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孕期低分子肝素注射要点 |
|
□熊文宇 部分孕妇在孕期需要注射低分子肝素,但是长期往返医院注射药物,耗时耗力。因此,孕妇掌握居家注射技能,可以减少往返医院的负担,保障治疗的规范性,降低因工作安排、天气影响或交叉感染导致的漏注风险,从而提高孕妇的治疗依从性。此外,居家注射低分子肝素可以灵活调整时间,减少医疗资源占用,家属的参与也能增强孕妇的信心。笔者将简单阐述孕期居家注射低分子肝素的规范操作要点。 在妊娠期,孕妇体内雌激素水平升高,可增强凝血因子活性,促使血液处于高凝状态,增加血栓形成风险。高危人群包括肥胖者、长期卧床者,以及妊娠合并遗传性易栓症患者或抗磷脂综合征患者等。规范注射低分子肝素,可保护母婴安全:预防静脉血栓形成及脱落引发的肺栓塞,严重时可危及生命;改善胎盘微循环,减少胎盘血栓相关并发症,如自然流产、早产及胎儿生长受限。 前期准备 医生评估与指导 医生已开具处方,并且孕妇已经接受医务人员的手把手注射低分子肝素的指导。 孕妇明确注射低分子肝素的剂量、频率(如每日1次或2次)及疗程时长。 治疗目的 孕妇居家自行注射低分子肝素(如依诺肝素、达肝素等)是为了预防或治疗孕期血栓性疾病(如深静脉血栓、肺栓塞等),或用于某些高危妊娠(如抗磷脂综合征、反复流产史)。 物品清单 一次性无菌注射器 用于注射药物。 低分子肝素注射液 作为抗凝治疗的核心药物使用。 酒精棉片/碘伏 用于注射前皮肤消毒处理,降低感染风险。 锐器盒 规范处理废弃针头,避免锐器刺伤风险。 棉签 注射后穿刺点压迫止血,降低皮下淤血发生率。 注射要点 最佳区域 腹部(避开肚脐周围2厘米),选择脐旁两侧脂肪较厚处,左右交替(每次注射点间隔至少2厘米);大腿外侧、上臂外侧,避开皮肤疤痕、硬结、破溃处。 减少硬结的技巧 注射后按压3分钟~5分钟,避免热敷或剧烈活动。 体位与环境 坐位或平躺,确保注射部位皮肤松弛。保持环境清洁,清洁手部。 轮换原则 每天更换注射左右侧,注射点间隔≥2厘米,记录部位顺序,避免同一部位反复注射导致硬结。 观察不良反应 如果注射部位出现局部红肿、过敏或出血,及时就医。 注射步骤 消毒皮肤 以注射点为中心,螺旋向外消毒直径5厘米,待酒精挥发后(约30秒),再注射药物。 排气(视药品说明) 预充式注射器通常无须排气。抽取药液时,请使用一次性无菌注射器,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针尖朝上轻弹后,推掉少量药液至针尖可见液滴即可。 正确的捏皮手法 拇指与食指轻轻捏起皮肤褶皱(约1厘米),确保针头注入脂肪层而非肌肉(减少疼痛和淤青),保持褶皱直至注射完成。 垂直进针 像“拿笔写字”一样握住注射器,针尖向下垂直90度,手指轻弹针筒,将针筒内少量气体弹至药液上方;注射时可连同少量气体一同注入,避免针头处药液残留,缓慢刺入皮肤,进针深度以针头全部扎入为宜。整个过程保持皮肤褶皱存在,缓慢匀速推注药液(≥10秒)。 拔针后处理 拔针后,松开皮肤褶皱,用棉签按压注射点1分钟~2分钟,切勿揉搓。 检查 注射点无出血后,丢弃针头至锐器盒。 注意事项 减少淤青的技巧 注射后按压时间充足(尤其是凝血功能较差者)。24小时内可冷敷注射部位(避免热敷)。轮换部位注射,避免重复使用同一区域。 警惕不良反应 常见不良反应:注射部位淤青、轻微疼痛(通常无须处理)。 需要就医的情况:严重过敏,例如皮疹、呼吸困难;异常出血,例如牙龈、鼻出血、血尿;腹部剧痛或下肢肿痛,警惕血栓或肝素诱导血小板减少症。 其他安全提示 定期复查凝血功能,如抗Xa因子活性监测。 避免同时使用其他抗凝药物,除非医生允许。 禁止使用过期或破损的药品。 心理支持与应急 若对操作恐惧,可请家属协助或使用辅助注射器(如自动注射笔)。孕妇出现头晕、心悸等不适时,立即平卧并联系医生。 重要原则 居家注射前,需要确保孕妇及家属完全掌握操作方法,发现任何不确定情况应及时咨询医务人员。严格遵照医嘱,不可自行调整剂量或停药;若自行停药或调整剂量,可能引发血栓风险。 常见疑问 问:注射药物后皮肤有淤青硬结怎么办? 答:暂停在该部位注射药物,用土豆片外敷(去皮切片贴硬结处,每日2次,每次15分钟)。 问:忘记注射药物怎么办? 答:漏打一次无须补双倍剂量。立即联系医务人员,调整后续方案。 问:注射后,孕妇可以洗澡或运动吗? 答:注射后1小时,孕妇可以正常洗澡;避免剧烈运动或腹部拉伸,防止出血。 孕妇初次操作时,可能出现紧张情绪。孕妇可以利用橙子模拟练习捏皮及进针技巧,熟悉操作流程。家属可以协助孕妇消毒,记录注射部位,提供心理支持。低分子肝素不通过胎盘屏障,对胎儿无不良影响。若注射过程中存在疑问或异常情况,需要立即联系医务人员。 (作者供职于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本文由何剑烁整理)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