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介绍
王战朝
2012/9/13 10:44:47 来源:医药卫生网 作者:医药卫生网 阅读:15911

  1984年毕业于河南中医学院中医系,现任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膝关节研究治疗中心主任、膝部损伤科主任、主任医师。兼任河南省中西医结合学会骨关节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河南省骨伤科分会关节学组副组长,洛阳市骨科学会常务委员。河南省 “555”人才、跨世纪学科带头人,洛阳市市优秀专家。为国家两部一局确定的全国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人,并于2000年4月顺利出师。具有系统的理论知识和丰富的临床经验,强烈的事业心和工作责任感,治学态度严谨。爱岗敬业,无私奉献,发扬救死扶伤人道主义精神,践行“大医精诚”的理念;遵纪守法,作风廉洁,自觉抵制商业贿赂;带领科室人员规范执业,科学从业,合理检查、用药和治疗;不断开拓创新,精益求精,提高医疗卫生服务水平;经常深入基层,宣传健康知识,积极开展健康教育工作;工作中以人为本,真情沟通,深受患者好评;近5年无重大责任过失行为。

  积极开发和引进新成果、新技术,解决临床问题。具有3000余例大中型手术和2000余例复杂骨折脱位手法整复的成功治疗经验。熟练运用中医理法方药解决临床疑难问题,对创伤后急危重症、开放性骨折、多发性骨折、关节内骨折、骨感染、骨坏死、创伤后关节僵硬、骨折延迟愈合及不愈合、骨性关节炎等均有较深入研究,并积累了许多独到经验。在省内和我院率先开展“解剖型钢板内固定治疗股骨髁部及胫骨平台骨折”、“镍钛记忆合金系列内固定治疗髌骨、股骨干、锁骨、尺桡骨骨折”、“AF内固定治疗脊柱骨折”、“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分型手术治疗”“逆行交锁髓内钉固定治疗股骨髁上及髁部骨折”、“保留后交叉韧带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稳定型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带旋转半月板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定位导航下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等40余项新成果和新技术。特别是2003年引进的人工膝关节定位导航系统,以其定位准确,损伤较小、假体安装更精确而填补了河南省空白,在国内也仅有三家医院开展,先后由河南、洛阳电视台及河南卫生报予以报道,引起广泛关注。2005年又引进目前世界最先进的第四代人工全膝关节假体置换技术“旋转平台人工膝关节表面置换技术”,具有明显降低磨损,更符合人体膝关节生物力学的特点,填补了省内空白。研制“经皮钢针撬拨、鱼嘴钳复位固定治疗胫骨平台骨折”,2002年获省厅科技进步一等奖,2003年获河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年生产量1000余套,广泛应用于临床,对膝关节关节内骨折的治疗具有简、便、廉等优点,2002年9月《健康报》曾以“胫骨平台骨折有了新疗法”进行报道。与北京航天研究所共同研制的正骨机器人已成功进行了世界首例机器人整骨手术,目前为国内首例,填补国内空白,获得巨大的宣传效应。在国内率先提出创伤后膝关节僵硬的10种病理机制,对指导临床治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深得同道好评,据不完全统计,自1999年论文发表后,已被引用18次以上。在我院原有经皮钳固定治疗胫腓骨不稳定型骨折的基础上,于2002年对其临床疗效进行研究与评价,已经结题,被河南省科技厅评为科技成果,并申请卫生部科技成果奖,经皮钳年生产2000余套,产生了较大的社会效益。与他人合作研究的“平乐活血止痛膏”已经成为我院的重要外用内部制剂,年创造效益约50万元。主编的《现代创伤与急救》一书,2001年获河南省医药科技进步三等奖,该书结合临床经验及国内外先进技术,为创伤骨科的急危重症救治发挥了积极作用,曾被众多学者引用。自行创新的“改良股四头肌成形术治疗创伤后膝关节僵硬”、“点线复合固定治疗胫腓骨不稳定性骨折”、“改良膝关节后内侧入路治疗后交叉韧带损伤”等30余项创新项目,具有独特疗效及优势,许多已成为我院的首选治疗方案。先后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6项;厅级科技进步奖7项,现有在研课题5项,其中主持国家中医药科研专项和河南省攻关课题各1项。获国家专利2项。先后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出版专著10部。2000年被授予河南省卫生系统先进个人。2001年被评为洛阳市优秀新闻人物、院所先进个人及优秀科技创新人才,2004年被评为河南省学科带头人、洛阳市优秀专家,2005年被评为洛阳市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德技双馨”标兵,2009年被洛阳市医师协会授予洛阳优秀医师奖,2010年被洛阳市卫生局、人才办授予洛阳市首届优秀名医称号,2011年被评为洛阳市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所在科室因各项责任目标完成优异多次获得重奖。连续多年被评为先进集体。

编辑:祝松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