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查看  第一版:要闻
PDF版查看  第二版:动态
PDF版查看  第三版:管理论坛
PDF版查看  第四版:卫生文化
 
第一版:要闻
 下一版  
戴柏华:从严从紧从细从实强化院感防控
省卫生健康委调研组到鹤壁调研汛后防疫消杀工作
院感防控管理不力立即问责
河南抓好政策落实 保护关心爱护医务工作者
救治点里的那些暖心事
加强中医医院集中治疗区域感控 河南明确6项要求
百年华诞同筑梦 医者担当践初心
1
11 1 2021年8月19日 星期四 目录导航 1
 上一期   下一期 
1
  救治点里的那些暖心事
 

救治点里的那些暖心事
本报记者 丁 玲  通讯员 田 培  文/图

自8月6日,按照郑州市疫情防控指挥部要求,河南省人民医院、郑州市中心医院等单位派出的14支医疗队赶赴郑州阳城医院执行任务。郑州市疫情防控指挥部阳城医院救治点成立临时领导机构,全面协调接受郑州市第六人民医院转运病人近400名。目前,院区疫情防控、患者救治有序进行,一幕幕暖心故事在这里上演。
隔离不隔爱
“我们都是你的亲人”
刚抵达郑州阳城医院时,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接管的病区里,有一个7岁男孩,由于父母不在身边,孩子极度内向,刚开始根本不愿意与任何人沟通。孩子太小没有手机,无法与家人沟通,病区护士长就用科室手机每天定点让孩子与家人进行视频。阳城医院安置点医务人员和孩子做游戏,教孩子用勇气打败“新冠”这个敌人(如图)。几天后,孩子能主动说“谢谢伯伯”“谢谢阿姨”。
遇到不爱吃饭的孩子,医务人员就一口一口地喂;对于爱哭的孩子,他们就协调来故事书,帮孩子转移注意力;还有几个年龄较小的孩子,医务人员就照顾他们洗漱、整理内务。
在救治点里,年龄最大的患者已经91岁,生活无法自理。郑州市中心医院医疗队的医务人员每天像对父母一样照顾着老人的饮食起居。与家属保持电话、视频沟通,慢慢的,老人脸上的笑容多了,家属们也放心了。
在这里,医务人员最常说的就是:“患者的亲人不在身边,我们就是患者的亲人。”
抗疫无贵贱
“我们不觉得委屈”
疫情发生后,医院感控成了重点工作。在公众视线之外,有一群默默奋战在“高危地带”的人,他们清理垃圾、消杀厕所、处理医疗废物……用自己的双手守护着救治点的卫生安全。这群人年龄最大的64岁,最小的20岁。在烈日酷暑下,他们穿着厚厚的防护服,每天要处理近1500公斤医疗废物。刚开始没有电瓶车,他们就用小推车推,在距离一公里的医疗废物暂存点每天往返20余次,双手起满水泡。
他们中有急诊科医师、康复治疗师、骨科大夫……都是在疫情暴发后主动递交请战书,积极报名成为消杀队队员。
当问起“你们是医生,干这些事情不觉得委屈吗?”他们回答:“一点儿也不委屈,这些工作总要有人去做,那就我们来吧!”
专家联合保障
“尽全力守护患者健康”
在病区里,有个18岁的男孩,2个月前在新疆被确诊肺结核,之后出现结核性脑膜炎,症状逐渐加重,一个月前转诊至郑州市第六人民医院重症监护室,后来因疫情转移至隔离点,目前患者仍有意识障碍和间断发热。隔离点立即组织河南省人民医院重症医学专家邵换璋、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呼吸内科专家葛须鑫、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结核病专家张会强、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呼吸内科专家禹彩霞为患者联合查房,会诊后确定治疗方案。
大家纷纷表示:“尽全力守护患者安全,让患者尽早尽快恢复健康。”
他们是医生、是护士,更是患者的“父母”“子女”和“兄弟姐妹”……救治在继续,医疗队员们与患者之间的暖心事也在继续。

 
2008-2012 YYWSB.COM All Right Reserved
医药卫生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