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入路方式解决嗓子里的大麻烦 本报记者 冯金灿 通讯员 尹沅沅
83岁的盛老太太近半个月出现进食时吞咽障碍、声音嘶哑等症状,夜间睡时打鼾明显,经常被憋醒,在当地医院检查发现咽喉部长了一个鸡蛋大小的肿瘤。 肿瘤所处部位解剖关系复杂、血管神经较密集,除了有全身重要的大血管颈内动静脉、颈外动静脉穿行外,还有许多颅神经。此外,该部位位于咽侧颅底,视野局限,手术具有很大的难度,极易发生出血和窒息。如何在这狭小而复杂的间隙中将这么大的肿瘤安全切除呢? 河南省人民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主任医师万保罗、副主任医师臧艳姿、主治医师李靖为盛老太太进行检查评估后,邀请多学科医师进行会诊,以确定手术方式,并通过术前病理检查,确定肿瘤为多形性腺瘤。 确定了病变性质后,手术方式的选择至关重要。传统的手术是从颈外侧入路将肿瘤切除,如果肿瘤很大且与周围血管神经关系密切,还需要进行下颌骨劈开等,创伤较大,术后恢复时间长,而且上述入路对面神经、咬合功能及吞咽功能会造成影响。 考虑到盛老太太年龄大、全身营养状况不佳,万保罗团队采用内镜引导下经口咽侧切开路径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辅助的手术方式将肿瘤完整切除,手术历时1小时完成。术后,患者逐步康复,饮食恢复正常,症状得到缓解。 据万保罗介绍,该术式避免了颈、颌面等部位的切口,符合人们对美观效果的需求;对健康组织损伤轻微,手术后疼痛明显减轻;术后咽瘘、切口感染、咽喉功能损害等手术并发症发生率极低;术后恢复快,通常次日即可经口进食,且术后住院时间明显缩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