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骥伏枥心不已 回首无悔疾控行
-------记开封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医师任玲君
一、干一行爱一行,爱岗敬业、乐于奉献。
二、舍安逸顾大局,迎难而上、勇挑重担。
2009年11月,为了加强传染病防控技术力量,根据工作需要,中心领导让她到传染病科工作。面临2年就要退休的她,是去还是不去?去,是接受一项新工作,而且是一项繁忙、责任重大的工作,全市的传染病管理不是一个“小活”。不去,留在原来的科室,工作相对轻松一些。舍安逸、顾大局,她接受了新的艰巨任务,毅然挑起了这副重担。凭着多年的工作积累及专业技能,她和全科同志一道开展传染病疫情调查、传染病疫情管理、传染病常规监测…… 在中心领导的大力支持下,把传染病工作做得有声有色,受到省疾控中心和市卫生局多次表彰。
2012年初,任玲君同志根据工作需要再次担起中心慢病防治工作任务。向许多从前一样,她没有考虑个人得失,也没豪言壮语,只是迅速地深入新组建的慢病防治队伍,带领大家快速进入岗位角色。4月,省卫生厅决定在全省范围内开展对乙肝、丙肝、高血压、糖尿病四种疾病的流行病学调查。全省共抽30个县区,我市调查点为通许县朱砂镇朱砦村及城关镇东水沃村。根据工作分工,任玲君同志负责现场工作,她带领慢病科同志连续15天驻地开展工作质控和督导。从选择调查点工作场地、调查员技术培训、调查现场各工作场所的设置,到登记、体检、服糖、采血、调查表的填写、标本的运送等每个工作环节,均一一认真检查,督导实施,使我市的调查工作在全省30个县区中第一个完成任务。
三、高标准严要求,科学探索、敢干善成。
2011年,省疾控中心传染病所向我市下达手足口病患儿经济负担调查的任务,要求在2个月时间内完成140名儿童的调查,工作程序繁琐、难度大。畏难情绪一度围绕着科室。任玲君带领科室同志反复深入分析,通过转变工作思路,制定操作性强的实施方案,她带领同志们理清工作重点、分解工作难度、找准切入方位、改变工作方式和态度,深入市儿童医院开展调查工作。连续一周每天亲自在门诊采集患儿咽拭标本、到手足口病病区及PICU调查病历,到检验科分离血清标本、协调收费室数据采集。全部任务提前20天完成,受到国家和省督导组的高度认可。
为了做好肠道传染病监测,她连续两年邀请省级专家和组织科室技术骨干对县区检验人员进行专业技术培训。从配制试剂开始,到细菌培养、分离、检测,到最后出具报告,逐步进行深入细致的实验室培训。从省疾控中心借来毒种,让学员们进行实际学习操作。在具体工作的实施中,又逐一对各县的监测村医进行了采样技术培训,提高了全市的肠道传染病监测能力,工作质量明显提升。
四、强责任重使命,服务群众、精业笃行。
在30年如一日的疾控一线工作中,任玲君同志深知自己身上肩负的责任,虽同为“医师”,临床医师误诊影响的是一个病人,而流行病学医师一旦误诊,则牵动的是“一群人”。在交通如此发达、人际交往如此频繁的现代社会,一旦漏掉一个真正的传染病人,造成的将是几十、甚至成百上千人的感染和国家巨大的经济损失。正是这种神圣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任玲君同志在传染病的处置工作中,恪尽职守,不敢有丝毫的懈怠。
一位手足口病危重患儿的家长向她哭诉因未来及参加新农合,巨大的医疗费用无法报销、家庭陷入困境时,她掉下了同情的眼泪,虽然与本身工作无关,但她还是告诉这位家长:找当地主管部门,抓紧补办手续,并帮忙把情况反应给相关县卫生局领导。手足口病患儿经济负担调查,她主动为家长提供防控知识咨询服务,指导患者的隔离和物品消毒,和蔼的态度拉近了疾控工作者与群众的距离。
任玲君同志从事疾控工作以来,在传染病的流行病学、病毒学、免疫学等专业领域开展了大量的学术研究,发表省级以上论文20余篇,获得各级成果奖7项。2010年被开封市卫生局授予“人民健康好卫士”, 2011年被河南省卫生厅授予“河南省我最喜爱的健康卫士”,2012年被市卫生局评为“开封市医德医风先进个人”。
“疾控人是平凡的,但生命的灿烂成就了他们的伟大;疾控人是微不足道的,但守护健康的责任历练了他们的坚强。”任玲君同志这样理解疾控人的意义,不管是琐碎中的平凡,还是风口浪尖下的伟大,无论是已经过去的“非典”,还是正在践行的科学发展,她和所有疾控人一道立足自身岗位,义无反顾地在这疫区、疫点、防护服、调查表、采样箱组成地舞台上,挥洒激情,实践着她献身疾控,无悔于一位忠诚人民健康卫士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