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查看  第一版:要闻
PDF版查看  第二版:综合新闻
PDF版查看  第三版:临床荟萃
PDF版查看  第四版:天使之声·特别报道
PDF版查看  第五版:中医要闻
PDF版查看  第六版:视界
PDF版查看  第七版:临证
PDF版查看  第八版:杏林
 
第七版:临证
 上一版    下一版  
舒筋活络丸治疗小儿痉挛型脑瘫
破伤风的诊治体会
中医辨治溃疡性结肠炎
治疗神经性呕吐验案
气营双清、开窍熄风治疗暑温
1
11 1 2025年5月15日 星期四 目录导航 1
 上一期   下一期 
1
  气营双清、开窍熄风治疗暑温
 


□王显庭 李淑琴

初诊:刘某,男性,9岁。两天前,患儿突发发热,体温高达39摄氏度,伴头痛、烦躁、口渴欲饮,西医诊断为流行性乙型脑炎,住院治疗。患儿病情进展迅速,继而出现壮热,体温升至41.5摄氏度,表现为头痛项强、烦渴引饮、间歇性惊厥、嗜睡,且大便秘结,遂请中医进行会诊。
检查:患儿面色红赤,呼吸急促,神志不清,舌质红绛、苔黄燥,脉洪大滑数。
诊断:暑温(流行性乙型脑炎)。
辨证:暑热之邪侵入气营,热炽津伤,风火相煽,热扰神明。
治则:气营双清、开窍熄风。
方药:熄风开窍散。羚羊角粉3克(研末冲服),麝香1.5克(研末冲服),全蝎3克,蜈蚣3克。上药共研为细末,每次3克,每日2次,以温开水调匀后鼻饲给药。
方解:羚羊角,咸寒,入心经、肝经,清营凉血、平肝熄风,为治热极生风之要药;麝香,辛温香窜,走窜十二经脉,能开窍醒神、辟秽通络,可以迅速穿透血脑屏障,改善神昏状态;全蝎、蜈蚣,味辛,性平,入肝经,善搜风通络、镇痉止搐,二者相须为用,增强熄风止痉之力。因患儿牙关紧闭、吞咽功能障碍,故采用鼻饲法,确保药物直接入胃,快速起效。
二诊:服用熄风开窍散2小时后,患儿眼睑微动,呼唤时可以缓慢转头,手足抽搐频率减少,颈项强直稍缓解。4小时后,患儿神志渐清,能辨认母亲并发出模糊音节,头痛减轻,体温达40摄氏度,皮肤灼热无汗,口舌干燥,舌质红、苔黄燥少津,脉洪大而数。此为气分大热未清、津液耗伤明显之象,遂继用熄风开窍散,并加白虎汤(加味)清泄气分实热,生津止渴。
方药:生石膏60克(先煎),知母15克,竹叶12克,丹皮10克,栀子10克,玄参15克,生地12克,粳米15克,甘草3克。
方解:石膏、知母为白虎汤核心,大清气分实热,除烦生津;竹叶、栀子,清心火、利小便,导热下行;丹皮、生地、玄参,清热凉血、养阴增液,防止热邪深入血分;粳米、甘草,顾护胃气,防止大寒之剂伤中。
三诊:服用白虎汤(加味)2剂后,患儿体温降至38摄氏度,可以自主睁眼,能少量进食流质食物,惊厥停止,仅晨起时颈项稍僵,舌质转淡红、苔黄微燥,脉滑数。此时气分热势已减,营分余邪未净,且考虑湿邪未完全化解,遂调整用药方案,生石膏剂量减至30克,加石菖蒲10克。
四诊:服药3剂后,患儿体温恢复正常,神志清醒,能正常交流,乏力,食欲渐复,大便通畅(每日1次,质地软),舌质淡红、苔薄白,脉细滑,颈项活动自如。笔者嘱咐家长,让患儿远离生冷油腻的食物,注意调养。
按语:本案为暑湿疫毒侵袭所致暑温重症,病机关键在于气营两燔、风火相煽。治疗紧扣“热、闭、风”三大主线:热盛则气营双清,熄风开窍散清营透热,白虎汤(加味)清泄气分,二者合用使气营之热分消走泄;窍闭则以麝香、石菖蒲芳香开窍,迅速改善神昏状态;风动则倚重羚羊角,配伍全蝎、蜈蚣,凉肝熄风与搜风通络并用,直折内动之风火。值得注意的是,患儿初诊便闭,并非单纯腑实,乃热盛伤津、肠道失润所致,故未用承气汤强攻,而是采用石膏、知母清热生津,玄参、生地增液润燥,配合充足的液体鼻饲,体现“增水行舟”之法,使腑气自通,避免耗伤正气。
熄风开窍散中的羚羊角、麝香的配伍,实为安宫牛黄丸“凉开三宝”思路的简化应用,在急症治疗中具有“药简效宏”的特点,尤其适用于基层医院。现代药理研究表明:羚羊角含角蛋白、氨基酸,具有显著的退热、抗惊厥作用;麝香酮可兴奋中枢神经系统,改善脑循环;全蝎、蜈蚣的活性成分能抑制神经细胞异常放电,缓解肌肉痉挛。
该病例充分体现了中医辨证论治的优势:在西医对症治疗的基础上,精准辨明气营两燔、风火相煽的病机,以虫类药物搜风通络,以矿类药物清热重镇,以芳香类药物开窍醒神,配合气分清热之剂,使邪热得清、窍闭得开、风动得熄。同时,注重顾护津液、调理脾胃,贯穿“治温病当各阶段顾护津液”的原则,为暑温重症的治疗提供了参考。
(作者供职于河南省平顶山市第一人民医院)

 
2008-2012 YYWSB.COM All Right Reserved
医药卫生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