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王殿法,男,1963年9月出生,政协商丘市第二届委员会委员,流行病学主任医师,1987年7月毕业于河南医科大学卫生系,同年7月分配到商丘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原卫生防疫站)工作至今。毕业后分配至商丘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一直从事免疫规划管理及急性传染病控制工作,至今26年。
免疫规划工作关系着传染病预防控制的成败,关系着千万儿童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关系着家庭的幸福安康,乃至整个社会的和谐稳定,因此免疫规划工作责任重大。自参加工作后成为一名免疫规划工作者起,我便深深感到人生的价值在于对社会的奉献,深深感到这份工作的神圣和平凡,也深深体会到只有真正从内心树立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信念,发扬老免疫规划人那种高度的社会责任感、无私奉献的精神、严谨的工作态度、过硬的专业素质才能干好这份工作。作为一名免疫规划工作者,如何保证每一针疫苗的安全和有效,是我责无旁贷的责任。因此在日常工作中,我始终热心工作,团结同志,牢记使命,认真履责,从严要求自己,严格把关,严格管理,精益求精,与时俱进,把自己全部精力投身到商丘市的免疫规划工作中去。我始终坚持发扬团队精心,树立必胜信念,带领全市免疫规划工作者,出谋划策,克服困难,共同努力,商丘市的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常规免疫接种率一直保持在95%以上。在完成免疫规划日常工作的同时,先后组织开展了40余轮次脊灰强化免疫或查漏补种活动、麻疹强化免疫、乙肝查漏补种等多起大规模的疫苗接种活动,在全市筑起了稳固的免疫屏障,免疫规划针对传染病得到了有效控制,发病率一直在较低水平,连续多年维持全市无脊灰状态,保护了商丘市广大人民的身体健康,为商丘市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起到了保驾护航的作用。
26年来,我不断学习专业知识,具有较高的专业理论知识,积累了丰富的免疫规划工作管理经验。在全省免疫规划工作中具有较高的影响力,起到了学科带头作用。多次参与制定和研讨全省免疫规划规范性文件和管理办法。被河南省医学会聘为预防接种异常反应鉴定专家库成员,2012年被河南省卫生厅聘为河南省免疫规划专家委员会委员。
工作中,务实钻研,勇于探索,不断追求,先后在疫苗管理、免疫规划针对传染病预防与控制、异常反应监测与管理方面进行过深入系统的研究。2004年获河南省卫生厅科技成果“贰等奖”,在国家专业性学术期刊发表论文6篇,在省级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12篇,出版著作1部。不断将计算机技术应用于免疫规划管理工作,实现了疫苗管理、接种率抽样调查与结果分析、针对传染病监测与数据统计分析、信息管理等方面的微机化信息化管理,提高了工作效率,提高了信息分析利用和管理水平。在脊髓灰质炎、霍乱、非典、甲性H1N1流感等传染病的流行病学调查、疫情控制方面,做出了突出成绩。多次受到省市卫生系统表彰,2001年10月获国家卫生部颁发的“全国消灭脊髓灰质炎工作先进个人证书”;连续多年被河南省卫生厅评为免疫规划先进工作者;2008年被河南省总工会授予“五一劳动奖章”;2009年被商丘市人事局、商丘市卫生局授予“先进个人”;2012年被河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河南省卫生厅授予“先进个人”;连续多年获商丘市卫生局免疫规划先进工作者荣誉10余项。为商丘市免疫规划工作的持续发展、为商丘市的疾病预防控制事业做出了较大贡献。
在急性传染病预防控制及免疫规划管理方面,有较系统的理论知识及现场工作经验。在流行病学研究的前景、预测流行的可能性等方面具有较高的业务水平,了解本专业国内外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吸取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能够指导和组织本专业的全面业务工作,具有较强的带教和培养能力,年培训指导县、乡、村三级免疫规划工作人员2000人次以上,年下基层指导达120天以上,从而提高了他们的理论知识水平、规范了他们的技术操作。
在2003年抗击“非典”工作中,本人作为流行病学调查队队长,积极响应党的号召,坚守岗位,发扬无私奉献的精神,不顾个人安危,把危险留给自己。为查找可疑疫点和可疑接触者,不辞劳苦、不分昼夜追踪到火车站、汽车站,到酒店、学校、工厂,到接触者住所,对接触者实行隔离医学观察,每天测量体温两次,并对可疑疫点进行消毒。面对面地对"非典"病例和疑似病例进行个案调查,详细掌握患者在发病期间到过的地方和接触过的人等流行病学资料,为了对"非典"病例的个案展开跟踪和流行病学调查,前往病人家中深入调查,掌握第一手资料,提出切实可行的技术措施,使"非典"病人的接触者及其家人能“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有效地切断了"非典"的传播途径。确保了全市无“二代”病例发生,
2008年“汶川”大地震抗震救灾中,作为河南省援川卫生防疫总队商丘支队第二批卫生防疫队员队长,带领11名队员于2008年6月10日到达四川省绵阳市安县地震灾区开展抗震救灾卫生防疫工作。到安县之初,基本的食品和饮水都有困难,只能用温水泡或干吃方便面,只能睡在紧邻河床的路边,环境潮湿且蚊蝇特别多。全体队员不顾生活条件艰苦,克服驻地没有电,天气炎热、缺少工作用车、必要的消杀灭设备和药品等工作上的困难,根据抗震救灾指挥部的要求,结合安县和我们自己的实际情况,按照支队的布置,积极认真地完成了各项卫生防疫任务。
商丘市第二批赴四川抗震救灾卫生防疫队12名队员对口支援江油市的灾后重建工作,于6月15日入驻江油市小溪坝镇,在江油市卫生局和河南省抗震救援总队的领导下,负责江油中部12个乡镇的灾后防疫工作。近一个多月来,河南省援川卫生防疫总队商丘支队在绵阳市安县和江油市的防疫援助工作中,出动总人数506人次,车辆80余次,指导开展消毒面积达583万平方米,处理粪坑8.3万次,消灭蚊蝇孳生地8万余个,检查供水单位12次,饮水消毒面积约7万立方米,出动健康教育人数228人次,发放资料4000余份,心理干预达2000余人次。圆满的完成了当地政府和河南省援川卫生防疫总队交付的任务。支队在河南省救援总队开展的“红旗支队”评比活动中被评为“红旗支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