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没有过多的言语,他用自己的行动,二十五年如一日身体力行的阐述着“健康卫士”这个称号,他就是郑州市中心医院临床药学科主任丁孝良。
他责任心强、认真、勤勉,敢于承担责任,不计较个人得失。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工作25年来,先后在药剂科各岗位工作,对各岗位的工作制度、职责及操作规程都烂熟于心,参与医院的众多改革和建设,积累了丰富的工作经验和管理经验。政治上,他是中药科主任,药剂科主任,临床药学科主任;业务上,他是“副主任中药师”,“ 河南省医院管理协会药事管理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郑州市医院管理协会药事管理专业委员会秘书”,“ 郑州市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专家库成员”,“ 河南省中医药学会中药专业委员会委员”,“ 郑州市药学会医院药学专业委员会委员”;名誉上,他先后四次被评为"先进工作者",“双十佳优质服务标兵”,“优秀共产党员”,“严谨负责型先进个人”,抗击非典“优秀共产党员”;学术上,在国家和省级刊物上发表论文10余篇;著书两部。在这些朴实思想和崇高人生目标的激励下,用数十年的青春和热血谱写出了辉煌的战歌。
惟精惟诚,殚精竭虑救苍生
2003年05月,全国上下都笼罩在“非典”的阴影下,医院的工作气氛尤为紧张,在局领导、院领导、科室领导的高度重视下,药剂科成立了专门的“非典药房”,并按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预防指示,为广大群众提供预防“非典”的中药汤剂,已经推出,颇受欢迎,工作人员少,需求量大,设备简陋,为了保证汤剂的正常发放,丁主任从开始就未离开过工作第一线,白天和大家一起发放汤剂,晚上又到煎药室煎药灌装,渴了喝口凉水,饿了馒头加咸菜,困了就靠在凳子边上眯一会,整整10余天,人瘦了,却更精神了。由于“非典”疫情的延展,群众的恐慌情绪日益加重,市场上又缺乏有效的西药制剂,医院的中药汤剂一天比一天量大,没几天医院的二花,苍术,贯众等配方药材库存短缺,整个河南市场也已销售一空。面对日益增加的需求,与药材的短缺,丁主任动员了一切能用上的关系,跑到安徽亳州,转战河北安国,只要哪里有药材,他就会出现在哪里。甚至连兄弟医院的库存也不放过,磨破嘴,跑断腿,在丁主任的努力下,医院圆满完成了预防“非典”的任务,15天内,发放汤剂63363袋。他也因此获得了“抗击非典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大爱无疆 扶老恤弱担道义
药师的工作也许不像医师那么惊心动魄,不像护士那么纷繁复杂,但却在医疗过程中举足轻重,一样能为群众撑起一片爱的天空。在丁主任的临床药学科,其中一项重要的工作“肠外营养液的配置”不仅满足了不能进食患者的营养需求,还减少术后并发症,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在近几年的工作中,有一名患者让我们刻骨铭心,他是迄今为止在我院使用营养液时间最长的,从患病使用营养液到最终去世,整整10年,而在他身边不离不弃的只有他年近70的老父亲,丁主任在了解的他的家境后,产生了一个强烈的愿望,就是用最低的费用,最大限度的延长他的生命,减轻老父亲的经济、精神负担。在组织药师、医师多次对他的病情会诊后,决定病人在家中进行治疗,需要的营养液由药师配好后送至患者家中。这就涉及到营养液运送途中的保存、运送时间问题,丁主任多方打听、咨询最终选择了药品运输过程中使用的冷链箱,在营养液配置完成时由药师亲自打车送往病人手中,冷链箱是丁主任自己从配送公司租的,打车的费用是丁主任奖金里匀的,而这一切,病人家属是根本不知道的。人们常说做一件好事不难,难就难在一辈子做好事。而这些,丁主任一做就是十年。大家的努力,最终也没有挽留住该患者的生命,就在他父亲到医院为其办理后事时,无意间知道了这十年丁主任的默默奉献,抑制不住的感情,使他飞步走到临床药学室,拉住丁主任的手,不禁泪流满面。
心系患者,俯首甘为孺子牛
合理用药咨询窗口服务,是临床药学服务的新举措,工作伊始,无人问津,常常是一天一个问询的病人都没有,这样的状况持续的一个月,丁主任急了,他四下到别的医院查看,取经,但情况都大差不差,咨询窗口门庭冷落,但他没有气馁,反倒认定这是工作创新的一个突破口,回到单位他就开始上网查阅资料,看外省的,外国的,看文献,看报道,最终他有了办法,先是搭建咨询窗口的网络系统,预装合理用药软件,然后针对每到一个季节,就针对这个季节的多发病印制治疗手册,用药指导,在发放小册子的过程中宣传咨询窗口,宣传合理用药的重要性。对国家每一项关于医药的大举措、政策,都印制成册,为广大人民群众详尽、通俗的解读。并在宣传册上留下咨询台的电话,为了方便患者在下班时间咨询,他无私的将自己的手机号一起印上。不到一个月,用药咨询窗口火了,每天来咨询的人络绎不绝,在咨询的过程中,发现了很多病人的不合理自主用药,需入院治疗的病人也在咨询后得到及时治疗,原来只有住院才会监测的血药浓度,现在通过门诊咨询也收到了很多样本,病人服药更安全了。咨询窗口也像电视台养生节目一样真的火了。这种咨询的热情经常会延伸至深夜,丁主任没有怨言,他看着药学工作如火如荼的开展,除了欣慰,还是欣慰。
激情创新,精益求精攀高峰
临床药师是一个年轻的行业,凡是从事该项工作的人都有着同样的感觉,觉着在医院里药师的工作难做,不受医院重视,遭受医师白眼。丁主任带着他的药师走过了最艰难的岁月,临床药学独立成科。开展了内容丰富药学工作,门诊处方点评;住院病历抗菌药物应用合理性评价;血药浓度监测;静脉肠外营养液配置;药品不良反应在线上报;卫生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网信息填写及上报;药师专科查房及会诊;编辑临床药讯。
通过处方点评以及住院病历抗菌药物应用合理性评价工作,使医院处方合格率从原来的30%上升到现在的95%,抗菌药物使用率低于卫生部抗菌药物使用率60%的要求。药品不良反应在线上报例数连续6年位居河南省医疗机构第一名,并多次被评为先进单位。同时,在血药浓度监测方面,丁主任要求每年都要增加新的监测品种,就是没有新品种也要探索新方法,用最简便快捷的方法,及时服务患者、临床,现阶段临床药学科能监测的品种有9种。特别是2011年新开展的去甲万古霉素、万古霉素,及时有效规避了该药潜在的肾毒性,减少了临床上百余例不良反应的发生。
药学工作的实践,让丁主任更加了解药学工作的价值,群众合理用药的强烈需求,成了他积极进取、不知疲惫的原动力,相信在丁主任的带领下,中心医院的临床药学工作一定会走出一条与众不同的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