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查看  第一版:要闻
PDF版查看  第二版:综合新闻
PDF版查看  第三版:管理论坛
PDF版查看  第四版:特别报道
PDF版查看  第五版:健康促进
PDF版查看  第六版:妇幼健康
PDF版查看  第七版:健康促进
PDF版查看  第八版:健康促进
PDF版查看  第九版:健康促进
PDF版查看  第十版:健康促进
PDF版查看  第十一版:妇幼健康
PDF版查看  第十二版:健康促进
 
第一版:要闻
 下一版  
做好体重管理 让健康关口前移
中医医共体助力提升县域中医药服务能力
河南省医学会普外科学分会推动适宜技术下基层
1
11 1 2024年9月21日 星期六 目录导航 1
 上一期   下一期 
1
  中医医共体助力提升县域中医药服务能力
 


本报记者 丁 玲  侯少飞  通讯员 侯同廷  张 洋

9月18日,在郸城县巴集乡魏冢卫生所,治疗室内患者正在接受理疗,中药特有的药香从自动煎药器中飘出……
近年来,郸城县大力实施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全县乡镇卫生院实现中医馆全覆盖、100%村卫生所都能提供中医诊疗服务、每个家庭医生签约团队都有中医师参与,中医药诊疗服务正在走进千家万户。
“来,我看看脉象怎么样?”9月18日,在郸城县汲冢镇卫生院中医诊室,老中医胡金彪正在为患者把脉问诊。
这是郸城县扎实推进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将“简、便、廉、验”的中医药服务延伸到基层的生动体现。
郸城县高度重视中医药事业发展,经多方论证,出台了《郸城县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明确了郸城县中医药发展目标和工作重点,致力于推动县域中医药高质量发展。
2018年年底,郸城县全面启动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工作,按照以县级公立医院为龙头、以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枢纽、以村卫生所为基础、以民营医院为补充的思路,全面整合4家县级公立医院、20家乡镇卫生院、2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524个村级卫生所和33家民营医院,分片组合,组建了4个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医疗健康服务集团)。
其中,第二医疗健康服务集团是“以县中医院为龙头、以中医基础较好的6个乡镇卫生院为枢纽、以辖区基层村卫生所为基础”的紧密型中医医共体,集团内部推行“六统一”(统一中医馆建设、中医药文化建设、中医业务管理、中药配送、中医诊疗设备配置、中医绩效考核指标)管理模式,形成覆盖县、乡、村三级的中医医疗服务体系,有效避免了医共体建设中中医药服务体系弱化的问题。
郸城县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高标准建成郸城县中医院新区,全新打造中医名医馆,建强中医肿瘤科、中风科、康复理疗科、老年病科、骨伤科等重点科室,完成了从传统手术到微创介入、从单一特色到专科集群的提档升级。
同时,郸城县全县二级以上医院都高标准建设了一级中医科室和中药房。改造提升乡镇卫生院和村级卫生所。目前,全县乡镇卫生院实现中医馆全覆盖,均设有中医门诊和康复理疗、针灸推拿等中医特色科室,基层网底作用进一步强化。
作为中医医共体牵头单位,郸城县中医院一方面坚持“上联”,与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等上级医院建立医联体、专科联盟,邀请省级专家开展远程会诊和线上指导等,充分发挥名医效应和技术优势,进一步提升县域疑难重症患者的救治能力。
郸城县中医院党委书记肖俭说,该院还建立了多个中原名医工作室,中原名医本人或其团队专家定期或不定期来郸城坐诊、查房或带教。中原名医的加入既方便了郸城县群众就近享受优质中医药医疗资源,又帮助郸城县培养了本土中医药人才。
另一方面,郸城县中医院推进“下带”,在中医医共体内强化对成员单位中医药服务工作的全方位帮扶,落实专家、设备、资金支持和技术指导,开展科室共建等。
“在家门口就能接受中医治疗,很方便,费用又低。”近日,腰椎不适的王艳在郸城县胡集乡卫生院接受中医药适宜技术和中药治疗时说。
目前,郸城县全县乡镇卫生院均设有中医门诊和康复理疗、正骨推拿、中药房、煎药室等中医特色科室,配备了针灸推拿治疗床、艾灸仪、中药熏蒸仪等10余种设备。
村卫生所设有中医治疗室,全县每个家庭医师签约团队都有中医师参与,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够享受到艾灸、拔罐、推拿、刮痧、穴位贴敷等中医药服务,基层中医药医疗服务能力大幅提升。
同时,郸城县实现中医药人才、中医药管理、中医药适宜技术“三下沉”,推行中医专家下基层担任基层医院院长、副院长,开展“名师带徒”活动等,推动医共体内各成员单位管理水平和中医药服务能力快速提升。
郸城县推进“信息化+中医药服务”,在中医医共体牵头医院郸城县中医院建立“智慧共享”中药房,借助智能中医诊疗经方云系统,乡村医生在村卫生所即可完成中医问诊和开方,经医共体牵头医院审方后,完成配药和送药到家服务,实现“基层诊断开方、县级审方抓药、快递送药到家”,让群众享受到高质量的中医药服务。
目前,郸城县通过县域中医医共体建设,门诊患者中医药诊疗项目的使用率提升到39.2%,全县居民健康素养水平由2018年的3.5%提升至2023年的31.18%,中医药服务能力大幅提升、中医药适宜技术广泛应用推广、示范带动作用充分彰显,初步构建起了具有当地特色的中医药高质量发展格局。

 
2008-2012 YYWSB.COM All Right Reserved
医药卫生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