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查看  第一版:要闻
PDF版查看  第二版:综合新闻
PDF版查看  第三版:专版
PDF版查看  第四版:专版
 
第二版:综合新闻
 上一版    下一版  
弘扬“伟大建党精神” 培养新时代医学人才
推进县域医共体建设
医务人员向群众宣讲甲状腺疾病防治知识
集采后 心脏起搏器降至1.8万元
1
11 1 2022年4月23日 星期六 目录导航 1
 上一期   下一期 
1
  弘扬“伟大建党精神” 培养新时代医学人才
 

弘扬“伟大建党精神” 培养新时代医学人才
新乡医学院三全学院党委副书记 吕 莎

   健康所系,性命相托。对于医学院校来说,深刻领悟“伟大建党精神”的科学内涵,正确把握教学重点,创新探索融合路径,将“伟大建党精神”融入医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在医学生中大力传承和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对于全面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构建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培养具有新时代医学人才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提高站位 深刻领悟“伟大建党精神”的科学内涵

   2021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首次提出并深刻阐释了“伟大建党精神”,指出“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这是对党的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一次更加系统、更加深入的认识和创新。“伟大建党精神”内涵丰富,意义重大,从4个方面构成了一个系统化、科学化的理论体系。
    坚持真理、坚守理想是“伟大建党精神”的动力之源。自成立之初,中国共产党便把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和行动指南,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共产主义的执着追求,已经熔铸成为政治灵魂,成为共产党人经受任何风险考验的精神支柱。对中国共产党来说,马克思主义就是需要坚持的真理,是取得革命、建设、改革和新时代的伟大成就的“制胜法宝”;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共产党人要坚守的理想,是千千万万共产党人为之挺身而出、舍生忘死、无私奉献的“力量之源”,没有马克思主义科学真理的指导,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理想便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践行初心、担当使命是“伟大建党精神”的政治本色。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前赴后继、英勇奋斗的根本动力。从建党之初的50多名党员到现在的9500多万名党员,中国共产党经历了艰难坎坷的发展壮大之路。正是因为这些共产党员始终坚守“为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我们党才能领导人民不断克服困难,取得胜利。相反,如果共产党员忘记了自己的初心和使命,在工作中就会缺乏理想信念,面对困难就会退缩逃避,所以初心不能忘、使命要勇担当,这是对一个共产党员最基本的要求。
    不怕牺牲、英勇斗争是“伟大建党精神”的精神品格。不怕牺牲是对理想信念的执着追求而迸发的一种大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据不完全统计,自中国共产党成立至新中国成立28年间,370多万名共产党员为革命献出了宝贵生命。正是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发扬不怕牺牲、英勇斗争的品格,我们党才成功战胜了国民党反动派、日本帝国主义的围追堵截,顺利解决了影响近代中国命运的国力羸弱的痼疾,带领中华民族走进独立自主、国富民强的崭新时代。
    对党忠诚、不负人民是“伟大建党精神”的价值归属。绝对忠诚于党、不负人民是共产党员必备的政治品格。很难想象,一个对党不忠、心中无民的人会给党造成多大的影响和损失。正是由于中国共产党任何时候都把人民利益放在心中的最高位置,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才团结带领人民取得了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非凡成就,现在又踏上了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的赶考之路。可以说,中国共产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只有赢得了人民的信任和支持,始终坚持人民立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才能最终实现。

 

目标明确 正确把握“伟大建党精神”的教学重点

   “医学生誓言”高度概括了对医学生的综合素质要求,除了专业知识、创新能力外,还涉及政治素质、道德品质、人文素养等精神品质的要求。“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经验的高度凝练和概括,必须把“伟大建党精神”融入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为国家和人民培养适应新时代需求的高素质医学人才。
    用“伟大建党精神”坚定医学生的理想信念。大学阶段是培养人生价值观的关键时期,必须抓住这个重要的“拔节孕穗期”因势利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伟大建党精神”蕴含着数量众多且内涵丰富的哲理和事例,能够为医学生提供精神指引和力量滋养,激励他们将守护人民生命健康安全作为个人的理想追求,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有机统一。
    用“伟大建党精神”强化医学生的道德修养。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要培养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包括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思想感情和行为习惯。对医学生来说,不仅要有医德、守公德,更要“有大德”,在学校期间就必须加强思想政治素质的培养和教育,以“伟大建党精神”为内在逻辑,学习焦裕禄、孔繁森等优秀共产党员的先进事迹,不断激发医学生对党、祖国和人民的深厚感情。
    用“伟大建党精神”涵养医学生的家国情怀。一个没有家国情怀的青年人,是根本不可能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在民族生死存亡的危难关头,一大批具有家国情怀的中国共产党人挺身而出,挽救国家和人民于水火之中,正是这样的家国情怀孕育出了“伟大建党精神”。医学生要学习领会“伟大建党精神”中蕴含的家国情怀,把对国家和民族的深厚感情转化为对患者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做一个全面发展的好医生。
    用“伟大建党精神”培育医学生的奋斗精神。自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成千上万医务工作者白衣为甲逆向而战,由此生发的“伟大抗疫精神”是“伟大建党精神”在新时代背景下的发展和深化。我们要在医学生的思想政治课中融入伟大抗疫精神,引导医学生树立不怕牺牲、英勇斗争的革命情怀,以及深入一线救死扶伤的责任担当,为医学生未来的职业生涯注入精神动力。

 

积极探索 把“伟大建党精神”融入思想政治教育

   加强队伍建设,修炼教师“真功夫”。“伟大建党精神”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宝贵资源,但是能取得怎样的教学效果,关键要看教师的能力和水平。因此,高校思政工作者一定要深刻理解“伟大建党精神”的科学内涵,加强对百年党史的学习与研究,最终结合个人的施教内容、学生的接受习惯进行科学合理、生动有趣的融合,全面提升对学生的影响深度和效果。
    创新教学方法,发挥课堂教学“主导力”。课堂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要把“伟大建党精神”融入课程教学,就是要结合每门课程的特点进行有机融合,形成将“伟大建党精神”融入课程教学全过程的体系与方法。比如,要想融入《形势与政策》课堂,就要首先讲清楚中国共产党在不同阶段的理想目标,进而帮助学生正确理解当下“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交汇的时代背景和历史使命。
    用活教育形式,打造实践教学“好手段”。为了推动“伟大建党精神”更好地融入实践教学中,必须精准选择能够充分体现“伟大建党精神”的实践载体,可以在校内外红色教育基地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在开展活动前一定要加强策划,注意活动形式的创新性、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实践载体的多样性等问题,从而提高“伟大建党精神”对学生的吸引力和感召力。
    融入职业规划,上好职业生涯“好底色”。思想政治教育对大学生来说意义重大,将“伟大建党精神”融入思想政治课,要注重融入大学生的职业规划,只有这样才能将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最大化。比如,在低年级时,加强大学生“伟大建党精神”内涵的教育与引导;中年级时,鼓励大学生将个人奋斗目标与国家的命运与发展联系起来;高年级时,则引导大学生扎根基层,在普通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成绩。通过目的明确、循序渐进的教育与引导,把“伟大建党精神”融入医学生的血液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图片由新乡医学院三全学院提供)

 
2018-2020 YYWSB.COM All Right Reserved
医药卫生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