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余载的岁月,让人刻骨铭心;默默无闻的奉献,铸就一种精神。生命的热情就像一把火焰,怀着执著而朴实的信念,为了完成一名医务工作者与党员的使命,在普通的影像技术岗位上,向着一个目标无畏前行,执著、充实而始终欢乐;自信、幸福而无欲无求。这就是对放射科主任郑建的最好诠释。
2011年12月15日,凌晨1点45分,放射科。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120从鹤壁接来一位急诊患者,临床怀疑主动脉夹层,外院CT平扫示:主动脉弓增宽,密度不均,结合病史高度怀疑主动脉夹层。为了确诊来我院行主动脉CTA进一步检查。接到急诊申请单,放射科值班技师、值班大夫随即通知二线护士进行检查前准备,但是在CT机定位像扫描时显示屏却连续跳出了一连串英文错误信息。大家都知道此时耽误一秒钟的检查就是在拉近患者与死神之间的距离。“时间就是生命”这句话让在场的医务人员及家属更再一次感受到了它的深意。“给郑主任打电话”值班医师果断的拨通了放射科主任郑建的电话。十分钟后郑建跳下那辆大28自行车,将它靠在墙上,一路小跑进了CT室机房,看到了显示屏上的信息,郑建随手从口袋里掏出自己的“法宝”——一个笔记本(上面密密麻麻记录着DR、CT、磁共振、胃肠机等常见错误信息及处理方法,还有自己四十余年来维修机器的心得体会),一一对比后终于找到了错误信息的来源,郑建指导值班技师、医师打开了CT机箱……25分钟后,工作站上顺利的显示出患者的CTA图片……。郑主任用沾满油腻和灰尘的手抹下额头的汗,看着工作站的图像,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郑建,现任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放射科主任,1970年参加工作,曾荣获河南省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和河南省高校优秀共产党员;多次被评为新乡医学院优秀共产党员,先进工作者及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年度杰出人物;多次荣获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年度感动服务奖。每年维修各类机器设备200余台次,每年为医院节约维修经费110余万元,挽回因停机而造成,的经济损失数百万元,但他却从不向医院要任何福利和报酬。
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郑建始终把医疗工作放在第一位,因为他明白,他的天职就是治病救人,服务患者。他信奉“作为一名医生,不但要有过硬的技术,更要有良好的医德,要严格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思想!”。在这样一个信念的支持下,在放射科影像技术这样一个普通的行业中,他一干就是42年,无论是星期天还是节假日,无论是白天还是晚上随时有故障、随时检修。每天早晚两次巡视机房,查看机器设备,每天下班后最后一个离开医院已成了他无法改变的习惯,加班加点保养、维护机器设备已成家常便饭,但他从未向医院报领过一分钱的加班费。他始终坚信,作为一名医生要想病人所想,急病人所急,帮病人所需,他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正是这样的指导思想和工作劲头才保障了放射科机器设备的正常运作,使其能更好的、及时的服务临床,服务患者,保证了临床工作的顺利进行。
作为科主任,郑建挑的担子最重,但奖金只拿中等水平。尽管事务繁忙,社会活动繁多,他仍克服各种困难,坚持和其他医生一样参加科室排班、加班。他评价人有一套独特的标准:“不看他说的是什么,而是看他做的是什么;看他的工作干得好坏;看他对科室和医院的贡献大小。”只要是工作干得好的,他就大力表扬;谁的工作好、贡献大,他就让谁得实惠,得好处。从而在全科上下形成了 “比工作、比贡献”的良好氛围。在教学医院里,他明白科研在业务工作中的重要性,大力支持年轻医生的科研工作,最大限度的为他们的科研开绿灯,提供CT、造影剂供他们进行科研实验。他鼓励科室的年轻大夫积极参加教学、学术交流与技术培训,在实践中学知识,长本领,增才干,受锻炼,努力使他们能够尽快的成长起来。他主动找科室同志探讨学习、工作、思想和生活情况,遇到问题及时加以解决。他还拿出部分资金为科室值班同志进行补贴,购置微波炉、电脑等以方便科室值班医师,使全科医生都感到了这个大家庭的温暖。
作为一名党员,郑建时刻牢记入党誓言,把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行动,作为衡量工作成效的标尺,在影像技师的平凡岗位履行着对党和人民无限忠诚的庄重承诺。他带头加班加点的安装维修机器;督促诊断医师们加班为门诊、住院患者赶发诊断报告;调配护士们节假日或夜间从家中赶来为急诊患者排忧解难…… 将党员的责任和荣誉转化成拳拳医者仁心,用燃烧的生命之火在各自的岗位上书写着火红的誓言。创优无止境,服务无穷期,在放射科这个平凡的医疗岗位上,他挥好党员的带头作用,不断提升自身的理论水平和业务素质,敢于承担责任、勇于埋头钻研,耐得住寂寞与孤独,不断开拓创新;还应该把热爱祖国、热爱党的满腔热情落实到自己的日常实际工作中。
随着医学影像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为了更好地为病人提供服务,近两年来,医院领导大手笔购买了一批居于世界领先水平的设备,有64排CT、3.0T磁共振、省内第一台320排螺旋CT等。这些设备的购置和投入使用大大提高了医院的诊断水平,为病人的正确及时诊断提供了有力保障,也为医学影像学的科研团队提供了尖端武器。随着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的阔步发展,前来就诊的病人数量大幅攀升,为了给病人提供优质的服务,放射科的工作人员每天坚持按点上班,直到做完最后一例病人才下班;该科是医院实行网络化、信息化最早的部门,网络化的实现大大减少了工作流程,工作效率明显提高,同时便于随访病人和资料查询以及科研工作。
“天上碧桃和露种,日边红杏倚云栽”。知人善任的医院领导为他搭建起一座尽情施展才华的大舞台。在这个舞台上,他不辱使命,尽情燃烧生命的热情,挥洒汗水,使放射科根植在新医这块沃土中,为新医争光添彩,而他则怀着执著而朴实的信念,为了完成一名医务工作者与党员的使命,在普通的影像技术岗位上,靠着医务工作者和党员的信念无畏前行,他没有什么轰轰烈烈、惊天动地的大事,只是作为一名普普通通的医疗战线的技术工作者、一名普通的共产党员,忠实的履行了自己的职责,做了自己应该做的事。
送走那位主动脉夹层患者后,又接诊了一位外伤病人,看着机器没有什么异常后,郑建嘱咐了值班医生几句,跨上了那辆28自行车消失在深夜中。放射科大厅里依然有候诊待查病人,电视、开水桶、CT机在运转,值班医生在忙碌,放射科一切都那么井然有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