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文娟
胰岛素是1型糖尿病患者、部分2型糖尿病患者健康和生命安全的重要保障。然而,部分糖尿病患者由于不合理使用胰岛素引发血糖波动,甚至出现脂肪增生、严重低血糖等。正确使用胰岛素,不仅与疗效关系密切,还是安全用药的前提。本文主要介绍胰岛素的正确使用方法。 注射前准备 核对药品信息 速效胰岛素(如门冬胰岛素等)、短效胰岛素(如普通胰岛素等)、中效胰岛素(如低精蛋白锌胰岛素等)、长效胰岛素(如甘精胰岛素等),以及混合胰岛素的起效时间存在明显不同,必须明确区分。患者应检查药液是否澄清(中效胰岛素呈乳白色),若发现结晶、絮状物要立即停用。 规范消毒流程 使用75%酒精棉片消毒橡胶瓶塞和胰岛素笔芯前端,等待自然风干后再抽取药液,避免酒精残留,影响药效。注射部位的皮肤,应用酒精棉片以打圈的方式消毒,不要使用碘伏(可能影响胰岛素的吸收)。 注射细节 注射部位轮换法则 规律地轮换腹部(距离肚脐5厘米以外)、上臂外侧、大腿外侧等常用部位,即每周更换一个注射部位,在同一部位,两次注射距离要≥2.5厘米(约两指宽)。 注射部位异常处理 如果注射部位发现硬结、脂肪增生,患者应立即停止注射该部位,可以热敷改善血液循环,必要时到医院就诊。 药液储存 未开封的胰岛素 禁止冷冻,应在2摄氏度~8摄氏度的环境中冷藏;可放置于冰箱门内侧的储物盒内,避免贴近冰箱制冷配件。 已开封的胰岛素 25摄氏度以下室温保存。 使用期限 28天(具体时间参照说明书),避免阳光直射。 特殊场景 夏季温度超过30摄氏度时,需要使用胰岛素专用冷藏包。冬季零下环境,需要贴身携带。 如何正确使用胰岛素 速效胰岛素 例如赖脯胰岛素和门冬胰岛素等药物,注射后10分钟~20分钟起效,40分钟达到作用高峰,药效可持续3小时~5小时,在餐前注射,注射部位不限,包括腹部、上臂、大腿和臀部等。诺和灵R、甘舒霖R注射后30分钟起效,1小时~3小时达到作用高峰,药效可持续7小时~8小时,一般在餐前30分钟注射。注射常用部位为腹部、上臂。 中效胰岛素 例如诺和灵N、甘舒霖N等,注射后1.5小时~3小时起效,6小时~8小时达到作用高峰,药效可持续14小时~16小时。中效胰岛素每天注射1次~2次,根据患者病情而定,注射常用部位为大腿、臀部。 长效胰岛素 例如甘精胰岛素和地特胰岛素等,通常在睡前注射,注射后约1.5小时起效,药效可持续22小时~24小时,避免患者出现清晨血糖升高的情况,并且不易发生夜间低血糖。注射常用部位为大腿、臀部。 混合胰岛素 混合胰岛素是将短效胰岛素与中效胰岛素按照不同的比例混合而成的制剂。比如,诺和灵30R是由30%的诺和灵R和70%的诺和灵N混合而成的胰岛素。注射常用部位为腹部(早晨)、大腿或臀部(傍晚)。 剂量调整原则 患者应定期监测血糖,记录空腹、睡前、餐后、夜间的血糖水平;如果连续3天空腹血糖>7毫摩尔/升或餐后2小时>10毫摩尔/升,建议在医生指导下对药物剂量进行调整。若胰岛素剂量过大、进食不足或运动过量,可能导致患者血糖过低,出现头晕、心慌、手抖、出汗等症状,甚至昏迷。 常见误区 误区1:注射胰岛素会上瘾。 科学解释:1型糖尿病是胰岛β细胞绝对缺乏,2型糖尿病晚期的β细胞功能衰竭,需要外源性补充。 误区2:注射部位出血就是操作失误。 科学解释:注射时,可能会刺破毛细血管,压迫止血即可。 应急方案 低血糖自救方法 “15-15”原则:立即进食15克碳水化合物(如4片葡萄糖片或150毫升果汁),15分钟后测量血糖,若未达标重复补充,但切忌过量进食。 胰岛素治疗是一门科学,更是一种只有不断学习才能延续生命的技能。《2023版中国糖尿病药物注射技术指南》指出,规范注射胰岛素,可以降低血糖未达标的风险。患者应该做自己生命的“胰岛素管理师”,经常聆听医院举行的健康讲座,正确使用胰岛素。需要注意的是,本文所述方法需要结合个体化治疗方案,具体用药请遵照医嘱。 (作者供职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前海人寿广西医院药学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