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英杰,男,45岁,中共党员,河南省人民医院急诊医学部主任,主任医师,医学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
24年如一日,楚英杰同志在自己平凡的工作岗位上上勤奋工作,无私奉献,开拓创新,不懈追求,以实际行动诠释着一心为民的理念,书写着一名医务工作者的灿烂人生。尤其是任急诊医学部主任以来,他以饱满的工作热情,扎实的工作作风,优异的工作成绩,赢得了广大职工和患者的一致赞誉。他带领的团队连续数年被评为全省 “先进急救工作站”,2011年荣获河南省“五一先锋号急救站”称号;连续四届获得“河南省急救技能大比武”团体冠军,3人因成绩优异荣获“河南省五一劳动奖章”。
牢记宗旨,无私奉献
楚英杰同志在上大学期间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多年来,他以一个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践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恪守职业道德,诚实守信,廉洁行医,倡导尊重健康、尊重生命。提出“下医医病,中医疗心,上医克己”的训言并自律。“下医医病”是指要有过硬的专业素质;“中医疗心”是指要注重对患者的心理治疗和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上医克己”是指要不断克服自身缺点以求不断的进步。
20多年的从医生涯,楚英杰同志一丝不苟地践行着自己的诺言,几乎把所有的时间、精力,还有博大的爱、满腔的热情都无怨无悔、义无反顾地奉献给了患者。
他带领的心脏急诊介入团队,是省内目前唯一一支24小时接诊、随叫随到的介入团队。正是这个团队,曾无数次拯救生命与死亡的边缘,使无数个近于破碎的家庭得以重圆。
2010年的除夕之夜,零点钟声响起,万家鞭炮齐鸣共庆新年的时候,介入团队成员的电话同时响起,一个心梗病人已到达急诊室,我们的医生伴着新年的第一轮鞭炮声匆匆来到导管室为心梗病人行急诊介入手术,穿衣、带帽、上台,迅速而有序……血管打通了,病人转危为安,当我们的医护人员换上棉衣准备回家时,初一早上的鞭炮声已经响起。2011年的大年初四,当所有人都在忙着走亲访友,沉浸在新年喜悦与家庭温暖的时候,我们的急诊介入团队又从家里赶到医院,为一名心梗病人行急诊介入手术……
这样的例子在这个团队中不胜枚举 。
情系患者 精益求精
医疗卫生是一项专业技术很强的工作,仅凭一颗爱心是远远够的的。他常说,医学是爱心和技术的结合,只有不断地提高医疗技术水平,才能给患者带来真正的福音。二十多年的工作实践,尽管已经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科研、教学及管理经验,但他一直保持着良好的继续学习的习惯,持之以恒的钻研业务知识,及时了解国内外新进展、新动态。近年来,他在各种医学期刊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参与编译学术论著10余部,承担河南省科委及河南省卫生厅科技攻关项目5项,先后填补“双腔ICD植入(2002年)”、“心房颤动导管消融(2003年)”和“三维标测指导下复杂心律失常的导管消融(2009年)”等三项省内技术空白。在他的组织领导下,急诊医学部多次成功举办“河南省医学会急诊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大河急救医学论坛”、“河南省急诊科主任高峰论坛”、“急诊茶座”等,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国内享有较高的学术声誉和影响力,促进了河南省急诊行业整体业务水平的提高。
开拓创新,争创一流
除了是一名优秀的医生,他更是一名优秀的管理者。自2007年楚英杰同志接任急诊医学部主任至今,他带领的团队开拓创新,奋发拼搏,使拥有50年历史的原急诊科再次焕发出生机与活力,迈出了重新崛起的步伐。他审时度势,顺应当代急救医学的发展趋势,制定了省医院急诊工作发展的新思路——从通道型急诊科向诊治一体化急救中心转变,即重症急诊工作实现“从‘诊断’向‘治疗’侧重,从‘治疗急症’向‘治疗重症’侧重,从基本的生命维持向生理功能的修复和病理状态的祛除侧重”;他甘为人梯,提携后人,扶持新人,瞄准国内外引进高素质人才,组建了一支具有较高急救水平的专业团队,带领河南省人民医院急诊医学部步入诊治一体化的现代化急诊科,为急诊患者提供一站式的服务,得到了领导、同行特别是患者的高度认可。作为带头人,他不仅注重学科培养,而且着力人才培养,提倡培养“一专多能”的现代急诊人才,已初见成效,学部目前已打造出院前急救、院内急救、危重症救治、创伤救治和心脑血管急症救治等几个成熟特色专业。
没有惊天动地的伟业,只是忠实履行了一名共产党员的应尽职责;没有气壮山河的动人事迹,只是不辱一名医务工作者的神圣使命!
“健康所系,性命相托” 在楚英杰同志二十四年的从医生涯中得到了最好的体现与诠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