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介绍
李轶
2012/9/15 8:44:11 来源:医药卫生网 作者:医药卫生网 阅读:20525

    如果做一个形象的比喻,在医院的体系中,医师就是红花,技师就是那衬托红花的绿叶。红花在越开越艳的同时,也需要越来越绿的绿花作为陪衬。

  李轶,1972年出生于邓小平同志的故乡--四川省广安市,1991年以较优异的成绩考入了卫生部部属高校华西医科大学临床医学院医学检验专业。1996年大学毕业时,被时任河南省人民医院党委书记宋天才书记来校选拔录取,成为了河南省人民医院这个大家庭中的一员。

  工作以来,他一直实践着华西医科大学的校训:严谨,勤奋,关怀,服务。九十年代的检验,现代化机器还比较少,但他从不因为临床检验工作繁琐而省略任何操作。在门诊节假日值班中,他通过血涂片为一位远道而来的农村儿童病人从血液常规检查中筛查出了血液性疾病,从此以后,血液科同志知道了检验科有个叫李轶的技师;在急诊夜班中,他通过尿沉渣镜检从尿液常规检查中筛查出两例细胞管型,这一夜,急诊化验室离心机一直在不停地响-----早上下班前,急诊值班医师来到化验窗口,认可地说了一句:兄弟,辛苦了!

  2000年,检验科细分专业,他去了一共只有三个人的细菌室,一切从头开始:全手工操作、标本量一天不超过20个,每个月的收入不能支付三个人的工资、奖金。他和细菌室的两位老师一起,每天学习、讨论,提高细菌培养的阳性率、提高细菌培养结果和临床的符合率、开展真菌培养等新项目、新技术。工作日下午,经常看见他和周在咸老师一起出现在临床科室,把服务带到临床,和临床沟通培养结果及抗菌药物的使用。在不断地交流中,抗菌药物使用较多的科室开始认识微生物培养的重要性,他也和不少的临床医师成为了好朋友。

  在工作如火如荼地开展的时候,他开始感受到了知识上的不足,下定决心要去发达地区学习。2004年,他辞职去了上海交通大学攻读临床微生物专业硕士研究生。2007年,他带着自己的收获和梦想回到了培养他成长的这一片土地,开始展示三年来的进步。

  2009年,在全院的公开竞聘中,他以优异的竞聘成绩成为了检验科行政副主任,领导认可他,群众也认可了他。他也更加的努力,希望回报同志们的认可,在努力提高我院的微生物水平的同时,他也积极参与了河南省微生物的发展、建设。开展学术会议、建立河南省临床微生物同行QQ群、参与河南省耐药监测网的建立,推行临床微生物检验的标准化……

  2011年,正当他的理想和抱负开始慢慢实现之时,身边的人们发现他一天天消瘦,脸色越来越黄。2011年5月,在参加完一个国际会议之后,他去做了检查-----贫血、大便潜血强阳性、结肠癌!

  手术、化疗一件一件进行,鲜花、笑容是我们见得最多的场面,全省的同行都来看望他,他还是一如既往地幽默、风趣、热情,即便是体重下降了20斤,他还是幽默地给看望他的人说:没事,就是切了点“猪下水”出去,油少了自然就轻了。

  半年的化疗,他坚持在办公室进行。一大早挂上输液瓶,他就开始在办公室做事,用他的话说:注意力集中了,就记不得啥病了。他分管的科室教学工作按预定计划进行:专业知识培训、毕业前求职教育。学生把他当成良师益友,无论是实习和求职中遇到的郁闷问题,都喜欢到他办公室去聊一聊,他从不拒绝,总是让同学们愁眉苦脸地进来、高高兴兴地离开。每个季度的郑州市临床微生物同行座谈会,他也一直操心着进行。虽然没有直接出席会议,但与会的同行们都明白他在后面的付出,会议结束后,全体人员都来看望了他。

  2011年年底化疗结束后,检验科对口支援新郑市中心医院检验科。因为新郑市中心医院是新开医院,需要管理型人才支援,他主动领取了任务。到了新郑市中心医院,他带去了我院检验科先进的管理经验,结合该院实际情况,把ISO15189认证的精华融入了进去。同时,组织了全院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系列讲座,提高了检验科的地位,提高了医院的整体水平,得到了新郑市中心医院全体职工的一致好评!当我院医务处李健处长带队考察对口支援情况时,新郑市中心医院的院领导及中层干部都对李轶同志进行了高度赞扬。

  严谨,勤奋,关怀,服务。做绿叶,也要做最亮的那一片。这是李轶同志的真实写照。

编辑:梁如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