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查看  第一版:要闻
PDF版查看  第二版:综合新闻
PDF版查看  第三版:临床荟萃
PDF版查看  第四版:天使之声·特别报道
PDF版查看  第五版:中医要闻
PDF版查看  第六版:视界
PDF版查看  第七版:临证
PDF版查看  第八版:杏林
 
第四版:天使之声·特别报道
 上一版    下一版  
一种骨牵引针灭菌包装盒
肺癌术后并发低钾血症患者的护理要点
“百县工程”大“阅兵”之新野县人民医院:舞好“龙头”促发展 群众健康有“医”靠
1
11 1 2024年8月27日 星期二 目录导航 1
 上一期   下一期 
1
  “百县工程”大“阅兵”之新野县人民医院:舞好“龙头”促发展 群众健康有“医”靠
 


本报记者 乔晓娜  通讯员 郭 楠  葛婉婷  文/图

   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健康县域”已经成为“健康中国”国家战略的重要支撑。
    在距南阳市区仅一小时车程的新野县,“一小时医疗圈”内有着多家三级甲等医院。新野县人民医院如何舞好县域医疗的“龙头”,实现“大病不出县、看病不出村”的医改目标?
    “在老百姓最紧急、最常见的医疗需求上下功夫、练本领,打造老百姓家门口的好医院。”作为新一任党政“一肩挑”的县级医院管理工作者——新野县人民医院党委书记、院长林楠心怀“建设政府放心、群众满意、社会认可、员工幸福、同行尊重、伙伴共赢的现代化三级甲等医院”的愿景,以实际行动作答。
    近年来,新野县人民医院以创建“二十大中心”为抓手,以打造县域医疗中心为目标,整资源、拓格局、补短板、优服务、提效能、强动力,推动医疗事业高质量发展。门急诊量、入院人次稳步增长,医院年门诊量60余万人次,年出院患者5万余人次,年开展各类手术12000余台次。目前,新野县人民医院已经发展成为集医疗、预防、保健、康复、科研为一体的国家级三级综合医院。

下好“党建引领”棋  实现全县医疗资源整合共享

   今年是林楠在新野县人民医院工作的第27年,是他开展医院管理工作的第12年,也是他任党委书记、院长的第2年。如何坚持好“聚人才、强技术、提质量、优服务、树品牌”的管理理念,如何下好“党建引领”棋,实现全县医疗资源的整合共享,成为林楠的重任。
    2021年9月,新野县根据医改和河南省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要求,对全县公立医疗卫生资源进行了优化整合,建成由新野县人民医院牵头,13个乡镇卫生院、2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5家民营医院、270个村卫生室为成员单位的新野县紧密型医共体。
    “只有堡垒足够坚固,才能攻坚破难。”为大大满足全县群众的医疗服务需求,引领医共体建设走深走实,新野县紧密型医共体党委按照有利于发挥组织作用、加强党员管理、促进事业发展的原则设立,对全县卫生健康系统25个党支部、757名党员的隶属关系进行组织划转和关系移交,把原本由所在乡镇管理的13个卫生院党支部,调整纳入医共体党委管理,实现党的组织关系与行政隶属关系统一协调;把县人民医院党委、县中医院党总支、县妇幼保健院党支部、县疾控中心党支部纳入医共体党委管理,初步形成医共体党委管理和机制上的统一,为推进紧密型医共体建设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医共体内严格执行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通过组织建设,引领医共体管理体系纵向贯通、横向融通、高度统一,全面筑牢新野县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根基。医共体内各成员单位要服从统一管理和调配,逐步实现县域内医疗资源整合共享,推动县域医疗机构综合能力持续提升,满足居民的基本医疗服务需求。

 

