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松,中共党员,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外科医学部主任、胸外科主任。历任中国胸外科内镜与微创外科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国医师协会胸外科医师分会微创外科专家委员会常委、中国医师协会胸外科分会委员、河南省胸心外科学分会副主任委员、河南省医师学会胸外科学会副会长、河南省食管癌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河南省肺癌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医学参考报》、《中国老年学杂志》、《郑州大学学报》编委等职务。
自1984年参加工作后一直从事胸外科疾病的临床治疗与基础研究工作,作为医务工作者,赵松教授牢记“大医精诚”古训,对医学精益求精,对患者一腔热情。作为名师,他兢兢业业,教书育人,对学生悉心教导。作为科主任,他狠抓管理,强化内涵,较好的发挥了领导和表率的作用,为实现科室又好又快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一、政治立场坚定,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
赵松教授忠实拥护党的基本路线、方针和政策,认真贯彻落实社会主义荣辱观,遵纪守法,爱岗敬业。在工作中,他严格依法执业,规范医疗行为,加强科室管理,处处以身作则,积极调动科室医护人员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在医院先后开展的医院管理年、医疗质量万里行、“十大指标”宏观监管与考核、行风评议等活动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二、紧跟医院发展,实现科室又好又快发展
近年来,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在医院新领导班子的带领下,实现了跨越式发展。赵松教授自担任胸外科主任和外科医学部主任以来,积极贯彻医院的“做大做强”战略,带领科室狠抓内涵建设,实施“找差距、上水平”工程,大力加强学科建设,鼓励青年骨干到国内外先进医疗机构进修学习。目前,胸外科有2个病区,设床位150余张,人才梯队建设合理,现有主任医师4人,副主任医师4人,主治医师7人,住院医师6人,有博士学位15人。科室已经发展成为集医疗、教学、科研为一体的全方面发展的科室,业务诊疗能力稳步提升,年收治患者近5000余人,年平均手术量达到1500余例,并且呈逐年递增趋势,居省内综合性医院首位。在胸外科基础上先后成立了郑州大学肺癌诊疗研究中心、郑州大学肿瘤分子外科研究所、河南省微创技术培训中心、郑州市胸部肿瘤重点实验室等,为科室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坚强保障。
胸外科大力发展新技术、新项目。现可以完成各类胸外科微创手术,如胸腔镜下肺大疱切除、纵隔肿瘤切除,肺叶切除等,独具特色的是微创肺癌、食管癌根治术,特别是一些局部晚期的肿瘤,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无论是手术例数还是种类上均位于省内前列。2004年,在充分动物实验和研究的基础上,开展了河南省第一例肺移植、全国首例儿童亲属活体肺移植术,并获得成功,填补了河南省肺移植方面的空白。
科室承担了郑州大学大量的理论教学和临床教学工作,5年制本科及七年制本硕连读的教学工作,并作为河南省最早的胸外科硕士研究生培养基地,每年招收大量的硕士及博士研究生,不断为河南省胸外科发展灌注了新鲜血液。在科研方面,科室科研力量雄厚,积极对国内外各种新技术跟踪,对前沿性的研究更是不遗余力。继续开展临床肺移植研究,并开展了人工食管、气管动物实验研究,在条件成熟后拟行临床研究;重症肌无力的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研究等。近年来,全科共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及国家级期刊发表专业论文200余篇,其中被SCI收录15篇,最高影响因子4分,获得河南省科技成果奖4项。
三、刻苦专研业务难题,勇攀医学高峰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外科医学部主任、胸外科主任、博士生导师赵松教授数十年如一日,起早贪黑、兢兢业业、刻苦钻研,以实际行动坚持着心中的信念,践行着“以病人为中心”的宗旨,书写着大医精诚的医者风范。“作为一名外科医生,我深深地认识到,解除患者的病痛,保障手术的安全,为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保驾护航是我们所有医生的天职。”
赵松主任自2003年起对早期食管癌患者肿瘤特异性标志物研究并取得了显著成果,对食管癌的早期发现及治疗、改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做出突出贡献。如何改变传统手术创伤大、并发症多的难题,为使患者也能享受微创手术所能带来的益处,2012年在赵松主任带领下开展了河南省首例蓝碟手辅助胸腹腔镜食管癌根治术及局麻胸腔镜下胸膜及肺活检术,该方法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该项技术已经在科室广泛开展,位居省内第一,国内前列。
赵松主任在临床教学中,认真备课,诲人不倦,不仅把自己二十多年积累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毫无保留地传授给每一位学生,而且把自己的医德传授给他们,使周围的每一个医护人员都做到,想病人所想,急病人所急。截至目前,赵松主任先后培养博士生15名、硕士50余人;发表论文100余篇,主持科研项目9项,承担国家级及省级继续教育项目3项。
四、德艺双馨,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
赵松主任时刻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以病人为中心,工作认真负责,爱岗敬业,乐于奉献,不管在病房,还是在其他科室,哪里有危重患者,哪里就有他的身影;工作时,他认真负责,一丝不苟,从未出现过一丝一毫的差错。
病人无论来自城市还是农村,干部还是农民,在赵松主任眼里一律平等,他的工作常常是不分白天黑夜,不分节假日。只要病人病情有变化,他总能第一时间出现在患者面前。多年以来,赵松主任始终把对医疗技术的精益求精作为自己的座右铭,在他从医的生涯中,已不知参加过多少次危急重症患者的抢救工作,曾把多少病人从“死神”的手里夺回。为此,赵松主任深受广大患者及家属的爱戴,在无声的手术台上,无论多么危重的病人,无论多么危急的病情,他总是执著地坚持一个信念——全力以赴,决不放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