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乡市疾控中心作为政府举办的实施疾病预防控制、公共卫生技术管理与服务的公益性事业单位,多年以来,在市政府、市卫生局的关心支持下,以市疾控中心搬迁新址为标志的疾控体系建设得到了加强;市疾控中心工作职能得以全面理顺;全市市、县、乡、村四级传染病防控网络日臻完善;甲乙类法定传染病发病率低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手足口病、艾滋病等重大传染病防控在全省处于低发状态;甲型H1N1流感防控有力有序有效;成功连创省级文明单位,实施综合目标管理成绩显著,行风建设连续数年荣获新乡市政风行风建设先进单位,位居全市公共服务行业综合排名前列,作为新乡市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单位,受到市政府通报表彰。
坚持公益服务,保障群众健康。一是继续保持全市无脊灰状态,全市已连续20年开展36轮次脊髓灰质炎疫苗强化免疫或查漏补种活动,共服苗816.9911万人次,有效地阻断了脊髓灰质炎野病毒循环,我市目前已近20年未发现由脊髓灰质炎野病毒引起的病例,并于2000年通过无脊灰认证。二是提前一年实现消除麻疹目标,2009年以来,连续三年对全市8月龄至14周岁儿童进行了麻疹疫苗强化免疫。2011年麻疹发率率为0.35/100万,达到河南省2011年麻疹发病率控制目标(5/100万),提前一年实现1/100万的消除目标。今年上半年报告1例麻疹病病例,发病率为0.18/100万,发病率排全省15位,仍处于低发水平。三是全市儿童免疫规划建证、建卡率继续保持在95%以上,全市以乡为单位,卡介苗等五种疫苗接种率达到95%以上,新增扩大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均在90%以上,全年完成国家免疫规划0-6岁目标儿童220万人次接种。四是对已发现及新发现单方艾滋病抗体阳性感染者配偶逐一登记,以县级为单位实行目标管理和责任制管理,检测率和干预率达到100%。五是积极协调有关部门,组织开展对65岁以上老人免费接种,对3-15岁幼儿和学生实行优惠接种,对参加城镇职工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人员刷卡接种等流感疫苗接种惠民政策,体现市政府以人为本、关注民生执政理念,受到广大人民群众欢迎和好评。
推进免疫规划信息化建设,建立“疫苗管理与冷链安全监测系统”。新乡市于2007年底率先建立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管理系统,对儿童预防接种实现电子档案管理,实现全市儿童接种信息的异地共享,进一步规范预防接种服务的信息化管理,扎实推进全市免疫规划工作。针对疫苗等生物制品传统管理存在的难题,我中心与有关单位合作开发了“新乡市疫苗管理与冷链安全监测系统”,并于今年6月通过省、市专家论证,该平台很好地融合了物联网技术,设计合理、功能完善,从生产、储存、运输及配送等环节,对温度、流程等实施全程实时动态管理,解决了实际工作中的诸多问题,提高了效率,在很大程度上可避免各类疫苗不良事件发生,达到省内领先水平。
检测检验能力进一步增强。中心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投入使用,全市艾滋病筛查实验室达54家,居全省第二位。争取省财政支持我中心实验室微生物检测设备69台件,计854万元。全年完成各类样品检测检验1.1万份,圆满完成了国家、省下达的食品安全风险检测计划19大类629份样品,城乡居民饮用水合格率达到100%,手足口、艾滋病、流感、食品安全微生物均获得国家CDC质控优秀奖。
单位文化建设深入开展。持续组织开展单位文化理念、口号以及中心誓词等活动的征集、评选和推广工作,积极倡导健康向上的工作、生活方式,投资数万元购置体育健身器材,室内有职工分设健身房、乒乓球室,室外有篮球场,为职工篮球队员购置运动衣、运动鞋,每天坚持固定时间的训练和比赛,极大地活跃了单位的职工业余文化生活。
行风评议工作稳步推进。继续保持行风评议公共服务行业全市排序第一的发展势头,增设重点服务科室并向社会公示服务承诺,对照工作职能积极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定期邀请行评代表到窗口服务科室考察工作,主动听取意见建议,进一步提升了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树立了公共卫生服务新品牌,行风评议工作一年一个新台阶。2011年荣获河南省卫生厅“十一五”全省卫生系统行风建设先进单位称号。
慢病防治与控烟工作取得优异成绩。圆满完成全国老年健康影响因素跟踪调查项目试点工作。作为全市公共场所控烟工作组织实施机构,我中心被评为“无烟医疗机构示范单位”,河南省卫生厅授牌表彰我市12家医疗机构为“无烟医疗卫生机构示范单位”,总成绩在全省排名第二。
公共场所四害消杀受好评。全年监测各级各类医疗机构155家,样品1376份,总合格率为98.7%。病媒生物消毒杀灭工作实现市区全覆盖,鼠、蟑螂、蚊、蝇密度与去年同比大幅下降。对全市18条封闭沟渠(总长度近30公里)、6千余个下水道口、303个市管公厕进行消杀,均达到国家卫生城市病媒生物防制标准。
创先争优活动向纵深推进。成功举办纪念建党90周年暨全市卫生系统创先争优现场研讨会,组织干部职工到革命圣地延安参观学习。《坚持“五个贯彻始终,加快建设“五个中心、一个基地” ( 即:推动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任务的落实中心,区域全民健康教育的宣传中心,区域疾病防控业务的管理中心,区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的指导中心,全市公共卫生检测检验中心和全市疾控事业人才的培育基地)》的具体做法被市委组织部简报采用、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