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介绍
黄建业
2012/9/20 9:25:54 来源: 作者:www.yywsb.com 阅读:18237

 

黄建业,男,40岁。1997年毕业于河南医科大学,现任济源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结防科副科长,从事全市的结核病防治工作。该同志1998年被河南省卫生厅评为防痨先进工作者;1999年被共青团济源市委、济源市卫生局评为优秀青年医生;2000年被河南省卫生厅评为全国第四次流调先进工作者;2004年被济源市人事局、济源市卫生局评为十佳医生;2008年被河南省抗震救灾医疗防疫救援总队评为抗震救灾优秀队员,被河南省卫生厅评为河南省传染病防治先进工作者,同年被共青团济源市委评为“济源市优秀青年卫士”;2009年,被河南省卫生厅评为河南省传染病防治先进工作者、河南省结核病防治先进工作者;2011年,被河南省疾控中心评为全国第五次结核病流调先进工作者;2012年,被河南省人事厅、河南省卫生厅评为对口支援江油市灾后重建先进个人、“健康中原好卫士”,被中共济源市委、济源市人民政府评为十佳医务工作者。

  一、响应号召,奉献大爱

  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后,主动请缨、义无反顾地到四川省江油市进行对口支援。在余震不断、气候潮热、经常缺水、停电的情况下,克服饮食不习惯、蚊虫施虐、环境潮湿等种种困难,期间又遭遇了灾区百年不遇的洪涝灾害,顺利完成了抗震救灾对口支援工作,为灾区大灾之后无大疫做出了应有的贡献。所在的河南省抗震救灾救援总队被国务院、中央军委评为先进集体,本人也被评为优秀队员。工作的同时,与当地人员进行结核病网网络专报知识进行现场培训,将自己在工作方面的经验和心得用文字表过下来,培训有关人员,并进行探讨交流,手把手地进行帮扶,使他们掌握最新的相关知识,能够独立进行相关操作;一方面,面对困难,身先士卒,勇挑重任,单独挑起了网络专报这项重要而繁重的工作,多次利用早上班、晚下班、牺牲节假日主动加班,在短短的一个月时间内把5000余条信息全部录入完毕,从而使网络专报工作完全步入正规,实现了门诊信息管理、病案信息管理、痰检信息管理的全面网络化,在离开前保证自己从事的工作达到一流;另一方面,在对口支援结束自己走了以后,能保证相关人员能熟练相关操作相关技能,逐渐达到一流的水平,从而为当地留下一支永远不走的队伍。三个月的对口支援中,他通过不懈的努力和忘我的工作,在四川省江油市为河南卫生人树立了一面光辉的旗帜,为河南结防人争得了一片赞誉之声。

  2008年以来,通过中国扶贫基金会和四川省地方爱心组织无偿资助三名四川省贫困儿童,累计金额25000余元。

  2009年以来,通过济源市妇联组织的“春蕾计划”,无偿资助三名济源市贫困儿童,累计金额近5000元。

  二、爱岗敬业,顾全大局

  当自己的利益和集体的利益发生冲突时,总是顾全大局,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全国结核病第四次流行病学调查工作期间,适逢婚期将至。他老家不在济源,一切事宜都由自己一身张罗。然而考虑到本次流调工作时间紧、任务重,毅然决定推迟婚期参加流调工作。和全体队员一起,齐心协力,克服重重困难,吃住在流调点,晚上经常加班到12点以后,20多天未回家一次。流调期间,远在外地的父母来济源商量他的结婚事宜,只能在电话里问候一声,道一声歉,就再次投入繁忙的工作。当流调工作顺利完成时,离他的婚期已不足10天,而此时他还没有租房、没有买家具。

