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舆县 全面启动县乡集中隔离观察点
本报讯 (记者丁宏伟 通讯员王现超)日前,平舆县紧密结合当前疫情防控形势,全面启动县乡集中隔离观察点,确保隔离对象及时得到隔离管控,有效防范疫情传播和扩散。 明确隔离对象。平舆县对确诊病例、疑似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的密切接触者和次密切接触者、国内中高风险地区返乡人员实行集中隔离。密切接触者和次密切接触者在县集中隔离点隔离,国内中高风险地区返乡人员在乡镇集中隔离点隔离。对拒绝集中隔离观察或隔离期未满擅自脱离隔离的,由公安机关依法采取强制措施隔离。 加强组织管理。县乡集中隔离点严格按照“三区两通道”标准设置,避免交叉感染。每个乡镇设置不少于50间的隔离点,各集中隔离点建立临时党支部,抽调辖区街道办事处(村居委会)、公安、卫生健康等部门人员组成工作组,下设办公室、管理组、后勤保障组、转运组和健康观察组,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 严格健康监测。平舆县对密切接触者和次密切接触者实行“14天集中隔离+3次核酸检测”防控措施,集中观察第一天进行1次核酸检测,间隔24小时再进行1次,集中隔离满14天、隔离结束前1天进行1次;对国内中高风险地区返乡人员实行“14天集中隔离+2次核酸检测”防控措施,每7天进行1次核酸检测,隔离结束前1天再进行1次。每天早、晚对隔离观察人员各进行1次体温测量,并询问其健康状况,填写《集中观察人员健康监测卡》。医学观察期间,隔离观察人员一旦出现发热、干咳、乏力、胸闷、腹泻等症状,立即用专车转运到平舆县人民医院诊治。医学观察期满时,如无异常情况,由县(乡镇)疫情防控指挥部隔离评估组进行评估后,及时解除医学观察。
浚县 使用无人机开展大面积环境消杀
本报讯 (记者高志勇 通讯员郑宝贺)近日,浚县卫生健康委员会出动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无人机消杀组,对2个预定实战演练点浚县一中、小河镇伯僚村进行了一次全面室外环境消杀。 开展消杀作业前,浚县一中、伯僚村委已预先向学生、居民发出通告,要求大家在开展作业期间要居于室内、关闭门窗,做好个人防护,不要随意外出。 随着消杀组工作人员配置装载好消毒水,2名专业人员分别操控着2架消杀专用无人机缓缓升起。无人机在复杂的街道上灵活穿梭,装载的消毒水同步喷洒。整个无人机消杀行动在1小时内完成。 据了解,一般的消杀方式是采用人工普通液力式喷洒,消毒液只能做到表面消杀,但浚县新购进的常温弥雾喷洒无人机既适用于表面消毒作业,也适用于空气消毒作业,每分钟消杀面积可达500平方米~1000平方米,能够在极短时间内将疫区地面和空气环境中的飞沫病毒消灭,更好地阻断病毒传播。 这是浚县首次在社区防控中进行无人机大面积环境消杀。使用无人机空中消杀有效解决了村庄(社区)人口密集、街道复杂交错、卫生死角多、防疫人员不足、传统消杀手段效率低等问题,对更高效地做好社区常态化防疫或疫情暴发时进行消杀工作起到了关键性作用。 “这对我们老百姓是一桩好事情,大家都很支持,都很放心。”伯僚村村民刘女士说。
宁陵县 医疗机构利用信息化助力疫情防控
本报讯 (记者赵忠民 通讯员刘志国)在疫情防控工作中,宁陵县强化责任担当,积极主动作为,不断巩固来之不易的防控成果。日前,宁陵县在核酸检测工作中创新工作方式,充分利用信息化助力疫情防控。 宁陵县在县人民医院核酸检测点安装核酸采集登记系统,完善采集人员信息,提高登记速度,减少排队现象。 在检测点设置核酸报告自助查询打印一体机,利用微信公众平台办理核酸检测缴费,使用手机即可查询核酸检测结果,从而减少了人员院内流动,避免了人员交叉接触,实现了医务人员与患者的非接触式检测就诊,大大降低了医疗机构发生院内感染的概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