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查看  第一版:要闻
PDF版查看  第二版:综合新闻
PDF版查看  第三版:临床荟萃
PDF版查看  第四版:河南医政
PDF版查看  第五版:中医要闻
PDF版查看  第六版:视界
PDF版查看  第七版:临证
PDF版查看  第八版:杏林
 
第七版:临证
 上一版    下一版  
辨证论治肿瘤疾病两则
清胃散加减治疗口臭
医院药学部怎样才能高质量发展
治高脂血症方
运用乌肝汤化裁治疗玻璃体混浊
1
11 1 2022年9月6日 星期二 目录导航 1
 上一期   下一期 
1
  辨证论治肿瘤疾病两则
 


□邵梦扬

案例一
    殷某,男,60岁,右肺腺癌10个月,术后放疗和化疗后。
    首诊:患者因咳嗽、胸闷在某医院做CT,检查结果显示:右肺上叶占位;穿刺活检病理结果显示:腺癌可能。遂在该院进行化疗治疗。两周后,患者检查纵隔淋巴结缩小,进行手术病灶切除。术后病理诊断:右肺上叶腺癌。术后恢复可,无明显咳嗽胸闷症状,治疗后体质较差,易感冒,为寻求进一步治疗到笔者所在医院就诊。
    现症:阵咳,咯白色黏痰,量较多,乏力,纳可,夜寐一般,二便正常,舌质淡暗,体胖,边有齿痕,苔白厚腻,舌下络脉粗,脉沉细。
    辨证:气虚血瘀为主。
    既往史:大量烟酒史40余年,慢性支气管炎史10余年,甲亢7年,已治愈。
    处方:黄芪30克,白术15克,茯苓30克,赤灵芝15克,炙百合30克,怀山药30克,川芎15克,益母草30克,鸡血藤30克,当归12克,三七粉5克(另冲),熟薏苡仁30克,白花蛇舌草30克,杏仁10克,陈皮12克,焦三仙(焦麦芽、焦山楂、焦神曲)各20克,大枣6枚,生姜3片。共7剂。水煎服,每天1剂,早、晚分服。
    二诊:患者服药后咳嗽基本消失,无痰。但感觉乏力,睡眠可,二便正常,舌质淡暗,舌体胖,边有齿痕,苔白厚腻,脉沉细。守上方,去当归、杏仁,加党参15克,猫爪草30克,猪苓30克。共12剂,水煎服,每天1剂,早、晚分服。
    三诊:患者服药后仍感觉乏力,睡眠差,余无明显不适,纳可,二便正常,舌质淡暗,舌体胖大,边有齿痕,苔白厚腻,脉沉细。
    处方:黄芪30克,白术15克,云苓30克,赤灵芝15克,炙百合30克,怀山药30克,川芎15克,益母草30克,鸡血藤30克,党参15克,三七粉5克(另冲),熟薏苡仁30克,白花蛇舌草30克,猫爪草30克,陈皮12克,焦三仙各20克,大枣6枚,生姜3片,猪苓30克,薤白30克,瓜蒌15克。共15剂,水煎服,每天1剂,早、晚分服。
    四诊:患者情况基本可,仅睡眠不佳,大便黏腻不爽,小便频,舌淡红边有齿痕,苔薄白,左寸关尺脉弱。
    处方:蒸黄精15克,枸杞子30克,辽五味30克,菟丝子30克,夏枯草30克,丹参30克,炙远志15克,石菖蒲15克,炒枣仁30克,怀牛膝15克,刺五加30克,红景天15克,珍珠母30克,生薏苡仁30克,熟薏苡仁30克,土茯苓30克,白花蛇舌草30克,猫爪草30克,茯神15克,知母12克,黄柏15克,败酱草30克,焦三仙各20克,甘草10克。共15剂,水煎服,每天1剂,早、晚分服。
    五诊:患者神志清,精神可,偶有胸闷气短,无咳嗽,纳可,睡眠差,大便溏,小便频,舌质淡暗,体胖,边有齿痕,苔薄白,脉弦,尺脉稍弱。
