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查看  第一版:要闻
PDF版查看  第二版:动态
PDF版查看  第三版:洛阳新闻
PDF版查看  第四版:卫生监督
PDF版查看  第五版:基层卫生
PDF版查看  第六版:乡村视角
PDF版查看  第七版:诊治参考
PDF版查看  第八版:乡医课堂
 
第七版:临证
 上一版    下一版  
胆宁汤治疗胆石症
虫咬皮炎的防治
常用腧穴的定位与操作
瘟疫辨治用药心悟
1
11 1 2021年8月24日 星期二 目录导航 1
 上一期   下一期 
1
  瘟疫辨治用药心悟
 


□王立忠

   2021年夏天,河南水灾未平,新冠肺炎疫情又再次暴发。人和自然界息息相关,笔者认为新冠肺炎疫情的反复与当前的季节和水灾有着密切的关系。相关专家认为此次疫情属于中医的“温病、瘟疫”范畴。

   瘟疫是感受时令疠气所导致的具有发病急、传染性强,同时波及人数众多、范围广等特点的一种急性传染病。
    中医认为,疫情防控治疗要根据每个患者的病情辨证施治。虽然新冠肺炎患者都是因为接触了共同的传染源,有着相似的症状表现,但每个人的发病原因,体质强弱不同,感受疫毒后转归不同,辨证用药亦不相同。中医常说:“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患者感染毒邪后不一定立即发病,亦可能在体内潜伏一段时间,因此温病学说中有“伏邪”“邪伏膜原”等说法。中医治疗要认真辨证分析,才能找出有效的治疗方法,获得满意的疗效。
    根据此次疫情发生的季节及当下的气候特点,笔者认为应属“湿温疫毒”范畴。结合多年临床经验,拟以下治疗方药:
    方一:藿香10克,厚朴10克,石菖蒲10克,黄芩6克,桔梗10克,通草6克,青蒿15克,生薏仁30克,白蔻仁10克,滑石30克,连翘15克。
    用法:水煎,每天1剂,分两次温服。
    功效与适应证:宣畅气机,通利湿热,用于早期湿温初起,或暑邪在气,分头痛身重,面色淡黄,胸脘痞闷,或午后身热,不渴,舌苔白腻,脉滑濡。
    加减变化:若湿热重者,加栀子10克,生石膏30克。
    方二:银花30克,连翘30克,桔梗10克,牛蒡子9克,薄荷6克,竹叶6克,荆芥10克,淡豆豉10克,甘草6克。
    用法:水煎,每天1剂,分两次温服。
    功效与适应证:解表宣肺,清热解毒,发病早期,发热,口渴,有汗或无汗,头痛,咳嗽,咽痛,舌尖红,苔薄黄,脉浮而数。
    加减变化:若咳嗽较重者,加杏仁10克,川贝母10克,宣肺止咳化痰;热甚者,加栀子10克,黄芩10克,以清解内热。加减变通,因症状灵活掌握。
    方三:黄芩10克,黄连10克,玄参12克,连翘15克,板蓝根10克,马勃6克,牛蒡子6克,薄荷6克,陈皮6克,甘草6克,僵蚕6克,升麻5克,柴胡10克,桔梗6克。
    用法:水煎,每天1剂,分两次温服。
    功效与适应证:清热解毒,疏散风邪。用于风热疫毒上攻头面。症见恶寒发热,头面红肿疼痛,咽喉不利,舌燥口渴,舌红苔白兼黄,脉浮数。
    加减变化:若便秘者加大黄6克;气虚者,加党参10克。
    方四:麻黄8克,杏仁9克,生石膏30克,甘草6克,炒苏子12克,炒莱菔子12克,炙紫菀12克,炙冬花12克,地龙10克,连翘12克。
    用法:水煎,每天1剂,分两次温服。
    功效与适应证:宣泄郁热,清肺平喘。用于外感风热,身热有汗或无汗,咳嗽气喘,舌质淡,苔薄黄,脉滑数。
