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如何预防节后综合征 |
|
□席 娜
春节假期结束上班后,因适应不了上班节奏的王丽(化名)满面愁容地来到郑州市第八人民医院,找到心理专家求助。 王丽告诉医生:“春节放假后,因为我没有感染新冠病毒,所以不敢出去。”况且,在家里是独生女的她,每天在父母的精心照顾下,除了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外,余下的时间几乎是睡觉,或上网聊天、看视频、打游戏。因此,不管是白天还是黑夜,对她来说,这个春节过得非常自由、快乐。 可是,春节假期结束后,她回到单位上班,立马精神不振:一是感到身体疲惫,提不起精神;二是坐立不安,心神不宁,食欲下降,经常失眠;三是没法进行正常工作,无法集中精力;四是想到每天8时需要准时坐在办公室里工作时,就感到郁闷、心情烦躁;五是想起上班,她就产生恐惧、焦虑情绪,感到烦躁不安。 “这是典型的节后综合征。”郑州市第八人民医院主任医师张中发说。其根本原因在于,在长假期间,人们娱乐玩耍,或外出旅游、走亲探友,休息的时间反而比平时上班时还少,作息时间和生活规律被打乱,扰乱了生物钟。同时,节日期间饮食无规律,许多人时常烟酒无度,暴饮暴食,造成营养搭配不均衡,以致身体器官“超负荷运转”,极易引起功能紊乱,虽然没有达到发病的程度,但是身体已经感到不适了。这样,长假结束后,人们一旦回到紧张的工作环境中,就容易身心失衡,出现各种亚健康症状,还容易诱发各种疾病。这种心理不适一般发生在上班的前几天,也有人会持续一周左右。 目前,春节假期已经过去了,许多人重新投入紧张工作中。但是,走进办公室的人,往往会发现自己提不起工作兴趣;坐在办公桌前,却不想工作,感到头昏、胸闷,总觉得身体疲惫、心情烦躁,不能集中精力工作。那么,如何应对节后综合征呢?张中发给出以下调整方法:一是体力恢复;二是心理恢复。身体恢复相对来说比较容易,比如经常步行、慢跑、做体操等,做一些使自己心跳加快、出汗的运动,让身心“动”起来,胃口也会调整到正常状态。对于心理方面的调整,首先,制订一个具体计划,比如节后的工作安排和工作目标;其次,主动找一些朋友了解一下各自的应对方法,聊天也是一种排解郁闷的方法;如果症状无法改善,就需要求助于心理医生了。 (作者供职于郑州市第八人民医院;本文由本报记者王婷整理)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