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兴澎博士,毕业于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北京阜外心血管病医院,是著名心外科专家吴清玉教授的高足和助手,先后参与手术6000余例,主刀3000余例。2009年,他毅然放弃首都北京安逸的生活条件,来到中原腹地,成为郑州大学附属洛阳中心医院(洛阳市中心医院)的一员。
由他带领的“陈兴澎团队”成立后,不断攀登心脏外科领域新高峰,该院心外科手术量由此前的不到200台/年,很快攀升到800多台/年。他带领医院心外科团队积极探索,在冠心病、先天性心脏病、心脏瓣膜病等领域皆有突出建树和创新成果,特别是低龄低体重复杂先心病和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手术达国内领先水平;手术年龄从出生3天到85岁,手术成功率达到99%以上。2011年,他所带领的心外科开展心脏外科手术总量位居全省前列;大血管、低温低体重婴幼儿先心病救治成功率居全省前茅;冠脉搭桥手术已成为常规手术。同时还积极参与医学科学研究,曾多次获得国家级科研基金,在国内及国外专业期刊上发表专业论文10余篇,专业理论水平处于国际领先地位。
医者——技术过硬敢于担当
加盟洛阳市中心医院之前,陈兴澎在吴清玉教授的手术台对面站了整整9年——正是这种近乎“疯狂”的锻炼,让他迅速成长为一名优秀的心外科专家,来到洛阳市中心医院后,他带领的团队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生命的奇迹。
焦作市一位先天性心脏病患儿,1岁时就在北京某医院做了体肺分流术,3岁又到这家医院做了法鲁氏四联症根治术。术后复查彩超提示“室缺残余漏”,必须再做一次手术。二次开胸难度已经很大,第三次开胸更是难上加难,很多医院拒绝为他做手术。经人介绍,患儿的父母带着5岁的孩子,慕名来到洛阳市中心医院。陈兴澎仔细检查病情后毫不犹豫地为患儿实施手术!成功的手术,让已经绝望的患儿全家喜极而泣,奔走相告。
登封13岁的一名患者患有肺动脉闭锁,该病例手术难度非常大,在某省会一大医院开胸后做不了只好又把伤口缝上。后来,上海一家医院向患者家长介绍了陈兴澎主任,漫长的求医路让这位花季少女无法站起,到洛阳市中心医院时是坐着轮椅被父亲推来的,经过陈兴澎主任精心手术后,现在和正常人一样健康地生活着。
“遇到这样的手术,我们可以简单地说一句做不了就完事了,但这样对于生命来说太不公平了!”临床实践中有很多情况需要医生做出选择和权衡,陈兴澎主任总是用敢于担当和积极奉献的精神,处处和病人及家属站在一起共同承担风险,战胜病魔。用极强的责任心和事业心,用敢于担当的大爱,换来更多患者的信任。
有一种心脏病十分凶险,可能会在瞬间夺命,被医学界称为“不定时炸弹”,这就是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过去,这类患者送往医院,只能进行保守治疗,或者医生会建议将患者转送到大城市的医院救治,但是多数患者在转诊的途中已经去世。为了给更多的生命带来生的希望,陈兴澎团队不仅攻克了这一技术难题,还为患者建立起“生命绿色通道”,将患者入院到进行手术之间的时间压缩至1个小时,与生命展开赛跑。
2011年12月10日,洛阳市中心医院心外科在一天之内接诊了两个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48岁的李先生,因胸部发生撕裂样疼痛被紧急送到中心医院心外科治疗。经过检查,发现是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破裂,需要将破裂的血管置换,陈兴澎主任紧急组织团队进行急诊手术。上午刚刚成功做完李先生这台手术,下午又来了一个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病情比前一个患者还危急,血管破裂累及冠状动脉,造成主动脉瓣关闭不全血液返流,在置换破裂血管的同时还要修复冠状动脉,置换主动脉瓣。两个患者经过陈兴澎的救治,都已经出院,生活完全不受影响。
大隐静脉一直是心脏冠状动脉搭桥最常用的移植材料。传统的手术方法是采用下肢大隐静脉相应部位的全长皮肤切口,切开皮肤和皮下组织,暴露出大隐静脉全长以及各分支,进行大隐静脉的制备。该方法可以使大隐静脉得到良好暴露,但术后切口长达30-50厘米,不仅影响患者术后的美观,给患者带来心理上的恐惧,而且容易引发很多并发症。为了攻克这一难题,陈兴澎主任带领自己的团队大胆探索,在河南省率先开展了微创电视内窥镜辅助下静脉制备。这一方法的成功应用,大大减小了对患者的创伤,使大隐静脉制备的切口减小到3厘米左右,以往因切口创伤大引起的一系列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下降,而且大大缩短了患者住院时间、降低了治疗费用。尤其在有女性、肥胖和糖尿病三种危险因素的患者中,取得了特别明显的效果。
