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冯金灿 通讯员 尹沅沅
不久前,在河南省人民医院心脏重症监护室(CCU),15岁男孩反复室颤20多次,心脏危如累卵……如何打赢这场极为艰难的“心脏保卫战”考验着河南省人民医院医务人员。 1月4日凌晨5时许,家人听到小樊卧室传来痛苦的呻吟声,一进门就看到小樊大汗淋漓、捂着胸口十分难受。家人立刻把孩子送到附近医院,急诊医生评估后,建议立即转诊至上级医院。家人带着小樊马不停蹄来到河南省人民医院,住进了一年前救过小樊一命的心血管内科二病区。 一年前,小樊因反复晕厥、意识丧失在省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就诊,主任医师楚英杰团队为他进行了皮下ICD(埋藏式心律转复除颤器)植入术。术后,小樊的症状得到了明显缓解。这一次,他们又直奔曾经救命的专家而来。 入院后,医务人员评估了小樊的病情后,小樊被转往CCU。CCU主任张静立即安排医务人员予以心电监护、吸氧,应用利多卡因等抗室性心律失常的药物。 突然,心电监护仪发出警报,患者出现室颤。病床上的小樊四肢抽搐、双眼上翻。医务人员立即为小樊进行电除颤。3秒后,患者自主心律恢复。几分钟后,患者再次出现室颤。医务人员再次为小樊进行电除颤,患者心律再次恢复。然而,棘手情况接踵而至,接下来的半小时,患者接连发生多次室颤。医务人员向家属下达病危通知书的同时,想尽办法为患者争取生的希望。 ECMO(体外膜肺氧合)成功上机后,患者情况一度好转,自主心律恢复。然而,随后患者室颤又反复出现,甚至有几次除颤后,自主心率仍未恢复。 医务人员分析,患者短时间内多次出现室颤,心脏可能产生了交感电风暴,心电极不稳定导致的恶性心律失常,可能使患者出现心源性猝死。除了心脏的问题,长时间气管插管、上ECMO等都使得患者自身的抵抗力进一步降低,“炎症风暴”也随之而来。 CCU医务人员多次组织科室内部、院内多学科及院外专家会诊,确保既要对症治疗,又要预防感染。 在张静的指导下,副主任医师杨自生多次调整抗心律失常药物,小樊反复室颤的情况终于有所好转。 通过医务人员的不懈努力,小樊的病情终于得到控制。1月10日,在充分评估患者病情后,ECMO顺利撤机,小樊也从昏睡中苏醒过来,并于近日顺利康复出院。 据张静介绍,早期复极综合征患者大部分没有明显症状,定期复查即可;有症状的患者通过用药或者手术植入ICD,也能取得很好的疗效。但是像小樊这样,早期复极综合征合并恶性心律失常持续数小时室颤的患者还比较少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