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好人—韩石蕊
24年,他走过的是这样一串人生轨迹:
1989年开封医学专科学校药学系毕业。分配到濮阳市人民医院药剂科工作。
1994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1998年4月任药剂科副科长并主持制剂室工作。
2009年8月担任药材党支部书记。
2000年取得执业药师资格。
2010年12月晋升主任药师。
这看似平淡的轨迹背后,闪烁的是一片耀眼的荣誉:
2004年4月被河南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聘为药品审评专家;
1997年至2011年先后9次被评为我院及市直机关优秀共产党员;
2007年5月被授予“濮阳市百名职工技术英杰”称号;
2008年12月当选为第二届河南省医院药学专业委员会委员;
2011年12月被中共濮阳市委、濮阳市人民政府命名为“濮阳市第九批优秀专业技术人才”;
2012年4月被濮阳市总工会授予“五一劳动奖章”;
2012年6月被评为市直优秀党务工作者。
在专业学术建设上,他脚踏实地、心系百姓,做出的是经济实用、高效价廉的各种制剂。
28篇学术论文分别在《中国医院药学杂志》、《光明中医》、《中国药师》、《中国药业》、《中国乡村医药》、《现代药物与临床》、《中成药》等杂志上发表。主持完成的科研成果“旱莲胶囊治疗白癜风的临床研究”获得2008年濮阳市科技进步二等奖;以他为主完成的科研成果“六味乳痛消颗粒剂的制备及治疗乳腺增生症的临床研究”获得2009年濮阳市科技进步一等奖;主持完成的科研成果“冬菊利咽合剂的制备及治疗慢性咽炎的临床研究”获得2010年濮阳市科技进步二等奖。以他为主申报的专利“一种治疗白癜风的药剂及制备方法”和“一种治疗急性软组织损伤的药剂”已于2007年12月和2009年1月取得国家发明专利证书。难得的是,这些专利、科研课题、学术论文表述成果,都在我院制剂室生产,并受到了当地百姓的追捧,还有一些治疗常见病的制剂,经病人口口相传,几近被神化,在濮阳,谁家孩子感冒咳嗽,就会有邻居告诉他,去市医院买两瓶“复方异丙嗪甘草口服溶液”吧,喝了就不咳嗽啦;有的学生检查微量元素发现有缺锌,也会有人提示家长,不用找医生看了,去市医院买几瓶“锌B口服溶液”喝了,什么都补上来了。有人给市医院制剂室算过一笔账,说市医院制剂室每年能给医院带来几十万元的经济效益,可是,韩石蕊心里明白,制剂室被批准生产的几十种制剂,和同等功效的成药相比,病人少花的药费在60%以上。他常说:“和病人接触多了,特别是和黄河滩区的贫困病人接触多了,就发现了自己的良心”。在濮阳市人民医院、在韩石蕊能接触到的人群中,提起他,大家总会加上一个亲切的词汇:好人!
韩石蕊同志,1989年大学毕业到濮阳市人民医院工作以来,能把学校中学到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能熟练的调配各种处方,掌握了毒、麻、剧、限等特殊药品的管理方法,能熟练的配制口服溶液剂、酊水剂、软膏剂及五官科制剂,能熟练的掌握灭菌制剂的浓配、稀配、灌装、灭菌、灯检及中药制剂的提取、浓缩、配制、灌封的各项流程,能运用化学分析法和仪器分析法对各种药品进行检验,能熟练的操作各种仪器设备,能独立解决工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二十多年来没有发生过差错事故,能较好的完成医院安排的实习进修人员的带教任务,圆满完成了医院交给的各项工作。
该同志主持制剂室工作以来,不断加强制剂室的内部管理,制定和完善了各项规章制度,制定了每个制剂品种的标准操作规程和岗位操作规程,保证了生产的药品安全有效,2011年为配合普外科开展痔疮的综合治疗生产了肛肠袋泡剂,为配合儿科开展小儿脑瘫的康复治疗生产了中药熏蒸剂。这两种制剂的生产服务了临床,方便了病人用药,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制剂室每年为医院创造利润50多万元。他主持了2000年、2005年、2010年三次换发制剂许可证和2004年的医疗机构制剂整顿及2011年换发制剂批准文号等工作,在2011年河南省换发制剂批准文号工作中,他带领大家克服时间紧任务重的困难,和科室技术人员一起加班加点查找各种专业书籍,整理并完善各个品种的技术标准,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共完成二十五万字的注册资料,于2011年10月顺利送交省药品审评中心评审,按时完成了制剂再注册工作。并为医院节约大量资金,申报注册的56种制剂全部换发了制剂文号,通过两次换发制剂许可证和换发制剂批准文号等工作,使制剂室的各项工作上了一个新台阶,各项工作均走在了全省同级医院的先进行列,为药学事业的发展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二十多年来,他勤奋努力、孜孜以求,工作上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他以质朴的本性、扎实的作风、丰富的学识、坦诚的为人赢得了领导和同志们的信任和赞扬,他以一颗善良的心赢得了病人的信赖和嘉许,正是这些,使我们愿意看到大家授予的好人—韩石蕊能坚持走下去,并越走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