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每一位患者快乐地生活
济源市中医院康复医学科主任 王志峰
王志峰,男,35岁,中共党员,本科学历,中医主治医师。中华医学会会员、河南省医学会康复专业委员会委员、针灸协会会员、疼痛学会会员、济源市中医院康复医学科主任。多年来,他立足本职、爱岗敬业,以刻苦钻研、严谨求实的精神在平凡的岗位上无私奉献,牢记着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所肩负的重大使命,兢兢业业,竭尽所能,做好这一份并不普通的工作,受到了患者的普遍赞誉。近年来先后多次获得 “医院先进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弘扬中医药工作先进个人”等多项荣誉称号。
1998年10月,大学毕业工作2年后的王志峰同志被公派到中国中医科学院骨科研究所学习中医正骨。为了练习针灸、学好推拿,他抓住了一切可以练习的机会,不论何时、何地,不论家人、朋友;手指肿了,关节青了,手肘皮肤都磨破了。正是他这种刻苦肯学的精神,得到了中国中医科学院骨科研究所副所长,颈椎病研究室主任,我国著名骨伤名家孙树椿教授的悉心指导。2000年医院再次选派王志峰到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学习现代治疗技术,他再次全身心投入到了学习深造中,康复医学是完全不同于传统中医正骨的医学体系,王志峰从头学起,每天最早出现在治疗室的是他,走得最晚的是他;做治疗最多的是他,与病人沟通最多的是他;得到老师批评最多的还是他,进步最快的也是他。2002年济源市中医院组建康复医学科,王志峰被任命为康复医学科主任,也是该院最年轻的科主任。
康复科的工作有别于其他临床科室,很多都是徒手操作,治疗时候与病人一对一,工作量非常大,复杂忙碌的临床工作对年轻人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他没有退却,也没有心浮气躁,反而一头扎进去一干就是14年。他一边工作一边学习,每天总是早出晚归,下班后还坚持对当天的病案进行思考整理,或是阅读专业文献书籍。
成立初期的康复科还只是一个小科室,仅靠医生用自己的一双手和简单的物理治疗为病人解除病痛。王志峰看到了其发展的瓶颈,当时我市搞推拿康复的不少,但是知名的很少,原因就在于技术、管理和设备上,要想科室得到更大发展,必须往康复医学这条路上走。于是他多次外出学习先进的康复医疗技术和管理经验。回来后,首先成立了肢体功能训练部,随即又开展失语症的治疗,(目前我市唯一一家开展失语症治疗的专业科室)吞咽障碍的治疗,对病、伤、残患者进行全面的、整体的康复,不仅在身体上,而且在心理上使病、伤、残患者得到全面康复。不仅解除了患者的痛苦,还尽力恢复其功能;不仅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使其在生活上能够自立,还要使让患者重返社会,参加社会劳动,并且在经济上自立,成为自食其力的人。秉承着这个信念,终于在院领导的支持下于2004年成立了我市第一家“康复医学科”,集门诊、治疗、住院、康复为一体的治疗,把原来一个10平方米的小科室发展到了1000多平方米的大科室,人员也由一个人发展到现在的10余人。目前济源市中医院康复医学科是我市规模最大,功能最齐全,开展业务最多,设备最完善,从业人数最多,专业最突出的综合康复医学科。从此,济源市中医院康复医学科在济源乃至周边地区名声大起。
