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急诊护理的“黄金时间” |
|
□张晨光
一日之计在于晨。早晨也是人体精力最充沛的时候。在医学领域中,同样也存在这样的“黄金时间”,那就是急诊护理的“黄金时间”。这时,就像一场紧张的“生死时速”,医务人员的每一个决定和操作都可能成为挽救患者生命安全的关键。医务人员必须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救治,才能把患者从“死神”手里“抢”回来。本文主要介绍如何利用急诊护理的“黄金时间”挽救患者的生命。 “黄金时间”的定义 “黄金时间”在急诊护理中是指患者在发病或者受伤之后,能够获得最佳救治效果的一段时间。比如在电影《生死时速》中,炸弹爆炸之前完成复杂的拆弹工作,急诊护理的“黄金时间”也有相同的意思,需要医务人员在最短时间内完成所有的操作。 “黄金法则” “快”(速度就是生命) 在急诊室里,时间就是生命,每一秒都可能是生死之隔,医务人员从看到患者那一刻起,就要迅速行动。“快”并非跑得快,而是靠反应快、操作快来挽救患者的生命。因此,医务人员的训练必须严格,分秒必争,只有这样才能在关键时刻抓住救治的“黄金时间”。 “准”(精准就是力量) 急诊护理的每一步都要精准,一旦方向错误,那就有可能造成南辕北辙的情况,若心肺复苏的位置不对、频率不准、深度不够,那就只有按摩的效果。“黄金时间”里的“准”,就是要医务人员在最短的时间内,做出最准确的判断和操作。 “稳”(冷静就是胜利) 急诊室的情况复杂,患者病情千变万化,这时候医务人员一旦慌乱,那可就要手忙脚乱了。因此,“稳”也是“黄金时间”里必不可少的法则。在抢救患者的过程中,无论遇到什么情况,医务人员都要冷静,沉着应对。 如何把握“黄金时间” 急诊护理的“黄金时间”不是随便说说,它有三大“绝招”,就像武侠小说里的“降龙十八掌”,关键时刻能救命,具体包含以下几点。 快速评估 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急诊医务人员看到患者,眼睛就像扫描仪一样,快速判断出病情的轻重缓急,优先处理有生命危险的患者。大家千万不要小看这短短几秒钟的判断,可能是救命的第一步,一旦判断失误,患者可能会有生命危险。 紧急处理 手快,心更要快。一旦判断准确,对于需要紧急处理的患者,医务人员要马上动手,立即展开急救(如心肺复苏、抗休克及止血等),以稳定患者的生命体征。 团队协作 急诊室不是一个人“战斗”,而是团队作战,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职责。医生负责指挥,护士负责执行,急救员负责转运患者,这就像一场精心编排的舞蹈,每个人都不能掉链子。 急诊护理的常见类型及应对措施 心脏骤停(4分钟的生死时速) 心脏骤停就是心脏突然“罢工”,而大脑缺氧若超过4分钟,就可能产生不可逆转的脑损伤;若超过10分钟,将出现脑死亡,患者就会很危险。 应对措施:轻拍患者双肩并呼唤患者,判断患者是否有意识、呼吸、脉搏等。在进行心肺复苏时,胸外按压心脏的频率为每分钟100次~120次,深度为5厘米~6厘米,也可以用自动体外除颤器。 急性心肌梗死(120分钟的“战斗”) 心肌梗死就是心脏的血管堵了,心脏缺血就像发动机没有油,随时可能面临熄火的风险;若超过120分钟,心脏细胞就开始“罢工”,甚至死亡。 应对措施:千万别乱动患者,让患者平躺,从而减少心脏的负荷,也可以让患者在舌下含一片硝酸甘油。 脑梗死(3小时~4.5小时的挑战) 简单来说,脑梗死就是大脑的血管被堵住,造成大脑缺血,这就像电脑电压不稳,随时可能面临死机的风险。脑梗死患者若超过“黄金救治时间”,大脑细胞就开始死亡,还会给患者留下后遗症。 应对措施:保持患者的呼吸道通畅,避免移动患者的头部,并及时清理患者口腔中的异物。 气道异物梗阻(4分钟~10分钟的“窒息”危机) 气道异物梗阻就是东西卡在喉咙里面所造成的呼吸不畅,就好比烟囱被堵住了,导致烟排出不去。此时,需要立即进行海姆立克急救法。 (作者供职于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开元院区急诊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