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男,1963年11月生,中共党员,1986年7月大学毕业,分配到洛阳正骨医院工作至今;2006年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临床医学专业,并获得硕士学位;2003年晋升副主任医师,2009年晋升主任医师;2002年担任磁共振组组长,2006年4月担任影像中心副主任,2011年4月担任骨关节核医学科主任。2009年被聘为湖南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2010年被聘为河南中医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并招收硕士研究生2名,协助培养毕业硕士研究生8名,博士研究生2名。 参加工作26年来,认真加强政治学习,努力提高思想觉悟,思想与行动上始终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具有良好的医德医风,尽心尽力为患者提供优质服务,严格执行国家的法律、法规和医院的各项规章制度,从不收受“红包”,拒绝各项商业贿赂,多次获得“优秀党员”称号。
工作中踏实认真,不断学习新知识,刻苦钻研新技术,善于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提高业务能力;曾于1996年在首都医学院学习影像诊断,1998年在中南大学进修学习介入治疗,2001年在武汉大学进修MRI诊断,2008年在华西医科大学西京医院学习核医学,2010年在山东大学附属医院及聊城市人民医院学习核医学诊断及病房管理,使自己的专业基础水平得到了较大提升。先后从事放射诊断、骨密度诊断、CT诊断、MRI诊断、SPECT-CT图像融合技术及介入治疗、核医学治疗等工作,使自己的综合业务能力得到了全面发展,对疑难病例的诊断水平有了较大提高,在介入治疗和核医学治疗方面积累了一定经验,多次获得“先进工作者”称号。
担任影像中心副主任,积极做好影像中心的各项工作,从照片质量改进、诊断报告水平提高、学术发展、新技术引进、开发到科室规范化管理等等,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组织每天早晨的科室内部疑难读片及会诊制度,努力提高全科室的业务能力,坚持每周三下午的全院骨科临床疑难病例会诊制度,积极组织和协调临床诸位专家的会诊工作,为来自全国各地以及海外患者解除了病痛,赢得了好评;组织开展远程会诊工作,同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院(301医院)及河南省人们医院、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等知名医院,进行远程会诊,不断提高我们的业务努力,使广大患者足不出洛阳,就能够享受到国内一流专家的诊断及治疗,尽力做到少花钱、办大事,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担任骨关节核医学科主任以来,深感责任重大,更是不敢有丝毫懈怠,从病房改造、装修到引进治疗设备、收治病人,每一个环节都是认认真真、尽心尽力;由于我们管床大夫少,业务不熟练,我只能夜以继日地工作,下夜班后从未休息过一天,我坚持坐门诊及每天查房,同时邀请主管院长郭艳幸教授每周查房一次,在努力提高疗效的同时,尽量减少安全隐患。病房管理严格按照JCI和三级甲等医院的标准进行,努力开拓我院治疗的新领域、新方法。从2012年5月7日病房开业至今3个多月来,共收治住院病人127例,疗效显著,且无一例医患纠纷及医疗事故发生,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
汶川大地震后,有40名在地震中受伤的病人入住我院,我作为专家组成员,天天守候在病房,尽自己的得最多努力为患者解除病痛,得到了广大病友的一致好评,因此获得了“抗震救灾先进工作者”称号。
2008年的一天,我院1号楼由于装修人员失误,造成火灾,我身先士卒,率先冲入火区进行灭火、疏散及救援工作,并带领本科室工作人员将我院价值数千万的影像科设备保护起来,避免国家财产遭受严重损失,获得“优秀消防安全员”称号。
作为硕士研究生导师,为湖南中医药大学及河南中医学院本科班及研究生班讲课,为进修生、实习生代课,指导学生学习、实习,保质保量完成教学任务,获得“优秀带教教师”称号。
担任中华中医药学会肿瘤专业委员会全国委员,中华医学会核医学医师分会全国委员,河南省骨科影像诊断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河南省放射学会及医学影像技术委员会委员,洛阳市中西医结合肿瘤专业委员会秘书,洛阳市中西医结合风湿病专业委员会常委,洛阳市放射学会委员及洛阳市核医学委员会委员。
当选第11届洛阳市政协委员,积极参政议政,认真书写提案,积极参加视察及督导工作,积极谏言献策,做好政府的参谋,获得洛阳市“优秀政协委员”称号。
当选洛阳市医疗事故鉴定专家组成员,积极参加医疗事故鉴定,努力做到公正廉明,获得“优秀医疗事故鉴定专家”称号。
参加工作以来共发表国家级论文36篇 ;出版专著4部;获得河南省中医药科学技术成果奖1等奖5项,获得“郭维淮”学术发展基金奖6项,获得“十佳青年”荣誉称号2次,获得洛阳市“优秀政协委员”称号,获得洛阳市“优秀医疗事故鉴定专家”称号,承担河南省重点科技攻关课题2项,承担省级普通科技攻关项目4项,承担国家级及省级继续教育项目5项。
“认认真真的学习,踏踏实实的工作,真真诚诚的待人,快快乐乐的生活”是我的人生准则, 我将一如既往的、全心全意的为人们服务,为祖国医学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