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介绍
冯常炜
2012/9/13 10:12:10 来源:医药卫生网 作者:医药卫生网 阅读:17908

  冯常炜同志1983年毕业于河南医学院医疗系本科后就一直工作于现在的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1991年获河南医科大学医学硕士学位,2007年获华中科技大学医学博士学位,现为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消化内科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生导师,博士生导师,兼任大内科主任,内科教研室主任,细胞生物治疗中心主任。社会兼职有:中华医学会河南内科学会副主任委员,全民健康促进会河南消化分会常务副主任委员,河南省食管癌重点开放研究室副主任,河南免疫学会细胞生物治疗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河南消化分会委员、河南消化内镜分会委员、河南省新药审评特聘专家,是医院的技术骨干力量,其先进事迹如下;

  一、医德为本 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

  冯常炜同志从事消化内科的临床医疗、教学、科研工作已近三十年,基础理论扎实,临床经验丰富,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勤勤恳恳,默默奉献,工作中坚持“病人至上”的原则,待病人如亲人,时刻把病人的疾苦放在心上。临床医疗中,本着“生物社会心理医学”模式,强调治病应该以人为本,他不仅以精湛的医术为病人解除躯体上的病痛,还常常以一颗赤诚的爱心,排解病人内心的忧愁,帮助病人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受到许多病人的好评。

  一次,一位老年患者因腹胀、大便不通前来住院。患者已经二十多天未解大便,灌肠多次都不能解决问题。冯常炜同志就亲自用手帮助病人把大便抠出来,因大便在肠道中积存时间太长,奇臭无比,在一旁的家属都感到难以忍受,恶心欲呕,但冯常炜同志没有一丝一毫退缩,坚持四十多分钟,直至帮病人排完大便,病人感动得老泪纵横,她紧握住冯教授的手说:“这事我自己的子女也干不了啊,你是教授又是科主任,咱们非亲非故,你能这样对我,叫我如何感谢你呢!”冯常炜同志却微笑着对她说:“这算不了什么,我是一名医生,解除病人的痛苦是我的职责,你老人家能早日康复就是对我的最好感谢”。

  对待有困难的病人,冯常炜常热情相助,一次一位素不相识的农村病人看病,因路上所带的钱被扒手偷走而无法取药,他就拿出一百多元帮助病人先把药取出,病人十分感动。面对病人所馈赠的红包,他总是婉言谢绝,有一位危重病人,情绪低落,不服从治疗,他面带微笑守侯在病人床前,安抚劝解,最终使病人接受了治疗,并顺利康复,家人为了感谢,一定要送红包,实在推脱不开,他拿这钱为病人交了住院费,当病人拿到住院收据时非常受感动,握着他的手久久不放,感叹地说:“我们到过许多医院,像您这样医德高尚,医术精湛,给钱都不要的医生还真是不多见啊。”

  冯常炜同志常说“病人的满意就是对我工作最大的奖赏”,三十年来,他早上班、晚下班,只要病人需要,他总是随叫随到,在抗击“非典”的战斗中,他主动要求到抗击“非典”的第一线,作为医院抗击“非典”下乡医疗队的队长,率领全体队员奔赴周口地区,以身作则,舍小家为大家,赢得了大家的尊敬和好评,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着一个医务工作者的神圣职责“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

  二、爱岗敬业 业务精湛

  冯常炜同志常说:“作为一名医生,我们面对的是人、是生命,生命对人只有一次,是世界上一切事物中最重要的,医疗工作没小事。”因此,他刻苦钻研专业理论知识,时刻注意专业技术的研究进展,治学严谨,工作认真,对技术精益求精,不断总结临床经验,提高自身业务水平,通过多年探索,总结出整体与局部相结合,身体与心理相结合的治疗消化系统疾病的有效方法,在临床上每获良效。尤其在胃镜、结肠镜、十二指肠镜的诊疗操作方面有很深的造诣,他多次用胃镜从外院转来的患者食管、胃中取出难以置信的异物。

  一次,已经是晚上九点多钟了,医院打电话说有一急诊患者需要紧急诊治,冯常炜赶到医院一看,是一位老年女性,晚餐时不慎将一枚枣核咽下卡在食管中,患者十分痛苦。冯常炜在有关兄弟科室相关人员的配合下,熟练操作胃镜,仅用不到一分钟的时间就将枣核顺利取出,患者的评价是“真是神医啊!”他率先在我省开展了TIPSS手术,填补了我省在该项技术方面的空白;他曾经为患食管癌而又有心肺功能障碍的百岁老人成功放置食管支架,有效解除了患者的梗噎症状,使之能顺利进食,提高了病人的生活质量,创造了我国该方面的先例;他认真准时出席每一次专家门诊,热情接诊每一位患者,从不推委危重病人,工作极端负责,为诊治和抢救病人,常常不能按时下班,夜以继日的工作。

  近三十年来,经冯常炜诊治的病人不计其数,很多疑难问题在他这里得到解决,而从未出现过医疗差错和医疗事故,得到了广大患者的广泛好评和同行们赞誉,为医院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三、热心公益事业,团结同志 乐于助人

  冯常炜同志是一个热心肠的人,非常具有爱心,他关心同志,善于团结,乐于助人。每次医院组织的公益活动,如下乡扶贫、基层义诊,救灾捐赠等,他都带头参加。他曾经通过希望工程捐助两个家庭困难的失学儿童完成学业。多年来他一直坚持照顾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附近的一位无儿无女的孤寡老人,不但送医送药,还从生活上给予帮助,老人行动不方便,他就经常到其家中看望,送一些生活必需品,使老人非常感动,逢人就夸:“二附院冯主任待我象亲人一样,他真是我们党培养的好医生啊!”医院消化内科在他的带领下已经形成一个环境宽松,团结向上的良好氛围,科室的工作量,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多年来都一直处于医院的前列,其专业已经连续三次被河南省卫生厅、省教育厅评为河南省的重点专业,近年来已有4位留学海外的博士回到该院消化内科工作,这一方面是我党我国的政策好,另一方面也与该院尤其是消化内科的良好工作氛围分不开。

  四、教书育人 成绩突出

  冯常炜同志兼任医院内科教研室主任,在繁忙的临床医疗工作的同时,他以身作则,积极利用业余和节假日时间,广泛收集资料,认真备课,力求使自己所讲的内容丰富生动。他还严格要求参加讲课的每一位医生一定要认真备课,反复试讲,直到他和科室的有关人员认为合格以后方能登上讲台授课。几年来,他为研究生、本科生、进修生讲课,以良好的品德,博学的知识,为国家培养高层次的医疗人才。他讲课形象生动,循循善诱,获得学生和老师们的一致好评。他已培养多名研究生,带过50余位进修生,言传身教,严格要求,他多次荣获郑州大学和医院“三育人”先进个人的荣誉称号。内科教研室的教学质量也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受到学生的赞扬和医院的嘉奖。

  在临床实践中注重科学研究,不断探索,先后获河南省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一项、二等奖三项、三等奖一项,河南省教育厅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一项、二等奖一项,河南省卫生厅科技进步一等奖一项、二等奖2项。编写著作2部、撰写国家级、省级学术论文50余篇,多篇被SCI收录,并2次受邀赴美进行学术交流访问。

  冯常炜同志就是这样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做好每一件平凡的事,辛勤耕耘,无私奉献,为河南人民的健康事业做贡献,为白衣天使增光添彩,为中原崛起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编辑:祝松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