陈兴澎博士没有满足已经取得的成绩,在医学科学发展的道路上他一直在探索着、追求着。2012年7月26日,他和他所带领的团队再创世界顶级心外术式:改良Nikaidoh手术治疗完全性大动脉转位合并肺动脉瓣狭窄,体重不到4千克的复杂先心病患儿手术,从开胸到手术结束,仅用了5个小时。这种原本只存在于国际顶级心外科学术会议上讨论的手术方式,从此开始造福于河南乃至周边省、市复杂先心病患者。
医者——是个良心活
“做一个好医生首先要做一个好人”,这是陈兴澎主任常说的一句话。
心外科病区的医生护士都知道,陈主任特别忙,经常是每天早上7点15出门,7点20到医院,到监护室查看完每一位监护病人,接着开晨会、查病房、接待门诊病人,从9点半开始手术,中午能有十几分钟吃饭时间,最多时一天做8台手术,出了手术室,外面已经是夜幕降临、灯火辉煌,到了冬天一天都看不到太阳。
70多岁的闵先生之前患有冠心病、偏瘫,常年卧床不起,经过陈兴澎主任手术治疗后,现在身体状况非常好,还和老伴出去买菜。闵老先生知道陈主任一个人在洛阳,遇到变天,总会给陈主任发短信:“天冷了,要多穿衣服”“最近很忙吧,要注意身体,别太累了”……有事儿没事儿还经常过来看看。在很多患者的心里,陈主任和他们远远超出了普通的医患关系。
多年的从医生涯让陈兴澎主任明白,挽救一个孩子就等于挽就一个家庭。先心患儿的生命刚刚起航,却因一颗“破碎”的心活得艰难。如何能将破碎的心复原,需要一双巧手进行“缝补”,而这双巧手的主人就是——陈兴澎。
众所周知,低龄、低体重先心病患儿一直是心血管外科治疗的难点。虽然先心病患儿的年龄越小,治疗效果越好,但是由于患儿的耐受力较差而导致死亡,许多大医院尽管可以做先心病手术,但对于低龄、低体重的患儿仍不敢涉足,甚至放弃手术。从某种程度来说,能否成功地为低龄、低体重先心病患儿进行手术,也代表了一个心外科医生的医疗技术水平。而陈兴澎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让先心病患儿原本“破碎”的心,在他的手中得以复原。如今,在洛阳市中心医院先心病手术已经不再受年龄的限制。
2011年5月30日,家住偃师市的王丽娜夫妇的宝贝儿子出生了。但让他们无法接受的是儿子出生第三天,浑身青紫、反应迟钝,而且滴水不进。6月1日下午,夫妇二人带孩子到洛阳市中心医院心脏外科,陈兴澎主任为孩子进行了全面的检查,孩子被确诊为先天性心脏病肺动脉闭锁,必须马上进行手术。
“刚刚出生4天的孩子,能经受得起折腾吗?”但是陈兴澎团队的每一位成员和王丽娜夫妇都不愿意眼睁睁看着这个幼小的生命就这样离开。6月2日,陈兴澎主任和团队成员仔细研究手术方案后,决定为这个刚出生4天的孩子进行手术。经过4个小时的手术,当陈兴澎主任从手术室走出来告诉王丽娜夫妇:“手术成功了!”夫妇二人顿时激动得掩面而泣,孩子身体健康就是他们全家的幸福。
医者——清白手父母心
心外科是一个救治重症病人的地方,当患者经过手术从死亡线上被拉回,并且能够像正常人一样感受生活的幸福,他们的感激往往是发自内心的!曾经有一位患者家属硬要塞给陈主任一万元的红包,被他坚决拒绝了。有些无法婉拒的,他就让护士长把钱送往住院处,充当病人的医疗费。
清白手,父母心。陈兴澎主任这份清廉和执着也感染着许许多多的人——他走到哪里爱心基金就会跟随到哪里。“清然”、“海宁”、“福荫”……每个基金的背后不仅流传一段感人的故事,同时也为更多贫困患者带去生命的希望!这些以陈兴澎主任曾经救治过的患儿或家长的名字命名的爱心基金,每年分别救助5名贫困先心病患儿;“福荫基金”原始基金为50万元,将在一年内救助100名贫困先心病患儿,目前已经有70余名患儿受益!……
陈兴澎主任有一大群网上“粉丝”,打开他的个人网页,我们看到的是上千条他已经为其手术后的患者及家属的留言,每一条他都认真回复,而且基本做到当天回复,患者的网上投票中:疗效满意度100%,态度满意度100%,几十封情真意切的感谢信,相信会让所有看到的人为之动容,不得不伸出大拇指夸陈主任是真正的“好大夫”。
陈兴澎主任每天都要在手术台上站几个小时,病房里有很多病人等着他查看、处理、手术,但是无论多忙他都坚持每天到网站查看网友留言,将近千条的咨询陈主任坚持做到当天回复,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陈主任坚持这样做的道理显而易见:只有不怠慢任何一位患者,才能赢得更多患者的信任。他常常跟科室的同时说的一句话就是:如果你愿意把你所从事的工作当做一份事业来做的话,就必须用心经营,只有这样才能让患者更信赖我们,才能把我们的事业做得更长久。
陈兴澎的头衔有很多,院长助理、心血管外科主任......但他总是说:“叫我医生吧,做一名有良心的好医生是我最崇高的职业信仰。”
如何评价是否是一名好医生,患者的眼中有两个标准,医术、医德。在陈兴澎主任看来,二者是相辅相成的。他恰到好处地把医术和医德融合进了医疗实践的每一个环节中,让患者及家属在医疗过程中获得了良好的感受,而他也从中体会到做一名好医生的职业自豪和神圣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