    处方:白术15克,白茯苓30克,生薏苡仁30克,熟薏苡仁30克,太子参30克,怀山药30克,赤灵芝15克,川芎15克,丹参30克,黄连12克,阿胶10克(烊化),郁金12克,益智仁15克,肉苁蓉20克,土茯苓30克,白花蛇舌草30克,石见穿20克,山慈菇6克,浙贝母15克。共15剂,水煎服,每天1剂,早、晚分服。
    六诊:患者复诊主诉近期偶尔会咯黑痰,睡眠一般,舌淡,苔白滑,脉弦细。
    处方:黄芪30克,白术15克,防风9克,赤灵芝15克,茯苓20克,生薏苡仁30克,熟薏苡仁30克,川芎20克,酸枣仁30克,珍珠母30克,夜交藤30克,石韦30克,白花蛇舌草30克,杜仲15克,陈皮10克,益母草20克,炙百合30克,山药30克,山慈菇10克,厚朴15克,猪苓30克,阿胶10克(烊化)。共15剂,水煎服,每天1剂,早、晚分服。
    按语:中医学认为,肺为娇脏,主气司呼吸,主宣发肃降、通调水道。笔者认为,肺为娇脏,更容易受到外邪的侵袭,每逢肺癌患者来诊,必问其既往生活史,是否经常接触污浊空气、抽烟等,在人体正气虚弱或肺气虚时,吸入外界致病邪气入侵犯肺,引起肺气壅遏,进而出现气滞气郁,气郁不畅血液鼓动无力而出现血瘀。又因肺为水之上源,主宣发肃降,通调水道,因此当有肺气虚或者外邪侵入时,常见痰湿蕴结之象。病久则实邪伤正,又可见阴虚热结,气阴两虚等全身衰竭之候。《杂病源流犀烛》中记载:“邪积胸中。阻塞气道,气不得通,为痰……为血,皆邪正相搏,邪既胜,正不得制之,遂结成形而有块。”总之,笔者认为,肺癌是因外感邪毒、内伤气血而引起正虚于内、邪实于外的本虚标实证。虚为整体性的,实为局部性的,实则主要表现为气滞血瘀、痰凝毒聚;虚则表现为肺气虚、肺阴虚。
    该患者经过四诊合参,以气虚血瘀为主,确定益气活瘀为治疗原则。方中以黄芪、灵芝、山药补肺气;同时以白术、茯苓、大枣健脾益气,蕴培土生金之意,共奏益气之效;川芎、益母草、鸡血藤、当归、三七粉活血化瘀兼有补血养血之功,其中川芎为血中之气药,既能活血化瘀,又能行气止痛,使气行则血行;陈皮、杏仁宣降结合调理肺部气机;土茯苓、白花蛇舌草、猫爪草、山慈菇、浙贝母解毒化痰散结;焦三仙辅助消化。
    纵观全方,以扶正为主、祛邪为辅。扶正以补肺气兼补脾气为主,《难经》中记载:“虚则补其母,实则泻其子。”肺气虚,在补肺气的同时,补肺之母脾,以达培土生金之效。祛邪则根据病情行气活血、清热解毒、化痰散结。
案例二
    侯某,男,52岁,胃癌术后1年多,升结肠转移术后近20天。
    首诊:患者因胃部不适,到某医院进行胃镜检查,诊断结果为胃窦部低分化腺癌,并进行了胃癌切除手术,术后病理检查同前。术后患者全身化疗3个周期(具体不详),耐受差,改口服卡培他滨片4周期,治疗5个月后患者出院。患者8个月后复查发现结肠肝区占位,在该院进行了手术,但由于粘连严重,不能切除,术后病理同前。
    现症:乏力,食后腹胀,时有右下腹痛,口苦,睡眠可,二便正常,舌质淡暗,舌体偏胖,苔黄腻,脉沉细。
    辨证:为湿瘀内阻。
    治宜:健中祛湿、化瘀散结。
    处方:党参15克,焦白术12克,白茯苓30克,八月札30克,生薏苡仁30克,熟薏苡仁30克,白头翁30克,无花果30克,藤梨根30克,石见穿15克,珍珠菜15克,白英15克,广木香10克,刀豆子30克,厚朴12克,枳实12克,炒延胡索12克,砂仁10克,白蔻仁10克,郁金12克,土茯苓15克,焦三仙各20克,鸡内金20克。共7剂。水煎服,每天1剂。
