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查看  第一版:要闻
PDF版查看  第二版:动态
PDF版查看  第三版:临床荟萃
PDF版查看  第四版:卫生监督
PDF版查看  第五版:基层卫生
PDF版查看  第六版:乡村视角
PDF版查看  第七版:专版
PDF版查看  第八版:乡医课堂
 
第一版:要闻
 下一版  
志愿者接种新冠疫苗前踊跃献血
河南援疆力量,带动哈密放射治疗提质升级
省卫生健康委慰问驻上蔡工作队和困难群众
河南降低新冠病毒核酸检测费用
今年第一批新增和修订医疗服务价格项目确定
河南分类开展妇幼保健机构绩效考核培训
1
11 1 2021年2月4日 星期四 目录导航 1
 上一期   下一期 
1
  河南援疆力量,带动哈密放射治疗提质升级
 

本报记者 刘 旸  文/图

许刚指导放疗

 

转眼间,河南省肿瘤医院放疗科副主任医师许刚在哈密市工作已经半年多了。2020年4月,他作为河南省“组团式”援疆医疗专家来到哈密市第二人民医院(哈密市肿瘤医院),担任放疗科主任。
半年来,哈密市第二人民医院放疗科团队在许刚的帮助下,开展立体定向放疗、远程放疗、人工智能靶区及危及器官的自动勾画、信息化平台的应用、图像融合技术、乳腺癌保乳术后大分割照射等7项新技术,为200多位癌症患者实施放射治疗3716次,照射野达24456个。
储备中坚力量
2017年成立的哈密市第二人民医院放疗科是哈密市唯一的放疗科。许刚来到这里后,第一时间同科里的4名医生、2名物理师、3名技师、9名护士沟通、交流,想把放疗科发展成区域内的“领头羊”。
“最大的问题是缺少中坚力量,临床骨干少,年轻人还不能独当一面。老专家一旦离开,科室立马陷入瘫痪状态,这是绝对不行的。”许刚说。
于是,许刚尽全力培养年轻医生。
靶区勾画(即勾画出射线照射的区域,以及周围需要保护的正常器官)是放疗的基础,年轻医生们都不会,许刚带着他们从零开始,为各自负责的患者勾画靶区。
放疗科是年轻科室,护士们大多来自其他科室,不熟悉放疗患者的护理。许刚要求护理人员参加每周一、周四的“大查房”,和医生们一起探讨患者的病情。
每周一,许刚会确定一个教学主题,让放疗科全体人员查资料、自主学习;在周五的“头脑风暴”分享课上,每个人分享所学所想,培养学习思维及科研思路。
最近,许刚又带着科室人员筹备申报科研项目。“这是科室前所未有的工作,一切都可以从零开始,即使慢慢走,只要一直前进就好。”许刚说。
拓展新技术
参与援疆工作以来,许刚常说,他的工作是建立在前几批“组团式”援疆医疗专家的基础上的。
2020年,河南省肿瘤医院与哈密市第二人民医院之间建立起远程放疗,让河南省肿瘤医院的专家们参与哈密患者的诊疗工作。
在这样的支持下,哈密市第二人民医院开展了人工智能临床靶区和危及器官自动勾画技术。许刚介绍说,这项技术可以智能化分析医学影像和放疗靶区的大数据,将原本一两个小时的人工勾画时间缩短为1分钟,加上医生后期的修改时间,合起来不过5分钟,靶区勾画精度可达95%以上。
以往,哈密市第二人民医院一直采用纸质放疗处方单。河南省肿瘤医院为哈密市第二人民医院建立了放疗信息平台,将原来的纸质处方变成网络数据,不但缩减了医生工作量,也大大方便了患者。
放疗科应用图像融合技术,将核磁共振和CT影像叠加,提高靶区精度;乳腺癌保乳术后大分割照射,有效缩短放疗频次,减轻患者痛苦;脾区照射治疗脾功能亢进,剂量低、有效率高、无创、费用低……这些都是许刚带领哈密市第二人民医院放疗科开展的新技术。
追赶国内先进
在注重人才培养和技术储备的同时,河南省还投资4000多万元,为哈密市第二人民医院添置高端直线加速器和4D-CT影像设备。
这些设备能帮助放疗科开展立体定向放疗。该技术在新疆只有两家医院可以开展。
“立体定向放疗是利用高度精准的放疗技术,将根治性的放疗剂量通过外照射方式聚焦到肿瘤部位,疗效等同于手术。它可以缩短放疗时间,给予肿瘤极高的照射剂量,又减轻对正常组织和器官的损伤。它还能将原来6周~7周的放疗时间缩短至1周左右,降低了医疗费用。”许刚说。
2020年,哈密市第二人民医院放疗科收治了一位80多岁的早期肺鳞状细胞癌患者,老人的身体情况较差,无法耐受手术治疗。于是,许刚决定利用直线加速器和4D-CT影像设备,对老人的肺部肿瘤病灶进行立体定向放射治疗。放疗5次后,老人肺上的病灶消失。半年来,老人病情稳定,无复发及转移征象。
许刚说:“立体定向技术在新疆的其他地级市医院还没有开展。哈密市第二人民医院放疗科在这一领域的创新,意味着这里的技术正在向着国内先进水平迈进。”

 
2008-2012 YYWSB.COM All Right Reserved
医药卫生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