢复健康和工作;“多种血清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诊断肝癌的应用研究”等研究成果表明,多种血清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可及早诊断早期肝癌的发生,减少漏诊误诊率。以上科研成果均达到国内领先水平。曾分别获河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获开封市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9项。
四、 立足岗位,积极发挥学术带头人的作用
近年来 ,积极进行学术创作和交流。在国家级或核心期刊发表具重要学术价值的科研论文30余篇;其中核心期刊16篇,参编专著2部。举办推广适宜诊疗技术培训班10次,撰写3万多字的综述讲座,培训3000多人次县乡级医技人员,《汴梁晚报》发表医学科普文章10多篇。2000年被开封市政府授予“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2010年被评为开封市卫生系统首届“医学微生物学科带头人”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