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查看  第一版:要闻
PDF版查看  第二版:综合新闻
PDF版查看  第三版:临床荟萃
PDF版查看  第四版:天使之声
PDF版查看  第五版:中医要闻
PDF版查看  第六版:视界
PDF版查看  第七版:临证
PDF版查看  第八版:杏林
 
第四版:天使之声
 上一版    下一版  
乳腺癌患者的全程管理——从阴霾走向阳光的全程心理呵护
无影灯下的温度
一种生命体征监测约束手套
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中西医结合护理要点
1
11 1 2025年7月17日 星期四 目录导航 1
 上一期   下一期 
1
  乳腺癌患者的全程管理——从阴霾走向阳光的全程心理呵护
 

□牛连杰 刘真真 孙献甫

   “当医生告诉我确诊结果时,整个世界都静止了,我只听到自己的心脏在疯狂跳动,却感觉不到身体的存在。”这是一位35岁乳腺癌患者(张女士)的真实感受。在乳腺癌治疗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心理创伤往往比身体创伤更隐蔽、更持久。
    我院乳腺科主任医师孙献甫在临床中发现:“许多患者能顽强挺过手术和化疗,却在康复期被复发恐惧、形象焦虑等心理暗流击垮。及时识别并科学应对这些心理挑战,是康复之路的关键转折点。”
    本文将带您探寻乳腺癌患者不同阶段的心理突围路径,掌握切实可行的应对策略。
    诊断期:情绪风暴中的生命锚点
    当乳腺癌的诊断如晴天霹雳般突然降临,患者常常会陷入“心理休克”——大脑空白、身体僵硬,甚至出现“解离感”。随之而来的是否认、愤怒、恐惧:“肯定是误诊!”“为什么是我?”
    应对方案:
    为患者营造安全感
    现代医学倡导医生摒弃“冰冷宣判”的方式,转而运用共情式沟通,比如“我深知这个消息令人难以承受,让我们共同制订下一步计划”。这种支持性的对话能够为患者营造初步的安全感。
    72小时心理急救
    确诊后72小时内是心理干预黄金窗口。专业的心理疏导能够防止创伤固化,认知行为疗法可有效应对急性焦虑。
    家庭支持“三原则”
    允许情绪宣泄:哭泣并非脆弱的表现,而是一种心理排毒的方式;设置信息管理员:指定一位家属负责整理诊疗信息,以避免信息过载;重建微小掌控感:例如每日散步10分钟或者记录3件值得感恩的小事。
    张女士确诊之后,她的丈夫主动承担起整理资料的任务,女儿则每天陪伴她记录“小确幸”。这种结构化支持助力她在两周内走出了情绪的低谷。
    治疗期:穿越身心风暴的生存智慧
    手术前后的心理关卡
    乳房切除带来的不仅是身体的残缺,更引发了女性身份认同的危机。患者常常会陷入“我还算女人吗?”这样的自我质疑中,术后的疤痕成了她们心中挥之不去的伤痛。
    应对方案:
    提前规划形象重建:在术前开展义乳试戴、乳房重建咨询等工作。
    疼痛认知管理:通过正念训练改变对疼痛的感知,并配合阶梯止痛方案。
    提供病理等待期支持:安排专业护士帮助患者答疑解惑,避免“网络自我诊断”引发的恐慌。
    化疗中的“身心保卫战”
    脱发常成为最具摧毁性的心理打击。一位患者(李女士)说:“当大把头发脱落时,我觉得癌症患者的身份再也无法隐藏。”
    应对方案:
    形象管理:化疗前预定冰帽(减缓脱发),提供专业假发定制服务,通过彩妆指导改善气色。
    症状控制:制定个性化止吐方案,采用冷疗预防神经毒性,由营养师制订膳食计划。
    认知维护:配备“化疗脑”应对手册,提供工作简化策略,开展正念注意力训练。
    李女士在化疗前通过冷冻胚胎的方式保存生育力,同时参加了“抗癌妆容”课程。这些积极主动的应对举措,使她的治疗完成率得到了显著提升。
    康复期:重塑生命意义的持久征程
    走出治疗病房并非终点。康复期患者还面临着五大心理挑战,分别为:身体意象的重塑、亲密关系的重构、生育能力的丧失、内分泌治疗的副作用以及淋巴水肿的风险。
    应对方案:
    性健康重建计划:专科医生会指导患者使用阴道保湿剂,并进行盆底肌训练,同时建议夫妻共同参与咨询。研究显示,专业干预能够让60%的患者恢复满意的性生活。
    生育力保护行动:未婚未育患者在治疗前可冻存卵巢组织或卵子,已婚未育患者在治疗前则可冻存卵子或胚胎。同时,可采用GnRH(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保护卵巢功能。这些措施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保护患者的生育能力。
    慢性病管理新思维
    潮热管理:可采用黑升麻提取物搭配认知行为疗法;也可寻求中医进行调理。
    关节痛区分:内分泌药物引发的疼痛多为酸痛、僵硬,急性剧痛较为少见;类风湿关节炎呈现持续性肿痛;骨关节炎表现为活动时疼痛;痛风多为急性剧痛;强直性脊柱炎多表现为炎性腰背痛。同时,也要警惕骨转移疼痛的风险。
    建立“用药伙伴”:可借助家人监督与用药提醒APP(应用程序),也能通过其他方式确保按时服药。
    淋巴水肿防控体系:通过定制压力袖套、专业淋巴引流按摩以及患肢功能锻炼,可使淋巴水肿发生率显著降低。若出现严重的淋巴水肿,需及时就医处理。
    构建终身心理防护网
    乳腺癌的心理管理需要构建多级防御体系。
    具体实施路径:
    医疗体系转型
    治疗结束时,提供个性化的生存者计划,其中涵盖心理风险预警、标准化评估量表、快速转诊通道等举措。
    关键节点干预
    在内分泌治疗启动或换药时、重建手术前后、重返职场之前以及绝经症状加剧期,实施重点心理筛查并加以干预。
    病友互助网络
    “过来人”为新确诊患者提供形象管理指导,分享应对技巧,消除“病耻感”。
    “治疗结束后的第三年,我伫立在马拉松的终点线旁,手术留下的疤痕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烁着微光。我终于领悟到,这道伤痕并非缺陷的标识,而是生命坚韧不拔的勋章。”这是一位康复者王女士的感悟。
    乳腺癌的阴霾终将在科学的心理管理与温暖的社会支持下消散。当我们学会与恐惧共处而非对抗,当医疗系统切实践行“身心同治”理念,当每个家庭都化作爱的避风港——康复便不再是遥不可及的梦想,而是每日正在书写的生命华章。
 (作者供职于河南省肿瘤医院)

 

 
2008-2012 YYWSB.COM All Right Reserved
医药卫生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