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早产宝宝“闯关”记 |
|
早产宝宝“闯关”记 本报记者 刘永胜 通讯员 刘 冰 近日,在洛阳市妇幼保健院,一名出生时体重仅有750克的早产宝宝,经过新生儿科医务人员138天的不懈努力,出院时“长”到了3600克。 “今年6月,这个胎龄仅25周的宝宝出生。当时,宝宝只有成人巴掌大小,全身多器官发育不成熟,尤其是肺!”洛阳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主任李丽说。这名患儿是他们救治成功的胎龄最小的早产儿。当时情况紧急,医务人员要想帮助患儿活下来,必须先解决呼吸问题,否则患儿很快会面临呼吸衰竭。在患儿出生后第一时间,医生就把其送入重症监护室,让其住进暖箱,进行鸟巢式护理。李丽带领新生儿科医务人员迅速成立救治团队,为患儿开展一系列治疗。经过及时抢救,患儿终于闯过了“呼吸关”,在出生后的第118天脱离了呼吸机。 但是,除了“呼吸关”,患儿要闯的难关还有很多,比如“喂养关”。“患儿要想发育良好,营养必须跟上。但是,患儿实在太小了,喂奶量不得不从0.5毫升/6小时开始,之后逐步增加。医务人员克服困难,尽量保障患儿母乳喂养,促进其胃肠道发育。主管医生、重症监护室副主任医师李晓鹏说,在住院过程中,患儿还经历了消化道出血、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等,可以说一直在“闯关”。经过医务人员的不懈努力,患儿顺利“闯关”。 患儿出生后第120天,各项生命指标逐渐稳定,体重也比出生时增加了不少。最终,经过新生儿科医务人员138天的精心治疗和护理,患儿的体重从750克增至3600克。各项检查结果显示,患儿已经符合出院标准。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