济水商场苗某患颈椎病,被头晕头痛折磨了多年,通过邻居得知王志峰主任对颈椎病的治疗有研究,找到王医生诊治。王医生详细诊断,精确定位,一次治疗,就让苗师傅感到头脑清晰,耳清目明。东关李某,多年腰肌劳损伴腰椎间盘突出症,经常发作,发作时辗转难侧,痛苦不堪,找到王大夫,王大夫手摸心会,短短十几分钟立竿见影,几次治疗后多年顽疾应手而愈;市人大老干部王某双膝关节肿胀,屈伸不利,王大夫接诊后,施以针灸推拿,并辅以中药内服外敷,几周后肿胀消退,行走如常。太多这样的病人在王医生的精心诊治下高兴地走出了医院的大门,并且为这个年纪不大却有精湛技艺的小伙子,交口称赞。王志峰同志并没有沉浸在成功喜悦中而是潜心研究如何能缩短疗程,如何能够提高疗效,如何能让患者减轻经济负担,如何能减少患者的复发率而废寝忘食。
康复治疗技术是一门新兴的医学技术,康复治疗的开展在我市卫生系统尚属首次,这项技术是专门针对各种神经损伤、骨关节损伤的康复治疗技术,王志峰主任说:“康复医学不仅仅是养生保健,推广这项技术很重要,更重要的是要传播一种现代康复治疗的理念。”经过数十年的身体力行,济源市各种偏瘫、截瘫、脑瘫患者在济源市中医院康复医学科找到了康复的希望,重拾了生活的信心。
五龙口患者冯某,因外伤颈椎骨折致高位截瘫,除头部以外四肢瘫痪,大小便失禁,几乎成为植物人,全家老小几乎丧失了生活的信心。经过王志峰主任及一干康复技术人员的精心治疗,两个月后他奇迹地下地行走,半年后他生活自理,重新融入到社会生活,冯家人敲锣打鼓送来一面锦旗。济水办事处老干部牛某,因多次多处脑梗塞致肢体瘫痪并且不能喝水不能吃饭不能说话,一家人心急如焚,王志峰主任带领科内人员攻关,应用自制冰棒、毛刷,加中频电刺激,经过一段治疗神奇地恢复了吞咽功能,部分恢复了言语功能,明显改善了肢体运动功能,显著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减轻了患者的家庭负担。
王志峰主任不但潜心钻研技术,同时还积极回访病人收集资料,数年间回访病人数万人,遍布济源的城市和乡村,组织科内人员走上街头走下农村,坚持每年义诊,坚持免费为孤寡老人、残障儿童提供免费的治疗和咨询服务,不光从身体上解除病痛还为他们生活上提供了无私的援助和心理帮助。他所在的科室通过了层层验收,被确定为全市“残疾人康复定点医疗机构”“脑瘫儿童康复定点医疗机构”。他作为康复方面的专家和医院的神经内科专家一起顺应国家号召,组织实施了全市脑卒中患者的普查和实时干预,获得了脑卒中患者的第一手健康资料。他从医15年来获得锦旗上百面,感谢信数千封。
在王志峰主任的不懈努力下,他独特的“定点(不定点)旋转复位法”治疗颈肩腰腿疼技术,代表我市参加2010年河南省中医中药技术比武大赛并取得优异成绩;同年10年他又当选为河南省最年轻的康复专业委员会委员,2011年6月以王志峰同志为主的中医骨干医师组织实施了全省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在我市的推广培训项目,历时半个月,全市上面名乡村医生在这次培训大会上受益;2011年10月全国康复医学科建设高峰论坛在郑州隆重举行,济源市中医院康复医学科作为“示范单位、样板康复医学科”接待了来自全国上面家医院的参观学习;2011年王志峰同志被告济源人民广播电台聘为客座讲师,为大家答疑解惑,受到无数中风偏瘫患者、骨关节病患者的热烈欢迎。
有付出才有收获,正是这种吃苦耐劳,刻苦钻研的精神使他在现代康复治疗技术、中医骨伤推拿、中西医结合骨病治疗方面成就了自已的一片天地。由于他突出的技术、扎实的工作,良好的作风,2009、2010、2011连续三年被评选为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卫生系统先进共产党员。2011年被卫生系统推选为“五星共产党员”候选人,2011年被推选为全市“十佳技工之星”候选人.为此,我们推选王志峰同志为“健康中原好卫士”候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