    加减变化:若高热,加黄芩10克,栀子10克,金银花15克;若痰黄,加天竺黄10克,川贝母10克;胸痛,加郁金10克,瓜蒌12克。
    方五:犀角6克(用水牛角替代,研粉冲服),生地黄15克,玄参9克,竹叶9克,麦门冬9克,丹参9克,黄连5克,银花9克,连翘9克。
    用法:水煎,每天1剂,分两次温服。
    功效与适应证:清营透热。多因素体阴虚,温热毒邪深伏久郁,病发营分而形成。营气通于心,因此营分的病变除营血本身受病外,主要表现在心包或心(脑)症状,以舌绛、心烦、身灼热痛甚为特征,加减变化。
湿热证辨治的用药规律
    湿热病的病变过程,临床上除感邪后,邪伏膜原,瘀阻于内所表现的邪伏膜原证外,其整个发展规律具体可以分为上焦阶段、中焦阶段、下焦阶段3个病程。曹炳章说:“湿即气也,气化则湿化……在上焦则化肺,在中焦则化脾气,在下焦则化膀胱之气。”同样是湿热证,有湿重于热和热重于湿之分,在疾病的不同阶段湿热也可以相互转化,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准确辨证来决定清热与祛湿药物的比例。其用药规律如下:
邪伏膜原
    症见:头闷肢重,恶寒身热,足冷,脘痛呕恶,舌苔白腻,脉濡。
    代表方剂:达原饮。宣透膜原,疏解邪结,化疟泄热,解秽逐湿。
    方药:槟榔6克,厚朴6克,知母6克,黄芩3克,甘草3克,常山6克,青皮5克,石菖蒲3克。
湿热犯表
    症见:身热、恶寒、肢冷,头昏重,胸脘痞闷,口不渴,小便短黄,苔白腻,脉濡缓。
    代表方剂:加减藿香正气散。芳香化浊,宣气透表。
    方药:藿香10克,佩兰9克,青蒿6克,荷叶6克,苏叶5克,大腹皮5克,茯苓皮6克,半夏6克,陈皮5克,厚朴6克,淡豆豉9克,金银花9克,竹叶6克。
    加减变化:身重者,加秦艽10克,薏苡仁15克以清经络湿热而止痹痛;湿重者,加杏仁9克,薏苡仁9克,茵陈9克以化气除湿;热重加山栀9克、黄芩9克以清热;痞闷呕逆重者,加石菖蒲6克,竹茹9克,半夏10克以化浊开窍、降逆止呃。
湿重于热
    症见:身热不扬,午后热增,脘闷,头目胀痛,体倦乏力,大便不爽,舌苔白厚腻,脉濡缓。
    代表方剂:三仁汤。宣畅气机,清利湿热。
    药用:杏仁9克,薏苡仁20克,白蔻仁6克,半夏9克,厚朴8克,滑石20克,通草6克,竹叶9克。
    加减变化:脘痞身重者,可加石菖蒲10克,青蒿10克,秦艽10克;热甚者,加黄芩8克,栀子10克,石膏30克。
湿热并重
    症见:身壮热,午后重,汗出浊臭,头目眩晕而痛,口苦浊秽,烦渴,胸腹热闷,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腻少津,脉弦数。阳明热盛,邪从热化。
    治宜:苦寒清热行气化湿。
    代表方剂:王氏连朴饮。
    方药:黄连6克,淡豆豉9克,厚朴6克,半夏10克,石菖蒲6克,芦根12克。可酌情加入佩兰6克,白蔻仁6克,通草6克,滑石20克以加强芳香渗湿作用,使湿热同清,无所留恋。
    以上是笔者根据多年临证经验,参考历代医家治疗瘟疫的方药总结而成,对治疗及预防当前流行的新冠肺炎疫情有所裨益,仅供参考。
     (作者供职于河南省中医院)

 

 
2008-2012 YYWSB.COM All Right Reserved
医药卫生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