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的南曹乡卫生院人心涣散,设备陈旧,环境恶劣、前途堪忧。卫生院当时每年的总收入仅有120万元,员工工资拖欠半年,其生存状况可想而知。在这种情况下,2008年12月8日王红云被区卫生局领导慧眼识英雄,从优越的管城回族区卫生监督模范岗位上“挖”了过来,临危受命,用她那瘦弱的肩膀扛起了这个陌生的、困难的卫生院院长的重任。看到卫生院所面临的困境,她走访群众、访谈员工、调研兄弟单位、认真学习管理经验,经过深思熟虑,引领南曹乡卫生院这艘航船开始了“落实医改任务,立足基本二字,争当白衣天使,打造真正公立医院”为目标的征航。
一、落实医改任务,立足“基本”二字,打造真正公立医院。
卫生院是此次新医改的先行者,深刻领会医改精神,卫生院给自己重新定位,立足基本,完成党和政府交给的公共卫生服务,为辖区百姓完成基本医疗服务,实现政府提出的让老百姓真正做到无病防病,有病敢走进医院看病,并能看得起病。
卫生院深入持续开展了“三送三满意”活动。送义诊下乡、送体检下乡、送健康教育下乡,让患者满意,让辖区百姓满意,让政府满意。一是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实行药品零利润使广大人民群众真正享受到实惠廉价的医疗卫生和预防保健服务。二是居民健康档案的建立及更新采取分工协作、边建档边整理,及时体检信息及时更新、及时微机网络管理的方式为适时更好地了解和掌握辖区内居民基本健康状况及其变化和趋势创造了条件。三是为低保老人“送健康、送温暖”带着仪器亲自到老人家里做检查,真正体现了卫生院对老人的热心和关怀。四是为适龄妇女进行两癌筛查深入田间地头,动员适龄妇女积极参加筛查,切实提高了广大妇女的未病先防的健康意识。五是送医下乡送教育下乡定期送医下乡义诊活动,不但解除了群众疾病隐患,还减轻了他们的经济负担。
通过发放健康教育材料、印发带有“南曹乡卫生院健康大讲堂”标识的广告衫、举办健康教育课堂等多种教育形式。增强了广大居民参与的积极性,起到了积极的宣传和推广作用,健康大讲堂活动辐射了整个南曹乡同时也强化了大家的卫生健康意识。
二、大医精诚德为先,争当健康好卫士,打造仁爱至上医院。
医护人员所从事的职业,直接关系着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和生民安危,是这个世界上最崇高、最光荣的职业。患者无论其社会地位显赫还是底下,生活富足还是贫困,他们面对疾病痛苦以及死亡,都是需要同情、关爱,需要有人帮助他们解除病痛和折磨,唯有医者,可以做到这点。全体职工向辖区人民郑重承诺:要凭良心和尊严从事医业,病人的健康应为卫生院的首要顾念,要维护医院的荣誉和高尚传统,让我们的举手投足配得上这个高尚的职业。
以“六个”坚持加强医德医风建设工作:一是坚持医德医风教育,不断提高员工的思想认识,请医院礼仪专家来卫生院多次进行医疗礼仪培训,提高医护人员的医德修养;弘扬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精神,做到廉洁自律,遵纪守法,不吃请,不收礼,不收病人红包,不以医谋私,加强与病人的联系沟通,建立诚信和谐的新型医患关系。二是坚实医德医风查房。每月由党支部组织相关科室人员下到科室进行医德医风查房,检查科室医德医风情况,征求病人的意见,发现问题,及时反馈个相关部门,督促解决;三是坚持医德医风调查。每月派专人到门诊和病区,发放医德医风调查表,征求病人的意见和建议;四是坚持社会监督制度。聘请社会卫士行风监督员,努力发挥监督员的作用,对行风监督员提出的问题高度重视,努力整改,五是坚持医德医风竞赛活动,每季考核评比一次,进行“十佳医德医风卫士评选”六是坚持医德医风考核和评价。
三、重视人才,弘扬中医文化,加强硬件建设,打造特色科室。
王红云院长招聘了“中医小天才”、“中医技能状元”王俊中医师,聘请了如李福才副主任医师、外科专家王守民等学科带头人及一大批专业技术人才,目前卫生院共有高级职称1人,中级职称12人,初级职称82人。研究生2人,本科10人,专科46人。为了弘扬中医文化。卫生院专门增设了中医科,并把中医科作为一级临床科室独立设置,设立1个中医诊室和3个中医康复治疗室;设置独立的中药房、煎药室、炮制室、中药仓库,配置包括国家基本药物目录规定品种在内的中药饮片400余种,中成药100多种。同时,卫生院在政府的支持下购进了中药熏蒸床、中药煎药机、包装机及各种理疗器械。
今年,根据郑州市“实施中医中药进农村三年行动计划”,上级配备的设备已全部到位并投入使用,为科室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目前,中医科作为卫生院的特色科室,开展了多种中医传统特色诊疗项目,日门诊量从最初的4人上升到最多时的53人,住院患者达22人。辐射周边数个市县,得到了广大患者的赞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