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仁心仁术——郑大一附院感染科主任余祖江
在郑大一附院有这样一位优秀的共产党员,他淡泊名利,默默奉献,医德高尚,受人敬仰;他凭借自己的精湛医术,救治了无数肝病患者的生命;他把每一位患者视为亲人,怀着一颗为患者热忱服务的心情,兢兢业业任劳任怨的工作在感染科一线的岗位上……他就是河南省郑大一附院感染科主任余祖江。
一、 深修学业,倾心致力于医疗事业
余祖江1998年毕业于武汉大学医学院
获医学硕士学位。2001年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
获传染病学博士学位
在学习期间
在德国ESSEN大学资助下
主要从事乙型肝炎慢性化分子发病机制及其治疗的研究工作
从而把握当代病毒性肝炎发病机制的最新基础理论和发展动态 。2001年以人才引进至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为河南省第一位传染病学(肝病方向)博士
连续获得郑州大学优秀博士引进人才
郑州市医德标兵
优秀科主任等称号。2004年被河南省教育厅指定为:学科带头人。从2001年人才引进到河南省以来
积极推动河南省开展对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宿主遗传学背景的检测,河南省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
乙型肝炎病毒变异和全基因耐药位点检测
填补河南省在该方面空白
促进河南省病毒性肝炎的研究进展。同时建立了河南省第一个乙型肝炎病毒全基因组克隆和第一个丙型肝炎病毒体外病毒衰减动力学模型。推动乙型肝炎抗病毒新药的开发
获得部级一等奖
项
河南省科技进步成果奖2项。大力推动该病区国际合作和交流
为WHO-TDR(世界卫生组织-热带病联合会)观察成员之一
定期进行对外交流
其中主持国际(美-中
瑞-中)大型合作研究项目
项
组织课题研究小组对外合作
搭建对外交流的平台
指导研究生
国外留学生的临床和科研工作
提高科研协作和临床治疗水平![]()
余祖江作为郑大一附院感染科主任兼支部书记
河南省目前唯一指定的传染病学科带头人
河南省目前传染病博士指导老师
1996年为世界卫生组织/热带病协会(WHO/TDR)会员
2010年成为欧洲肝病学会成员之一
中国医学促进会肝胆分会全国常务委员
河南省肝病学会和感染病学会
个学会副主任委员
河南省热带病学会委员
余主任虽然身兼数职,但从不减少本职工作,他经常利用休息时间与患者网上交流,常常是为了回复患者的提问忙到深夜一两点……
二、医者仁心,无怨奉献在医疗一线
余祖江教授擅长治疗感染科疾病尤其是病毒性肝炎。从2001年到现在,被他临床治愈的患者不胜枚举。患者们纷纷称他为医德高尚的典范,口碑载道,而他一直保持着谦虚严谨的态度,宁静以致远,淡泊以明志。视每一位患者如亲人,无论他们来自哪个社会阶层,无论他们的提问如何繁琐。他总是不厌其烦,只为解开患者心中的疑惑,化解患者的担心和忧虑。他总是风趣幽默,将晦涩难懂的医学知识通过简单的解说使患者明白自己的病情,并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他从不草草了事,每一个患者就诊他都会把化验结果及治疗方案详细书写于病历上,以便制定一套完善的长远的诊疗计划。
2002年SARS来临的时候,随着死亡人数的逐渐攀升,大家谈SARS色变,不敢出门不敢见人时,他,作为一名中国共产党员,关键时刻挺身而出,冲到了医疗一线,临危不乱,沉着应对,果断决策,迎难而上。与患者零距离接触,认真诊治。尽管得知了一些同行以身殉职的消息,但他依然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无半丝犹豫和退缩。当有人问他为什么这么兢兢业业时,他只是淡淡的说了一句:“这是我的职责。”不是英雄的豪言壮语,只是一名白衣工作者最质朴最真诚的承诺。
2011年,农民朱XX由于大量饮酒后出现慢加急性乙型肝衰竭,凝血酶原活动度只有15%,谷丙转氨酶585U/L,总胆红素高达425umol/L。给予书面病危通知,他的家属曾一度想放弃治疗。但当他们来到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感染科后,余祖江教授第一时间了解病情,洞见症结。考虑到患者的经济因素选择合适的药物。每天查房他都会细致的询问患者的不适症状及饮食、睡眠、大小便等情况,微笑面对,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认真检查患者体征,查体后不忘给患者拉好衣服,盖好被子。反复斟酌病情,及时调整方案。经过合理的抗病毒保肝对症支持治疗后,朱XX重获健康,他感激道:“余主任不仅有精湛的医术,更有高尚的医德!”。而他只是众多康复的肝衰竭患者之一。余祖江教授通过自己的临床实践加上扎实的理论基础,总结出“三驾马车治疗学说”,根据病原体(免疫反应,包括病毒因素),内毒素和体内其它毒素等是影响肝衰竭发展的重要因素,给予对症处理和辅以粮草(白蛋白,血浆),有效的提高了重症肝炎的救治率。
2012年,开封杞县于镇荆岗村及周边村民集体感染丙肝。河南省卫生厅派他作为专家组成员到组织防治疫情。他立即赶往开封杞县于镇荆岗村,安抚患丙肝的村民,详细讲解丙肝的传染方式及治疗方案,消除村民的恐惧心理,出色的完成了上级交代的任务,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余祖江教授常说,自己出身于穷苦家庭,尤其能理解穷苦人们的就医难处,知道他们心中希望治疗的迫切感。忧患者之忧,急患者所急。应用先进的科学知识努力解决广大肝病患者的痛苦。他处处为病人着想,从病人利益出发,不让病人多花一分钱。
三、厚积薄发,积极投身于疾病研究
乙肝主要在中国及其他一些亚洲国家中流行。中国人口中约有十分之一是乙肝病毒携带着。乙型肝炎与肺结核和艾滋病并列世界上最常见的传染病。乙型肝炎是导致全球死亡的第10位,全世界约有3.5~4亿人感染乙型肝炎病毒,人数高于艾滋病感染者的八倍以上。
