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常 娟 通讯员 夏 磊
一周前,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河南省妇幼保健院)多学科团队成功完成一场跨越青藏高原与中原大地的生命救援。一名怀孕33周多、重度子痫前期的藏族孕妇,最终在河南省妇幼保健院产科、新生儿科团队的全力救治下,实现母婴平安。 孕妇土女士是青海省玉树州的藏族居民,在当地医院被诊断为“重度子痫前期”。因当地医疗条件有限,医生告知其病情危重,难以确保母婴安全。土女士的丈夫是河南人,经老家亲属多方咨询,土女士夫妇了解到河南省妇幼保健院对此类高危产妇及早产儿救治有丰富的经验,于是决定跨越2000多公里,回河南省郑州市就诊。 准备乘飞机返回时,土女士夫妇面临转运过程中两大难题:高原至平原的长途转运风险及航空乘机禁忌(土女士患有妊娠期高血压和重度子痫前期)。经多方协调,最终土女士的丈夫持当地医院开具的医疗诊断证明克服重重困难,在河南省妇幼保健院医务人员的远程指导下安全抵达郑州,并于当日凌晨顺利到达河南省妇幼保健院。 入院后,河南省妇幼保健院产科九病区迅速启动危重症孕产妇救治预案,完善相应检查,为早产分娩做足准备。产科危重症孕产妇救治团队在土女士入院13小时后就完成了全面评估,并为其实施了剖宫产术。患儿出生时体重仅1.45千克(属于极低出生体重儿、小于胎龄儿),立刻转入新生儿科二病区进行早产儿的救治。稳呼吸、保体温、预防感染……新生儿科总住院医师全程守护分娩现场,第一时间参与早产儿的早期救护。 河南省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二病区严格根据早产儿诊疗常规,制定了不同阶段的个性化医疗和护理方案。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建立有效自主呼吸,并降阶梯式氧疗管理,帮助早产儿顺利脱氧,顺利渡过呼吸关;严格执行保护性隔离和无菌操作,全程未发生感染;早期微量喂养(1毫升/千克/次~2毫升/千克/次),并逐步过渡到全肠内营养……患儿住院21天,体重增长至2千克,经口喂养奶量增至37毫升/3小时,生命体征平稳,最终在7月21日顺利出院。 出院当日,土女士及其家属以藏族传统礼仪向河南省妇幼保健院医务团队表达感激之情,并激动地握着医务人员的手说:“感谢你们,是你们高水平的医疗技术和精心的照护拯救了我和孩子,给了我们家庭鼓舞和希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