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介绍
洛阳市精神卫生中心
2012/9/25 11:22:20 来源: 作者:www.yywsb.com 阅读:33852

    洛阳市精神卫生中心始建于1972年,前身为洛阳地区精神病医院,它是河南省精神病医院分流出的第一批地市级精神病专科医院,它的成立填补了当时洛阳地区没有精神病专科医院的空白。
    建院40年来,经过几代人的奉献和追求,曾经辉煌,也曾经发展滞后。近三年来,经过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目前,医院已发展成为床位规模三倍扩展,技术力量不断增强,医疗、教学、科研、宣教、康复、司法鉴定、心理咨询等功能齐全的市级专科医院,
    中心占地面积100亩,现有职工420人,其中市级优秀专家13人,研究生28人,中高级专业技术人员120余人。医院引进省内首台精神压力测试分析仪、省卫生厅首批支持的大16排CT,拥有MECT、生物反馈治疗仪、经颅滋治疗仪、彩超等大型设备49台(套),这些新设备的添置,不仅为患者就医提供了技术保障,更为中心开辟新业务、新技术、新领域的拓展提供了支持。
    先后荣获河南省“十一五”行风建设先进单位、“河南省档案管理先进单位”、“河南省优秀司法鉴定机构”等荣誉称号,是新乡医学院、河南中医学院、洛阳职业技术学院的教学医院;并被确定为市级医保定点医院、新农合定点医院、城乡困难群众补充医疗救助定点医院、郑铁职工定点医院、洛阳市职工心理测试基地、洛阳市涉案精神病人委托管理机构、洛阳市心理危机干预指导中心和省政府指定的豫西地区唯一一家精神医学鉴定机构,
    2008年12月23日,领导班子重新组建,新一届领导班子调整思路,更新服务管理理念,提出了:“一年打基础,两年巩固提高,三年上新台阶,五年创精神专科一流”的发展理念。
    人心齐,泰山移。班子成员励精图治、弃旧图新,高效率的工作,吃苦耐劳的精神,爱岗敬业的团队,使中心的发展如虎添翼。
    优势医疗环境。新班子上任后,立即全力投入,争取到了国家精神卫生专项投资项目。借助国家项目支持,仅用14个月时间,装修和改造门诊楼、病房楼1.12万平方米,新建病房楼、医技楼1.48万平方米,目前,中心医疗用房面积达到2.6万平方米,开放床位数达到1500张,结束了没有高档次病房的历史。供电系统增容至800千伏安,重建供热系统,供热面积增加到3万平方米;病房全部安装空调,并对计算机系统进行了全面升级。
    历经三年奋斗,旧貌彻底改变,院区环境全面提升,医疗用房面积、住院病人数、业务收入实现倍增,新建职工宿舍楼已经竣工,职工工资明显提高。
    始终坚持正确的办院方向,牢固树立为人民群众健康服务的宗旨,坚持医院公益性不动摇,同时还要确保医疗服务高水平,3年内基础设施投入4000余万元,设备投入近千万元,人才引进近200名,努力打造就医环境优美、医疗服务优良、人民群众满意的现代先进的精神专科医院。
    结合“三好一满意”和“质量万里行”等活动,切实加强医德医风建设和法律法制教育,认真治理商业贿赂,坚决严查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坚持依法执业、规范管理、合理收费,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让患者看得起病住得起院。
    扩大服务职能,延伸防控服务。除医疗外,我们把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服务规范的培训送到县乡和社区,使健康教育进学校进企业进机关,利用《精神卫生通讯》传播心理健康知识,我们与城市22个社区服务部门和县乡1800多名乡医保持业务培训、康复指导、健康教育等工作联系。形成了医院和社区上下联动,疾控网络遍及县乡的局面。
    为主动接受社会监督,提高群众满意度,我们特聘4名社会监督员,随时明查暗访,不拒建议,不怕揭丑,从服务态度到医疗质量,从便民措施到合理收费,欢迎监督随时改进,齐抓共管持续提高。不管是预约诊疗服务,还是先诊疗后付费制度实施,便民服务40条,单病种收费与临床路径管理,无一不体现以病人为中心,为患者减负担,让群众满意的管理目标。
    加强医院文化建设,体现诚信为民服务,通过一系列文化活动,医院确定了“质量立院,服务为本”的医院宗旨,“仁爱立院,精医为民”的院训,征集了院微院歌,各科提出了自己的目标与格言,并通过持续的文化活动,使其变为每个人的言行举止,形成医院的文化氛围和核心竞争力。
    创新医疗服务是提升医疗质量的巨大动力,通过人才引进,通过技术创新,通过制度创新,通过“大病区小社会多功能促康复”,通过扩大优质护理工程,医疗护理质量和专科技术水平的医疗实践快速跨上一个新台阶。“十大宏观监管指标”尤其是技术指标跃上先进行列,连续五年未发生重大医疗过失。特色专科建设、司法鉴定服务、临床科研教学互相促进并取得可喜成果。几年来,医院有18人次被评为市优秀专家,优秀名医,优秀名护,医德标兵,“十佳医生”和“十佳护士”等荣誉称号。
    医者仁心,服务为本。在医疗服务竞争加剧的今天,谁忽视了患者,谁就失去了信任。多年来的工作实践证明:坚持医院公益性,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把群众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群众需要作为第一选择,把群众满意作为第一标准,积极主动接受社会监督,切实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服务,让群众切实感受到医改的成效和服务的进步,群众满意了,医院才能有成长与发展的空间。

编辑:祝松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