下好“龙头责任”棋  提升县域医疗服务水平

   县级医院是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龙头”,县级医院的高质量发展意味着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高质量发展。
    7月3日,河南省卫生健康委网站公示,新野县人民医院微创介入中心通过省级评审。值此,新野县人民医院的临床服务“五大中心”、急诊急救“五大中心”、县域医疗资源共享“五大中心”、县域医共体高质量管理“五大中心”全部创建完毕。
    在林楠看来,“二十大中心”的成功创建,验证了“龙头责任”这步棋下得正确,其补齐了新野县人民医院医疗服务和管理能力短板,开通了区域协调救治网络、医共体双向转诊“绿色通道”,逐步实现了县域内医疗资源整合共享,有效发挥了县人民医院在县域医疗服务体系中的“龙头”作用和城乡医疗服务体系中的桥梁纽带作用,成功创建三级医院,推动全县卫生健康事业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
    从2022年4月开始,新野县人民医院按照有关要求,坚持以满足县域人民群众医疗服务需求为出发点,把综合能力提升作为完善分级诊疗体系的有力举措和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来推进。各个中心建立协调推进机制,完善配套措施,结合临床实际打好“组合拳”,全力建设“二十大中心”。
    同时,新野县人民医院作为医共体牵头医院,致力于提升医共体综合服务能力,采用“以科带院”的方式,派业务院长和护理部主任26人,通过驻扎式、巡回式帮扶,全方位提升基层医疗机构管理、技术、质控、服务等能力,逐步实现“县级强”向“县域强”转变。

下好“信息赋能”棋  打造县域医疗服务新模式

   4月11日,新野县新甸铺镇卫生院接诊一名70岁急性脑梗死患者。接诊医生立刻安排患者通过卒中“绿色通道”到CT(计算机层析成像)室进行头颅CT检查,同时紧急请求上级医院卒中中心组织专家会诊。新野县人民医院卒中中心专家团队立即前往新甸铺镇卫生院现场指导静脉溶栓治疗。治疗结束后,患者病情平稳,语言流畅,肢体功能基本恢复,可以下床活动。
    此次在新甸铺镇卫生院卒中单元进行的紧急静脉溶栓治疗效果满意,标志着新野县打通了卒中救治“起跑第一公里”。
    “基层医疗机构往往是广大急性卒中患者救治的第一站,是卒中救治网络的基础环节。进行规范化卒中救治单元建设,对于卒中患者的及时明确诊断、减少发病后早期救治延误、降低死亡率等具有重要意义。”林楠说,为了实施“心电、急救一张网”,建成全县医疗服务“15分钟救治圈”,实现“发现即干预、呼叫即接诊、上车即入院”,林楠认为必须下好“信息赋能”这步棋。
    近年来,新野县人民医院投资3500余万元,建成以全民健康信息为基础的医共体信息化平台,包括全员人口信息、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电子病历和基础资源等4个数据库,数字医共体与健康180项目、120应急指挥体系、公共卫生服务系统、中医药服务系统等数据互联互通,为医疗业务提供信息化支撑。
    在新野县,通过医共体信息化平台可以读取体检数据,进行综合分析研判,落实一级、二级预防。利用全县65岁以上老人的体检数据,对“五病”(高血压病、糖尿病、心脑血管病、精神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及高危人群进行分级分类分标管理。通过该平台,还可以直接查看乡镇辖区各村的慢性病患者分布情况。
    截至目前,医共体信息化平台累计完成远程影像5.2万例,远程心电6.37万例,远程会诊7073例。通过医共体信息平台,组建县、乡、村三级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团队270个,将23万户62万人的健康档案采集到医共体信息化平台;建立全程健康浏览器,全县所有医疗机构都可实时通过医共体信息平台访问居民健康信息。
    从“县级强”到“县域强”,新野县人民医院“二十大中心”建设工作步步深入见实效,实现医共体内上下贯通、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合作共赢。未来,新野县人民医院将以创建“三甲”医院、创建国内一流县域医疗中心为契机,强化问题导向,加大创新力度,着力打造管理更加规范、服务更加优质、保障更可持续的高质量县域医疗工作新局面,以扎实的工作不断增进人民群众健康福祉,为推动全省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作出贡献。

 

医院党委书记、院长林楠

 
2008-2012 YYWSB.COM All Right Reserved
医药卫生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