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查看  第一版:要闻
PDF版查看  第二版:综合新闻
PDF版查看  第三版:乡医课堂
PDF版查看  第四版:卫生文化
 
第四版:卫生文化
 上一版     
100多张车票背后的故事
做有温度的护士
春意潜入我家
寻找心灵栖息地
生命接力
1
11 1 2025年3月11日 星期二 目录导航 1
 上一期   下一期 
1
  100多张车票背后的故事
 


□苏伟伟

   假期刚过,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专家成永忠便乘坐高铁从北京回到南阳,回到他在南阳市中医院独山院区(南阳市骨科医院)的工作室,继续他的医疗科研工作。北京-南阳,南阳-北京,两年来,他在这条铁路线上已经往返50多次。这条铁路线就像一根血脉,不断把北京的新理念、新技术输送到南阳,并应用于临床,为南阳的患者带来希望。
    成永忠,主任医师,医学博士,博士后导师,出生于河北唐山,亲历过唐山大地震,目睹了不少因地震造成伤残而痛不欲生的患者,便立志学医。从医30余年,成永忠继承老师尚天裕治疗骨折的经验,潜心钻研,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运用小夹板外固定技术治疗开放性骨折、粉碎性骨折、内固定失效的疑难性骨折及老年骨折等疾病,效果显著。
    2022年9月,成永忠与团队来到南阳市中医院独山院区,共建国家中医(骨伤)区域医疗中心。南阳的基础条件和北京毕竟有一定的差距,初到南阳,成永忠努力克服技术力量薄弱、设施不完善等困难,快速投入各项工作中。每天早上7点30分,成永忠就到达医院,开始一天的工作了。
    凌晨的手术室,经常会看到成永忠的身影。但是,繁忙的工作并没有干扰成永忠从医的初心。“我们要把临床与科研相结合,提高医疗技术水平,护佑百姓健康。”成永忠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平时,成永忠既要研究课题、指导疑难手术、开展学术交流活动,又要带教基层医生和学生。每隔一周的周末,成永忠还要回到北京,周六上午在望京医院坐诊,下午赶到唐山老家看望母亲。周日,成永忠又马不停蹄地回到南阳,因为晚上有线上会议。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为了给南阳留下一支“带不走”的科研队伍,成永忠组建科研团队,举办中国接骨学适宜技术培训班,手把手地带教、指导基层医生。成永忠就像塔台一样,及时为从医者指明方向,同时也清理“路障”,解决在科研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高负荷的工作使成永忠休息的时间越来越少,更别说陪伴家人了。对此,成永忠心怀愧疚,但是更多的是对家人的感激。“爱人和孩子在北京,他们理解我的工作。正是他们的支持,让我能专注于我热爱的医疗卫生事业。孩子去年参加高考,我虽然不能像其他家长一样在身边照顾他,但是我的工作作风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他。”成永忠说。
    成永忠一心扑在工作上,到南阳两年多了,从来没有逛过市区的景点和商场,甚至连附近的路名也叫不上来。去年暑假,他的爱人和孩子专程来南阳看他,他们也只是简单地吃一顿饭而已。
    “成教授对工作上的事儿随叫随到。”成永忠的同事说。在工作之余,成永忠多次带领团队不辞辛劳深入基层,开展义诊活动,举办培训班。“我们来义诊,不只是看病,更重要的是和基层医院医务人员交流经验,提升他们的医疗技术水平。”成永忠坚信,只有将专业、实用的诊疗技术传授给当地医务人员,提高当地医务人员的诊疗技术水平,才能更好地服务群众。
    近年来,成永忠瞄准医学前沿,把疑难疾病诊治作为主攻方向,在关键技术领域不断取得新突破。他带领团队,在骨折复位机器人治疗领域已研发多款产品,并在南阳市中医院独山院区开展了临床试验,造福广大患者,获得无数好评。
    成永忠说,南阳就是他的第二个家,他将继续坚守医疗、教学、科研一线,不忘初心,为国家中医骨伤区域医疗中心建设贡献力量。
    (作者供职于河南省南阳市中医院)

 

 
2018-2020 YYWSB.COM All Right Reserved
医药卫生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