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金森病合并抑郁症的诊疗体会 □马云枝
随着对帕金森病研究的逐步深入,笔者在临证时,注意到帕金森病患者除了运动功能障碍之外,多合并抑郁症、焦虑症等非运动症状。这些非运动症状是致残的主要原因,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了诸多困扰,严重影响临床疗效和患者的生存质量。为此,笔者查阅大量文献,并结合流行病学调查研究证实,帕金森病非运动症状多发的是神经精神症状,发生率为87.5%。 因早期症状缺乏特异性,发生率高、识别率低、个体差异大,目前临床上缺乏特效的药物及治疗方法,主要是以对症治疗为主。结合多年诊疗经验,笔者建议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积极发挥中医学辨证论治理论体系的优势,探寻中医药治疗非运动症状的方法。比如早期单纯运用中药治疗,改善非运动症状,延迟西药应用时间;中期、晚期中西医并用,减轻西药不良反应、延缓病程进展,弥补单纯西药治疗的疗效衰减、不良反应、并发症等诸多不足之处。笔者现将临床上常见的兼证论述如下: 帕金森病合并抑郁症。抑郁是帕金森病神经精神异常中最常见的症状,患者发病年龄越早抑郁发病率也越高。抑郁是促进帕金森病进展的一个危险因素,也是导致患者生活质量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在临床诊疗过程中,笔者发现帕金森病患者合并精神症状的发生率高,其中抑郁症最为常见。于是,笔者带领团队对其病因病机进行了深层次探究后,提出帕金森病合并抑郁症属于中医学“郁证”范畴,多因肢体震颤、行动迟缓等因素,致使自理能力逐渐丧失。因其病程长,致残率高,患者易产生情绪低落、郁闷、兴趣缺乏、胸胁胀痛等现象,久之,导致肝失疏泄,脏腑阴阳气血失调发为郁证。抑郁症是颤证的兼证,即“因病致郁”。 患者生病后,因社交活动减少、生活自理能力受限等因素,诱发情感障碍,失去对生活、工作的信心。若失治或误治,日久可致气机运行不畅,血瘀痰湿火毒内生,心神不宁,变证丛生。早在《古今医统大全》就有相关论述“郁为七情不舒,遂成郁结,即郁之久,变病多端”。因此,其既有情志不舒畅等诱因,又有痰湿瘀火互结、扰及心神的病机特点,在治疗上应针对病因病机辨证施治,以畅达气机,疏肝解郁为基本治则,并根据痰郁、血郁、湿瘀、食郁、火郁等程度不同而随证治之。 治疗帕金森病合并抑郁症,笔者运用柴胡疏肝散加减化裁,全方共奏疏肝解郁、畅达气机之功,可取得预期治疗效果。同时,笔者时常联用抗抑郁药艾司西酞普兰片治疗该病,可显著改善患者的躯体化症状,进而取得预期疗效。 (作者为第五批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河南省首届名中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