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介绍
商丘市疾控中心
2012/9/24 8:41:10 来源: 作者:www.yywsb.com 阅读:18523

  商丘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担负着全市810多万人民群众的疾病控制、卫生监测、卫生科研培训及健康教育等任务,是全市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工作在这里的疾控勇士,在市疾控中心主任任赞屹的带领下,牢记“预防为主”的工作方针,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扎实工作,坚持以免疫规划为基础,以控制艾滋病和新生儿乙肝为重点,积极开展各种急慢性传染性疾病的防治,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实现了历史发展的跨越。

  一、基础设施得到明显改善

      2006年5月,在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总投资2135万元的国债项目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新址正式启用,各科室办公环境得到明显改善,中心主体工程被河南省建设厅评为“中州杯”优质工程,2007年该中心被市园林局评为园林式单位,新建实验室通过了省技术监督局计量认证,新建档案室被定为国家二级档案室称号及市档案工作先进单位。

  二、疫情监测系统日趋完善

      传染病疫情监测报告系统日臻完善,传染病疫情报告由通过信函邮寄、人工统计分析,逐步向计算机网络直报、分析过渡,全市乡级以上医疗机构全部实现了疫情网络直报,从根本上扭转了传染病疫情漏报、错报和迟报现象,法定传染病报告发病率由1997的39.75/十万提高到2011年的341.24/十万,对及时控制重大传染病疫情起到了决定性作用。以各级医疗机构肠道病和发热门诊为依托,加强重点传染病监测工作。

  认真落实以霍乱防治为重点的肠道传染病控制策略,实施综合防治措施,有效的控制了霍乱流行。发病人数由1998年的上百例逐年下降,近6年来无霍乱病例发生。流脑、乙脑、伤寒、流行性出血热等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传染病得到有效控制,传染病的实际发病率逐年下降。

  加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直报工作,修订完善应急技术方案。2011年全市通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信息系统报告共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2起,为夏邑县和睢阳区报告的其他传染病暴发疫情各1起。共报告发病22例,无死亡。2起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均得到了规范的报告处置。

  三、国家免疫规划疫苗种类逐步扩大

      我市自1978年实施免疫规划以来,预防接种覆盖率一直保持在较高水平,“五苗”接种率及乙肝疫苗及时接种率均达95%以上,随着国家扩大国家免疫规划的实施,我市免疫规划疫苗种类有原来的“五苗”防七病增加到11种疫苗防12种传染病。同时全市所有乡镇实现了以乡为单位门诊化预防接种工作,从而提高了服务质量、改善了接种环境、保证了儿童免疫的及时性,减少了疫苗的浪费和预防接种副反应的发生。

  四、控制艾滋病的能力逐渐增强

      根据艾滋病防控形势的需要,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配备艾滋病专业防治队伍,在全市疾控中心建立了5个艾滋病确认实验室,5个初筛中心实验室,在16个县级医疗机构建立初筛实验室。通过定期对实验室工作人员的培训和工作督导,规范了HIV实验室的管理,提高了业务人员的技术水平,使我市的艾滋病控制能力和实验室诊断能力逐渐增强。

  五、地方病防治工作成绩菲然

      我市的地方病主要有两类,即地方性氟中毒和地方性碘缺乏病。自1998年至2005年,市疾控中心技术人员深入基层,走遍全区每一个自然村,采集水样检验分析,入户走访群众,确诊每一个患者。历时8年时间,终于摸清了我市地氟病、地方性碘缺乏病的区域分布,人群分布,流行强度以及饮用水的卫生学性状。为政府制定地方病防治策略提供了科学依据。

  六、疟疾防治有序开展

      我市是疟疾流行的老疫区,于1960、1970年发生两次疟疾大流行,年发病率达2061.9和3204.2/万,经采取全民休治、全民预防服药和加强现症病人管理。1992年经省灭疟考核组验收,全市达到“基本消灭疟疾”的标准。但2005、2006年疫情有所反弹,根据疟疾流行强度区域分布,对各个县(市、区)疟疾病例实施了不同的疟疾休止期治疗,在疫情流行较重的永城市开展了全民预防性服药,有效控制了疫情的蔓延,疟疾防治工作有序开展。

  七、消灭了丝虫病

      丝虫病在我市曾广泛流行,1972年前后感染率高达8.25%,感染率最高的县达15%。多年来,通过各级防疫工作者的不懈努力,采用统筹规划,全民防治,2003年经省卫生厅消灭丝虫病审评组审评认定:我市已无微丝蚴血症者;蚊媒感染监测数量符合要求,无人体幼丝虫感染,达到消灭丝虫病的标准。

  八、手足口病防控工作成效显著

      在手足口病流行季节来临之前,我市就对手足口病流行形势进行了预测,及时成立了手足口病防控领导组织,组建了应急队伍,多次对市县疾控人员进行技术培训,并储备了充足的消毒药械,完善了实验室检测技术和能力,督导医疗单位和托幼机构落实预防和消毒措施。由于领导重视、防控科学、措施得力,手足口病防控工作防控成效显著。

  九、疾控队伍防控能力逐年提高

      随着人民群众对健康生活的需求,疾控工作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为适应新时期疾病防控工作需要,中心成立了学术委员会,市疾控中心注重培养、吸引、留住、用好人才。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完善人才激励机制,加快人才培养,制定了“5.30”人才培养计划,即计划用五年的时间培养三十名专业技术带头人,在进修学习、科研攻关、选拔使用上给予优惠政策。同时中心每年都制定详细的业务培养计划,聘请省市有关专家举办学术讲座,每年举办一期全市疾控系统电视知识大奖赛和本单位职工业务知识竞赛,持之以恒地做好在职职工的继续教育,目前已有3人获得硕士学位,9人完成本科学习,还有13人在读硕士、本科等不同层次的学历教育,一批优秀青年人才脱颖而出,我市各级疾病控制机构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明显的提高,并通过了2003年非典疫情的战役、2005年艾滋病普查、手足口病防治以及甲型HINI流感等重大战役的考验,多次受到领导和上级业务部门的表扬。

  十、付出必有回报

  省“五一”劳动奖章、省级精神文明单位、市级文明单位标兵、省青年文明号、省艾滋病防治先进集体、省免疫规划先进集体、省职业卫生技术服务工作先进集体、省慢性病防治先进集体、省地方病防治先进集体等一系列奖励,是对该中心奋进有为的如实肯定。

编辑:祝松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