    二诊:患者精神较前有明显好转,乏力症状改善,饮食量有所增加,睡眠可,小便正常,大便通畅,舌质淡红,苔黄,脉沉细。守上方去白英、广木香、砂仁、郁金、土茯苓。共7剂。水煎服,每天1剂,早、晚温服。
    三诊:患者精神较好,无明显乏力,食欲改善,食后腹胀,二便正常,睡眠差,舌质淡暗,舌体胖大,苔薄黄腻,脉沉细。
    处方:太子参30克,生白术15克,白茯苓30克,广木香15克,春砂仁15克,白豆蔻15克,川朴12克,炒枳实15克,八月札30克,炒延胡索15克,香附12克,鸡血藤30克,白头翁15克,无花果15克,翻白草15克,藤梨根30克,鸡内金20克,莱菔子20克,焦三仙各20克。共7剂。水煎服,每天1剂,早、晚温服。
    四诊:患者神志、精神佳,纳可,食后腹胀症状有明显改善,口干,口苦,多梦,小便可,大便干,偶觉右下腹闷痛,舌质淡暗,脉弦细。守上方加石斛20克,柏子仁30克,酸枣仁30克。共15剂。水煎服,每天1剂,早、晚温服。
    五诊:患者腹胀、纳差、睡眠质量有所好转,二便正常,口干,右下腹可触及直径约4厘米的包块,质地中等,左颌下可触及肿大淋巴结,舌质淡红,舌下静脉粗,苔黄腻,脉弦细。
    辨证:脾虚湿盛伴血瘀。
    治宜:健脾利湿、活血化瘀。
    处方:生黄芪15克,生白术12克,白蔻仁15克,刀豆子30克,白扁豆30克,厚朴12克,炒枳实15克,炒莱菔子30克,肉苁蓉30克,草决明30克,白头翁30克,无花果30克,石见穿30克,白英15克,蛇莓30克,生薏苡仁30克,鸡血藤30克,炮山甲2克(另冲),八月札30克,延胡索15克,甘草10克。共7剂。水煎服,每天1剂,早、晚温服。
    按语:笔者认为,胃癌是多种病因综合作用的结果,机体在多种病因的作用下,产生一系列病理变化,出现痰浊、瘀血,进而凝聚成块,发为胃癌。无论何种病因,均先导致痰凝或血瘀而后发病。痰湿和瘀血是“第二病因”,是机体病变过程中的病理产物。这种病理产物不仅可以使原有病情加重,还能进一步导致多种疾病。正如《黄帝内经》中记载:“六俞不通,温气不行,凝血蕴里而不散,津液涩渗,着而不去,而积皆成矣。”
    明确提出积聚的产生是痰湿、瘀血直接作用的结果。《丹溪心法》中记载:“凡人身上中下有块者多是痰。”
    结合患者现在的症状,以及舌脉等辨证为湿瘀内阻,确立健中祛湿、化瘀散结的治疗原则。方中以党参、白术、茯苓、黄芪、薏苡仁、白扁豆等健脾益气利湿;以厚朴、砂仁、白蔻仁等化湿;以郁金、鸡血藤、石见穿活血通络;以白头翁、藤梨根、无花果、翻白草、白英等清热解毒,尤其是无花果、白头翁、藤梨根、翻白草等4味药是治疗肠癌常用药;以八月札、土茯苓、珍珠菜、蛇莓散结;以焦三仙、山楂、鸡内金、莱菔子等助消化,使气血化生有源。
    偶有多梦可用柏子仁、酸枣仁养心安神等。纵观整个治疗过程,以及遣方用药,即笔者提出的“三观指导下全方位综合治疗癌症”的方法,以扶正祛邪为总纲,扶正尤以固护后天脾胃为主,兼顾五脏,同时适当调理气血、化疾利湿、软坚散结、清热解毒等。
     (作者为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

 
2008-2012 YYWSB.COM All Right Reserved
医药卫生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