  防治“非典”期间,在不耽误自身工作的同时,承担着“非典”病例确诊、流调、外来人员和返乡人员的体检等工作。在防护条件比较差的情况下与发热病人和从疫区返乡人员进行零距离的接触。但是无论多么忙,从不叫苦叫累,只要有疫情,就会随时投入战斗。两个月期间,经常吃住在单位,有时连续数天不回家。为他市夺取抗击“非典”斗争的胜利做出了自己应有的贡献。当五月底全国“非典”疫情解除时,将近一岁的儿子竟然不认识爸爸。

  2003年夏秋季节,由于长时间阴雨连绵,老家房屋倒塌,年迈的父母无处居住,为了工作,从大局出发,舍小家,为大家,始终工作在防治结核病第一线,连续数月从未休息一天,从未耽误一个患者。

  2005年母亲心脏病反复发作,两次住院,都因为工作忙没有回去照顾一天、看上一眼,一直等到五一放假,才匆匆赶回家,却为时已晚,没有见到母亲最后一面。看到是母亲尚且温暖的身体和不曾瞑目的双眼。从苍白的脸上看到的是母亲没有得到儿子尽孝的无奈;从刚刚散大的瞳孔里体会到的是母亲没有最后看一眼儿子的遗憾。这是他一辈子永远无法纠正的错、刻骨铭心的痛、永远无法弥补的创伤。面对亲人的责备,他无话可说,只能在心里默默地请求他们谅解。他没有愧对工作,没有愧对他的病人;如果说愧对的话,只能是愧对父母,愧对亲人!

  三、恪尽职守,乐于奉献

  认真执行结核病人的免费政策,让人们充分享受到国家民心工程带来的实惠。对于路程较远的贫困病人,为了使病人能够得到及时的治疗,减少往返路费,多次主动为病人垫付药费。

  关心病人的痛苦,态度和蔼,耐心解释,认真和病人进行沟通,消除患者的后顾之忧。为了方便患者,他多次自觉主动放弃休息时间。每遇到远道而来的患者,无论是星期天,还是节假日,都自觉主动为患者诊断、治疗,在个别病人药品中断的情况下,帮助病人相互之间调药,以保持治疗的连续性、正规性。在结核病的诊断、治疗、管理、疫情报告、统计监测、药品管理中,都能按时保质保量地完成各项任务。连续几年来,累计接诊疑似结核病人17000余人次,定诊肺结核病人3000余人,对每一病人能够认真检查,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使我市结核病人治愈率达90%以上;认真开展疫情报告工作,结核病人报告率100%;按时完成各种监测资料,并进行报表分析,及时发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为制定政府策略提供合理的理论依据。2010年全国第五次结核病流调查期间,一个人负责诊断和统计两个项目的工作,每天早上六点就赶到现场开始工作,中午别人休息了,他还要负责把检查资料进行统计输入软件;晚上当大家都下班了,他还要继续进行输入工作,并进行统计,列出第二天的工作进展计划、统计资料备份,经常工作到深夜。辛勤的工作保证了我市应检率达到了90%以上,得到省验收专家的高度赞扬。

  这就是他——一个普普通通的结核病防治医生,在患者的眼里,他是天使,是希望,要减轻患者的痛苦,要消除患者的疾病。他的工作中没有惊天动地的大事,也没有让人称颂的丰功伟绩,但是只要结核病疫情一天没有得到完全控制,他就愿意扎根于结防这一片天地,就要同结核病作不屈的斗争。无论今后的工作中遇到多大的困难,无论处于多么困厄的环境里,他都会一如既往地工作,越是困难的环境,越是能发现自我,认识自我,从而锻炼自我,成长自我,直到最后完成自我、升华自我。他坚信,人生的道路有千万条,就该有千万个归宿,既然选择了医学作为自己的事业,就应该不怕苦、不怕累;既然选择结核病防治作为自己的工作方向,就一定会在这条道路上义无反顾地走下去;他坚信:只有平凡的岗位,没有平凡的人生;在任何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只要有刻苦钻研的精神和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都将能发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即使不能燃烧起熊熊大火,也要作一只萤火虫,放出自己微弱的光!

编辑:阿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