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刘永胜 通讯员肖利珍 张 静)日前,在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以下简称河科大一附院),通过多学科诊疗,医生最终找到了困扰患者的疾病“真凶”。 一名55岁的男性患者,在咳嗽咯痰、痰中带血一个多月后,来到当地诊所就诊。患者口服中西药加上输液治疗,症状无缓解。雪上加霜的是,患者开始出现双下肢水肿、血尿、皮肤紫癜。没几天,肿胀波及患者全身。患者在当地医院住院治疗,医生考虑为肾病综合征。医生对患者进行对症治疗,但效果不佳。 患者被转诊至河科大一附院景华院区肾脏内科。肾脏内科副主任常洁主持召开了疑难病例讨论会。会后,肾脏内科医生给予患者保肾、降尿蛋白、利尿、消肿治疗。为了找到病因,他们为患者进行了经皮肾穿刺活检术。根据患者的病理检查结果,他们初步诊断患者为冷球蛋白血症相关肾损害。他们对患者进行激素和免疫抑制治疗,并配合血浆置换等,患者的病情明显好转。 为了找到“真凶”,肾脏内科、血液内科、皮肤科、风湿免疫科、肿瘤内科、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等相关科室专家进行会诊。专家最终确诊患者患的是一种名为“华氏巨球蛋白血症”(瓦尔登斯特伦巨球蛋白血症)的罕见病。 明确诊断后,患者被转入河科大一附院景华院区血液内科。经过化疗,患者的病情得到控制,肾功能也恢复正常。 “医学是一门复杂的科学。很多时候,它既让人入迷,又令人困惑,甚至时常上演一桩桩‘谜案’!”常洁说,医生不仅要具有扎实的医学基本功,还要具有善于思考、勤于观察、永不满足的职业精神。 近年来,河科大一附院建立了内科疑难杂症多学科诊疗模式,集多学科专家之力,为患者制定个性化的诊疗方案,“剑指”罕见病、疑难病,为打破瓶颈寻找突破口,也为更多患者带来希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