余祖江教授曾说:“很多肝病患者抱着极大的希望而来,但有些患者会从这里失望走开。为什么?因为肝病是困绕日常生活的重要疾病,他不能说,不能叫,有泪只有自己吞,始终生活在社会的阴影中。如果有一线希望,哪怕就是一根救命稻草,也想抓住它。正是这种心理被一些医院或者医生抓住,通过多种手段,包括互联网,电视,报纸,电台等,结果是竹蓝打水一场空,造成身心和经济疲惫,对生活失去信心。因此许多患者到我这里,希望给予一盏灯,一艘船,但我只能给他正规治疗,可目前的科技水平有限,不能解决所有问题。但我努力,我奋斗。”
余祖江教授对病毒性肝炎(包括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的抗病毒
肝硬化形成机制
重症肝炎和脂肪肝等方向进行了深入研究。发表国内外文章50余篇
被国际《SCI》
《CA》
《BA》等著名文摘摘录。如“某艾滋病治疗示范区三种抗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治疗方案疗效比较”、“http://d.g.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_zhsyhlcbdx201006016.aspx某艾滋病治疗示范区人免疫缺陷病毒感染者合并隐匿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调查分析”“阻断病毒抗原提呈途径在免疫逃逸机制中的研究”、“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丙型肝炎病毒载量自然衰减数学模式的初步分析”、“全程门冬氨酸鸟氨酸治疗延缓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的进展”、“http://d.g.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_zhnk201011015.aspx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者混合感染丙型和乙型肝炎病毒后对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疗效的影响”等多篇中华牌文章。现承担和合作省级和国家级科研项目10余项,其中国家级研究项目3项,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乙型肝炎方向),国家“十五”攻关计划2项(艾滋病方向)。他尽管身兼数职仍不会停下对肝病及其他疾病的科学研究追寻的脚步。
四、甘为人梯,积聚热情于三尺讲台
余祖江教授拥有着丰富的人生阅历、深厚的学术功底、大量的学术成就、崇高的医德医品。他深感培养下一代年轻医生的重要性,将自己积累的学术财富传给医学生。即使临床工作再繁忙,但他仍坚持带着研究生及博士生,并多年从事大学一线教学工作。
每一次讲课前,余祖江教授坚持充分备课,将枯燥的书本知识融入鲜活的临床病例,深入浅出,生动有趣,使学生们易于理解,快速吸收。他的教学之道不在于灌输知识,而是循循善诱,引导学生主动的思考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真正具备了举一反三、活学活用的能力,同时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重视医德的培养。听过他的课的学生说,感染科病种多,学科交叉性强,一些典型的疾病现较少见,而他灵活的将各类知识融会贯通,幽默与激情贯穿整个课堂,让学生们在轻松愉悦的心情下学习并深受启发,回味无穷。
他开创了科内每周知识交流课堂,为博士生及研究生创造了能力培养的平台。他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利用每天查房及门诊的点滴时间教授疾病的诊治知识。他鼓励年轻医生在做好临床工作的同时注重科研能力的培养,主张他们多学习国际的科研成果,打开自己认识疾病的视野,多与国际学者交流。
五、与时俱进,充分发挥出网络优势
由于现阶段感染性疾病尤其是乙肝、丙肝的宣传力度薄弱。与此相对应的是医疗广告的刻意误导。有些肝病药厂的生产厂家为了增加收益,提高产品销量而故意夸大肝病的传染性及危险性,“特效药”和“专家门诊”广告传播的“乙肝—肝硬化—肝癌”三部曲,使公众对乙肝误解日益加深,肝病患者的心理负担也逐步加重。余祖江教授尽自己能力,利用业余时间,在网上写一些关于肝病及其他疾病的科普文章,尽力宣传疾病的正规治疗,他也常在网上回答患者的提问,让患者少走弯路,避免上当受骗。
余祖江曾经多次规劝过很多网上咨询的患者,很多乙肝并不需要经常治疗,但是强大的社会压力让他们希望奇迹总会出现,现实却总是无情的。他真心希望广大患者应该把治疗建立在真正的科学之上,但是广大患者无法区别什么是科学,什么是伪科学?因为中国乙肝多集中于农村,知识文化水平低,往往建立在老经验,老传统,偏方,秘方,这正是中国治疗乙肝的悲哀之处。强大市场作用,催生了畸形的治疗产物,他希望通过互联网去传播真正的科学。他希望以科学为船,载人们到健康的彼岸。
大爱无疆、大德相传。一位病人给他的感谢信中是这样写的:“他平凡,平凡得让你觉得他就像邻居的大哥,在危难的时候总能得到他的帮助;他博学,深邃的眼神总让你想到一位大师;他敬业,他想真正的为河南为广大的肝病患者作些事情;他执着,他忙碌的身影总在病床前穿梭;他坦荡,在他面前,不需说话,就能荡涤你的心灵。”在医疗事业中,他挥洒人生的汗水,谱写华丽的篇章,努力为河南省的感染病学科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将专科做大做强。作为学科带头人,他以更高的视角构建高水平的技术平台,为广大肝病患者带来福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