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介绍
姜士炜
2012/9/18 8:09:56 来源: 作者: 阅读:37463

  姜士炜,男,1967年3月出生,汉族,大学本科文凭,中国农工党员,信阳市羊山新区支部主委,信阳市第一人民医院副院长、神经外科主任,信阳市学术技术带头人,信阳市医学会医疗事故鉴定委员会鉴定专家,信阳市计划生育医学鉴定专家委员会鉴定专家,信阳市工伤与伤残鉴定委员会鉴定专家,信阳市临床合理用药专家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信阳市政协委员,河南省神经外科学会委员。1988年8月毕业于郑州大学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被分配到信阳市中心医院工作。2010年10月从市中心医院神经外科调到市一院担任副院长职务,同时兼任该院神经外科主任。从事外科医疗、教学、科研工作20余载,发表医学论文40余篇。

  一、勤奋学习不断进取,开拓医学宽阔道路

  一九八八年,姜士炜同志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信阳市中心医院神经外科工作。作为一名年轻人,他在虚心地向老同志学习的同时,也把学到的知识应用于临床,白天忙着换药,上手术,写病例,晚上看书、写心得,持之以恒。短短的几年之后,他就能熟练掌握神经外科常见病、多发病的处理,独立完成颅脑外伤、颅内肿瘤、脑积水等手术。由于基础扎实,一九九九年,被选送到第四军医大学外科进修学习,得到我国著名神经外科专家凌峰教授、高国栋教授以及世界著名神经外科教授亚萨吉尔的指导,并获得第四军医大学优秀进修生;2004年被选送到北京天坛医院、宣武医院进修学习。学习期间,他利用晚上时间,加班加点,干完进修生应干的常规工作,挤出白天的时间参观手术。经过将近两年的充电,他的专业技术水平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梅花香自苦寒来,这些辛苦的付出让姜士炜同志收获到了累累硕果,1999年荣获信阳地区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一项,2000年荣获信阳市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一项、国家发明专利两项。2006年,晋升为主任医师。2011年荣获河南省艾滋病防治工作先进个人的荣誉称号。

  二、为民健康不懈追求,开拓创新精益求精

  2010年10月姜士炜同志响应信阳市卫生局号召,通过公开竞选于2011年1月正式担任信阳市第一人民医院副院长。刚到医院时,面对医院无神经外科的现实,强烈的使命感,使他带动一部分业务骨干,利用有限条件组建了信阳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外科,同时,开设有先进的层流神经外科重病监护病房(ICU),使医院成为信阳市具有独立设置神经外科单元的三家医院之一。

  为了提高信阳市神经外科的整体水平,2011年6月他邀请国内著名神经外科专家组织举办第一届信阳市神经外科专家论坛,既扩大了医院知名度,同时提高信阳市的整体神经外科水平。2011年9月4日他又成功组织了河南省神经外科学会2011年度全省年会,加强了与河南省其他医疗单位的联系与合作,提升了信阳市神经外科技术水平与影响力。

  在姜士炜的眼里:当一个好医生,不但要有高尚的医德,高超的技术,还要有强烈的责任心和吃苦耐劳的精神。从事外科临床工作20余年来,他在技术上精益求精,不断进取,查阅文献资料,借鉴别人经验,从不叫苦叫累。为了提高自己的技术水平,他先后到北京、上海等大医院进修。在他的主持下,神经外科先后开展了信阳市首例矢状窦旁脑膜瘤切除术以及垂体瘤、颅咽管瘤、脑梗塞溶栓术、脑出血穿颅抽吸等较高难度手术,填补了我市的空白。在他的带领下,神经外科已经成为信阳市重点专科,他本人也成为信阳市优秀学科带头人。

  医学是严谨的,生命容不得马虎!从医20多年来,姜士炜同志对病人极端负责,先后为病人做手术数千例,从未发生过医疗事故及差错。他具有丰富的临床工作经验,由于诊断正确,手术及时,多次挽救了病人的生命。同时,为了神经外科更好的发展,他努力培养青年医生。主张对青年医师要“大胆放手、具体指导、严格要求”,强调外科医生要“会做、会写、会讲”是谓“三会”的学风。一年多来,他亲手为医院培养了大批优秀外科人才,大大增强了神经外科的技术水平。

  三、情系患者病人第一,德技双馨真情第一

  他说:“一个好医生,眼里看的是病,心里装的是人,应该把病人的痛当作自己的痛。”在患者的眼里,姜士炜同志是一位德技双馨的名医。每次接诊,他都对病人亲切地微笑,聊家常,拉近与病人的距离。冬天查房,他总是先把自己的手焐热,再去触摸病人的身体,还常常用额头去感觉病人的体温。做完检查,他也不忘顺手为病人拉好衣服,掖好被角,摆好床下的鞋子。每逢节假日,他都早早地来到病房,给住院病人送上第一声祝福。

  姜士炜同志深知疾病对人的折磨与疼痛,也明白病人对医生的信任与依赖。所以,他不但严格遵守各项核心医疗制度,在技术上精益求精,而且在服务上热情周到,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在日常工作中,只要患者需要,他随叫随到,并把自己的手机电话公布给病人,而且24小时开机,方便病人咨询。

  在平时工作中,凡有本科危重病人,他既是抢救工作的组织指挥者,又是具体实施者。手术台上,他是手术主刀大夫,术后又是观察护理的指导老师。自工作以来,20余年如一日,没有踏踏实实的过一个节假日,在他的日历上,没有工作日和节假日之分,无论是年节还是双休日,他都毫不例外地来医院查房看病人。即使在母亲的生日里,也不能陪伴在老人身边,而是到医院为患者进行手术,解除病痛。他这种任劳任怨为解除病人痛苦尽职尽责的工作作风成为全体医护人员的楷模。

  一个好医生,除了要有好的技术,好的服务,还要有好的医德。凡是他接诊的病人,在确保诊疗效果的前提下,都尽量用便宜的药,尽量减少重复检查,绝不让患者多花一分冤枉钱。从医20余载,手术数千例从未收过病人一分钱,无论是在经济大潮的冲击下,还是在送红包盛行的世风中,或是确实出自病人的感激之情,他都对病人送来的红包礼品一一谢绝。凡是从死亡线上复生的患者,无不称赞他高尚的医德,在他的言传身教下拒收钱物已成为科室人员的美德。

  医学无疆,大爱无界!二十四年的从医生涯,姜士炜同志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履行着一名医生的神圣天职,践行着“患者的生命比天大,百姓的利益高于一切!”的信念,用自己拳拳的爱心、高尚的医德和精湛的医术谱写了一曲曲动人的篇章,为党添光彩,为民保健康。

编辑:阿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