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查看  第一版:要闻
PDF版查看  第二版:动态
PDF版查看  第三版:专版
PDF版查看  第四版:疾病防控
PDF版查看  第五版:中医药周刊
PDF版查看  第六版:视界
PDF版查看  第七版:专版
PDF版查看  第八版:杏林
 
第八版:杏林
 上一版  
王怀隐奉诏还俗领撰巨著
《黄帝内经》是一部养生宝典
汜水柿树不纳粮
冬凌草
1
11 1 2021年2月2日 星期二 目录导航 1
 上一期   下一期 
1
  《黄帝内经》是一部养生宝典
 

《黄帝内经》是一部养生宝典
□李晓闪

   《黄帝内经》堪称中医经典,越读越认识到它的深奥,感谢先人为我们留下如此宝贵的文化遗产。
    《黄帝内经》记载:“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就是说,上等的中医不去治疗已经得了的病,而是在没有得病之前,就让它不得病。
    《黄帝内经》是祖先留给我们的一笔精神文化遗产,是我们独有的宝贵财富,是我们祖祖辈辈传承下来的经典,是一本让人增长智慧的书,是值得我们反反复复认真去读的好书。
    可是,很多人依就不知道我们老祖宗传承下来的这笔财富。很多人认为,讲健康是老年人的事情,养生更是老年人的事情。很多年轻人更是不知道如何爱惜自己的身体,不懂得什么是健康的生活方式。很多人起居无常,饮食无度,生活没有规律,暴饮暴食,透支健康。
    《黄帝内经》告诉我们,健康是掌握在自己手中的,健康才能长寿,而长寿并不等于健康。只有健康快乐,才是一个完满的人生。你每天的生活习惯,决定你是否能有一个健康的身体。我们每一个人,无论是年老还是年少,都应该关注自己的生命,关注自己的健康,从现在开始就要好好养生,这样才可能有一个健康的身体,才可能有一个美好的人生,这样才会生活得有滋有味。健康和快乐,才是生命的真谛。
    《黄帝内经·素问》不愧是经典,一开始就道出了“今时之人,年半百而动作皆衰”的问题,并提出了养生的原则和方法,“法于阴阳,和于数术,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劳作”。可谓是一针见血,但这不是它最厉害的,最难得的就是找到了生命与自然的联系,并用非常通俗却又变化无穷的阴阳来反映其规律。古人以阴阳论道,可敬可叹。
    我认为,《黄帝内经》的伟大不在于理论,而在于提出理论前长期的观察探究。比如,“男不过八八,女不过七七”,指的是生命节律与生子的关系,男子到了64岁的时候,“齿发去”,因为牙齿是肾的花朵,由肾气所主,“齿发去”就说明人体的收敛和生发全都没有了,开始掉牙齿和头发。男女凡到了这些阶段,身体也就开始走下坡路了,其身体的抵抗力、器官的活动能力、精力都在衰退;女人过了49岁之后,就开始绝经,没了生育能力了。还有四季气候和人体的五脏六腑相对应等,无不体现了《黄帝内经》非常扎实的观察验证基础,这种发现问题,观察矛盾,寻找规律的探究精神正是每个医者所需要继承的。
    《黄帝内经》之所以是中医学,甚至是所有医学的必读书,并不是说它概括了所有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方法,真正值得借鉴的就是其中对人体五脏六腑、经络等作了基础论述。正所谓名不正言不顺,啧言不顺,要论治,就要辨证,要辨证,就更要审症求因,有因才有果,正是《黄帝内经》给出了因,才会有中华医学这个果。而且《黄帝内经》“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的治疗思想不知又比西方预防观念早报出了多少年。
    《黄帝内经·素问·五脏别论》等篇章里,记述了五脏六腑的基本特点,在《黄帝内经·素问·三部九候论》《黄帝内经·素问·玉机真脏论》等篇章中,论述了切脉的部位与方法,脉象随季节的变化规律等,更让我惊喜的是,在《黄帝内经·素问·宝命全形论》等篇章中找到了当初学习刺法灸法的原文“凡刺之真,必先治神”,这些熟悉的字句让我对《黄帝内经》更加亲切了。另外,《黄帝内经·素问·八正神明论》中“五脏已定,九候已备,后乃存针”在脏腑气血的基础上,提出了“邪气盛则实,精气夺则虚”为中心的邪正盛来理论。
    要说《黄帝内经》的特点,我第一个想到的词就是“变化”,举个例子,肺之令人咳何也?而回答是,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从中,我认识到即使是一个症,也是无穷变化的,更何况治疗方法呢?《黄帝内经》的思想很博大,在《黄帝内经·素问·异法方宜论》中说到,一病而治各不同,地势使然也。
    《黄帝内经》之灵枢,别名针经,大多是针灸经脉腧穴的理论,在经络腧穴学的课程学习过程中多有背通,其中的内容让我对人体又有了新的理解,而不仅仅停留在解剖的层面上,也从中深刻理解了脏腑之间的联系,启发我产生了很多新的思路,例如,讲手太阴肺经一句“还循胃口”便提示了治疗肺病兼顾胃的调理,以增强疗效的可行性。我只是初学者,尚能有所感悟,对于圣贤的人,当然更不在话下:仲师之伤寒,金元四大家之寒凉攻邪补土滋阴,明清之温病,都或多或少地借鉴了《黄帝内经》。
    越学习越感觉中医的博大精深,越读《黄帝内经》越觉得先人的伟大。我也从《黄帝内经》中学到了更多中医理论知识,为今后学好中医奠定坚实基础。
 (作者为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8级住培医师)

 
2008-2012 YYWSB.COM All Right Reserved
医药卫生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