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介绍
周青
2012/9/13 10:13:13 来源:医药卫生网 作者:医药卫生网 阅读:20443

  周青同志,副主任医师,现任河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放射科科室副主任,影像科学科带头人。在河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提起周青的名字,没有人不为她那强烈的事业心、高度的责任感、对工作的无私奉献和平易近人的品行而认赞叹。

  她敬重自己所从事的工作,视患者如亲人。去年3月份的一个周日中午,正在做午饭的她,接到骨科一位大夫打来的电话,一位高处坠落伤患者需要做磁共振检查,她当即关掉燃气灶,快速赶到医院,这时患者X线片还未拍完,让骨科大夫和患者家属惊讶不已。今年6月的一个周六中午,时间已经是中午12点半,周青还在忙碌中,忽然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打断了她的手头工作,原来高速公路发生一起严重车祸,一名重伤患者要来做CT 检查,周青立即将机器调整到使用状态,满身血污、双下肢血流不止的的患者被推进了CT室,周青好不犹豫地协同家属将患者台上了检查床立即进行检查,事后才发现她自己的白大褂被血污染了一片。

  周青先后从事普通放射诊断工作、介入治疗、CT诊断以及磁共振诊断工作。去年年初,春节尚未过完,大年初八她就踏上了去上海的列车,到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瑞金医院学习宝石CT的相关技术。其实这一次,对周青来说是一次艰难的抉择,因为她儿子当年6月份就要参加高考,一边是孩子的前途,一边是医院的需要,她义无反顾地选择了后者,她总是这样,只要医院需要,她就会毅然放下手头熟知的工作,投入到新的工作岗位。当初,医院购进磁共振设备,需要她外出学习,她同样舍小家,顾大局,先后到郑州大学一附院、天津市天河医院进修学习磁共振操作技术及诊断知识,并以超乎寻常的毅力快速掌握了磁共振技术,使我院的磁共振顺利投入使用,并为临床解决了许多疑难病例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宝石CT使用初期,由于人手少,业务量大,再加很多新业务刚刚开展,她不分昼夜呆在科里,为了尽快处理血管图像,赶写报告,时常加班到夜里10点多钟,甚至有几次加班到凌晨2点钟,很快她率先掌握了各种后处理和诊断技术,并建立了各部位血管CTA 的后处理标准化模式和诊断标准。从宝石CT装机以来至今,她的工作时间变成了早7点半上班,晚8点后下班。周六的半天班,她通常上成了全天。有人不解地问她“你这样拼命干为了什么?”“谁像你干这么多呀?”,每到此时,她都淡然一笑说,“这是我的工作”。科里的同志在她的感召和带领下,齐心协力,共同加班加点,使宝石CT 业务开展的有生有色,使放射科业务收入大幅度增长。现在宝石CT运行良好,在疑难病例诊断和治疗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她对患者热情、耐心,工作认真、细致、一丝不苟。2009年五月中旬的一天,一位38岁的男性患者因胸腰部剧烈疼痛、外院CT诊断为腰4椎体血管瘤的患者,会诊完患者的腰椎CT片,周青提出让患者做腰椎磁共振检查,当她看到患者磁共振图像后,亲自详细询问患者病史并让患者家属取来外院胸部CT片,果断做出腰椎多发骨转移瘤的诊断,由于患者年轻,患者家属当时难以置信,经过周青的详细讲解,家属随即感激不尽,因为其时患者肺癌被误诊为肺结核已半年余,并出现多发骨转移。一位65岁的老大爷,因左肩部疼痛,一直在一家诊所按肩周炎治疗一月不见好转,来我院做磁共振检查,周青看完患者的肩关节磁共振片,不但确诊患者右肱骨转移瘤,并通过扫描到的一部分肺组织图像怀疑患者右上肺门肿块,后患者经CT检查诊断为右肺癌。像这样许多被误诊的病例在周青这里得到了及时正确诊断。因此在开封市放射界周青有着极高的学术威望。

  周青常说“学无止境”,“活到老,学到老”,平时工作中,只要一有空闲,她就会看书学习。早在1996年她就到同济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进修学习,在普通放射诊断和介入治疗方面为她以后的工作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业务能力大幅度提高。她经常深入病房、走进病理科、病案室进行病理随访,吸取教训,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在郑州学习磁共振期间,每天早上七点二十分就来到科室,参加研究生和博士生外语读片会,八点参加科室疑难病例讨论会和听取病理追踪回报。下班后留在科室整理患者照片、在影像PACS系统上阅读大量病理证实的典型病例MRI片,快速掌握常见病、多发病磁共振诊断及鉴别诊断知识,顺利取得磁共振大型设备上岗证。去年在瑞金医院学习,虽说在常规CT诊断方面已具有较高的诊断水平,而面对宝石能谱CT这种高端CT的全新功能和检查技术,她如饥似渴办学习新知识、新概念和新技术,不耻下问,掌握了冠脉血管CT 成像技术和诊断、全身能谱扫描和分析技术以及其他部位CTA、CTU、CTPV、小肠高清成像等多项扫描和诊断技术。她常说“学习是自己生活中的最大乐趣”。

  在教学方面,由于周青同志理论基础较好,加上精心备课,教学效果良好,深受学生们喜爱。曾获“河南大学教学优秀奖”、、河南大学教学质量竞赛、“教学质量竞赛一等奖”等。周青深信“只要付出,就会有收获。”她不仅勤奋工作,而且努力钻研,先后发表医学科技论文25篇,获省科技厅科技成果三等奖一项,参与撰写教育部规划高等专科学校教材一部。目前参与省部级科研项目两项。

  在25年的工作生涯中她一步一个脚印,走出一串闪光的足迹,先后荣获医院和河南大学“青年岗位能手”、“先进工作者”、“优秀带教老师”、“河大学教学质量竞赛一等奖”等荣誉,深受广大职工和患者的信任和爱戴。

编辑:祝松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