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介绍
胡洪良
2012/9/13 10:50:44 来源:医药卫生网 作者:医药卫生网 阅读:16004

  胡洪良,男,中共党员,1965年4月出生,医学硕士,主任医师职称,现任漯河市第二人民医院显微外科主任,河南省医学会显微外科分会常务委员,漯河市医学会显微外科手外科专业分会主任委员。

  该同志1983年至1988年在新乡医学院本科学习;1988年8月至1996年12月在郸城县人民医院工作,任医师、主治医师;1997年1月至今在市二院工作,任副主任医师、主任医师、科主任;2000年9月至2003年8月在第一军医大学攻读并获得获医学硕士学位。

  该同志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以及党的“十七大”会议精神,在思想上和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团结同志,以身作则,工作兢兢业业,有严谨的科学作风,诚恳的态度,处处严格要求自己,得到了我院职工和病人及家属的一致好评。先后6次被评为院先进工作者,还先后被评为,漯河市优秀青年志愿者、漯河市“十佳医生”、漯河市人民健康“十佳卫士”、漯河市劳动模范,河南省青年岗位能手,河南省中青年科技创新人才,健康中原好卫士等。他所在的科室先后获市卫生系统“诚信服务示范岗”、市“青年文明号”等。同时他对自己及科室医护人员严格要求,杜绝了“红包”、“药物提成”、“吃请”等社会丑恶现象在该科出现,成为我院“廉医、诚信、为民、和谐医院”的先进典型科室。

  该同志1997年1月调入我院显微外科任科主任。我院的显微外科成立于1993年1月,但一直无新项目、新技术开展,业务少、水平低,长期徘徊不前,科室管理松散,效益差。该同志上任以后,处处严于律己,事事自己身先士卒,制定并实施各种措施,落实各种规章制度,反复强调加强“以病人为中心、以人为本”,从根本上转变服务观念,变过去的被动服务为现在的主动服务,赢得病人的满意,得到社会认可。同时不断学习新知识、钻研新技术,开展新业务,着力抓好科技创新,先后在我市率先开展断指(肢)再植,复杂手外伤处理,肌腱、血管、神经修复,骨缺损、骨折不愈合的显微外科方法治疗,拇(手)指缺损的足趾移植再造,四肢皮肤缺损的皮瓣移植修复及腰椎间突出的微创治疗等高难度手术。其中“急诊双侧第2足趾移植重建毁损手指功能、第2足趾腓侧皮瓣移植的解剖学基础及在手部皮肤缺损中的应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移植修复前足毁损伤”等项目,填补了我市和我省空白,为我院、我市的显微外科发展做出了贡献,被选河南省显微外科学会常务委员,漯河市显微外科手外科分会主任委员,是我市显微外科专业的学术带头人。

  该同志长期坚持早上班、晚下班,经常加班加点,常年无节假日,平均上班时间12小时以上,经常手术7-8个小时,最长手术达18小时,从无怨言。重大手术后,他常常晚上亲自在病房观察病人病情变化,为病人的顺利康复尽最大努力,为科室其他医务人员作出了表率,成为医院医务人员的楷模。

  该同志在努力完成繁重的临床工作的同时,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先后有:急诊双侧第2足趾移植重建毁损手指功能、第2足趾腓侧皮瓣移植的解剖学基础及在手部皮肤缺损中的临床应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移植修复前足毁损伤、先天性脊柱纵裂、四肢主要血管损伤早期显微外科治疗等28篇医学论文,在《中华创伤骨科杂志》、《中华骨科杂志》等专业期刊发表。先后参与《现代外科技能学》、《临床诊疗医学》两部专著的编写工作并分别任副主编。该同志注重科研工作,先后5次主持完成科研项目,其中“第2足趾与足背皮瓣组合或复合移植在复杂手外伤中的临床应用” 获河南省卫生厅科技成果奖二等奖,“急诊双侧第2足趾移植重建毁损手功能”、“套入式血管吻合法在断指再植中的临床应用”、“游离皮瓣移植在四肢皮肤缺损中的临床应用”、“动脉移位在动脉缺损的拇指再植中的临床应用”,分获漯河市科技成果一等奖、二等奖。正是由于该同志的积极努力,科室不断发展,先后被漯河市卫生局批准为漯河市医学重点专科;被河南省卫生厅批准为河南省医学临床特色专科,成为漯河市及周边地区的显微手外科治疗中心。他本人也被河南省卫生厅和共青团河南省委员会命名为河南省青年岗位能手,被漯河市委、人民政府连续两次命名为漯河市科技拔尖人才。

  该同志技术上不断拓进取的同时并不保守自闭,经漯河市医学会和河南省医学会批准先后召开“手外科新进展”、“四肢皮肤缺损的皮瓣移植修复进展”,由胡洪良同志担纲主讲,邀请省市有关专家交流分享成果交流经验,在专业内赢得了良好口碑。

编辑:祝松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