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查看  第一版:要闻
PDF版查看  第二版:动态
PDF版查看  第三版:管理论坛
PDF版查看  第四版:天使之声
 
第三版:管理论坛
 上一版    下一版  
从疫情防控 看爱国卫生运动的重要作用
医院中层干部应努力提高行政管理能力
1
11 1 2020年4月30日 星期四 目录导航 1
 上一期   下一期 
1
  从疫情防控 看爱国卫生运动的重要作用
 

海南医学院教授  张东献    洛阳市卫生健康委员会调研员  武 文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迅速部署,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坚决遏制疫情蔓延。
    目前,在全民抗疫、群防群控之下,疫情阻击战取得了阶段性胜利。在疫情防控期间,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积极响应国家的号召,通过广泛动员、协调多部门合作参与环境整治、群防群控以及健康教育等,在疫情防控阻击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和独特优势。

爱国卫生运动在疫情不同阶段的工作重点

   疫情期间,爱国卫生工作在不同阶段发挥着积极作用,有效阻击了疫情传播,营造了干净整洁的城乡环境,形成了人人参与防控的良好氛围。
    一、疫情初期
    为了配合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全国爱卫办在1月14日下发《关于开展冬春季爱国卫生运动加强市场环境卫生整治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以市场环境整治为重点,在春节前后组织开展以“共建卫生家园、共享健康佳节”为主题的冬春季爱国卫生运动。
    各地高度重视,迅速行动,通过转发通知、制定工作方案、组织开展现场活动等形式进行部署落实;多个省份、地市加大了对农贸市场、海鲜市场、活禽市场、禽畜养殖点等重点场所的环境治理力度。
    二、疫情攻坚期
    随着疫情的蔓延,自2020年1月23日起,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先后启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应急响应。全国爱卫办根据梳理调研中发现的问题,下发了《关于持续做好冬春季爱国卫生运动加强薄弱环境整治的通知》,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加强薄弱环节整治。
    一是持续加大环境卫生整治力度。多地开展了以“大清扫、大清理、大整治”为主题的城乡环境卫生整治行动:加强对农贸市场的环境整治和非法贩卖野生动物的监管;对居民小区、垃圾中转站、建筑工地等重点场所进行卫生清理;处理垃圾污物,消除鼠、蟑、蚊、蝇等致病生物滋生环境,改善环境卫生状况,防止疾病的传播。
    二是开展重点场所消毒工作。重点强化公共场所、农贸市场的清洁消毒,严格对社区人群聚集的公共场所进行清洁、消毒和通风;加强对各类公共厕所管理及下水道消毒工作。
    三是加强病媒生物防制工作。为指导各地做好环境整治中的病媒生物防制工作,全国爱卫办向各地印送了《病媒生物综合管理技术规范》,要求各地结合疫情防控工作需要,在专业机构指导下,组织做好病媒生物防制工作。
    四是加强疫情防控宣传教育和社区科普工作。多地通过微信宣传群、线上科普、微课堂等形式开展疫情防控宣传教育活动,讲解正确佩戴口罩的方法,宣传做好个人防护,提倡健康饮食,保持个人卫生习惯等。
    三、复工复产期
    随着疫情得到初步遏制,中共中央政治局2月21日召开会议,提出“建立与疫情防控相适应的经济社会运行秩序,有序推动复工复产”的要求。
    为做好复工复产期的爱国卫生运动工作,2月22日,全国爱卫办印发《关于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结合复工复产情况,组织开展企事业单位工作环境整洁行动、社区环境清理行动、市场环境综合整治行动、其他重点场所环境清洁行动、家庭环境大扫除活动和科普宣传活动,进一步做实、做细、做好爱国卫生运动重点工作。
    各地爱卫办在精细化上下功夫,做到卫生整治到位、科学消杀到位、宣传引导到位、志愿服务到位、长效机制到位,营造干净整洁的居住环境。
    进一步加强宣传培训工作。全国爱卫办发布《环境整治、共同战“疫”》系列宣传海报,聚焦企事业单位、社区、市场、公共场所、家庭等五大场所,宣传环境整治理念;在健康中国微信公众号开设“爱卫在行动”专栏,集中宣传各地在疫情防控中的爱国卫生工作,营造“人人关注爱国卫生、人人参与爱国卫生”的良好氛围。
    利用爱国卫生活动月,掀起爱国卫生运动高潮。全国爱卫办会同中央文明办等九部门联合开展以“防疫有我,爱卫同行”为主题的爱国卫生月活动,并向全社会发出《动员广大群众积极参与爱国卫生运动的倡议书》,为全面打赢新冠肺炎疫情阻击战奠定坚实基础。

爱国卫生运动发挥的重要作用

一、爱国卫生运动是一项伟大创举和成功实践

   爱国卫生运动是党把群众路线运用于卫生防病工作的一项伟大创举和成功实践,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在卫生健康工作中的具体体现。
    1952年,毛泽东同志发出“动员起来,讲究卫生,减少疾病,提高健康水平,粉碎敌人的细菌战争”的号召,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轰轰烈烈的爱国卫生运动。至今,爱国卫生运动走过了68年的光辉历程,成为党治国理政的一项重要内容,在党的历史上是持续时间最长的群众性卫生运动,在不同历史时期均发挥着重要作用。
    改革开放以后,邓小平同志提出,“要防治地方病,为人民造福”。1982年,“开展群众性的卫生活动”被写入宪法,首次确立了爱国卫生运动的法律地位。
    党的十八大以来,爱国卫生运动进入新的发展时期。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和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继承和发扬爱国卫生运动优良传统,发挥群众工作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建设健康、宜居、美丽家园”“坚持预防为主,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倡导健康文明生活方式,预防控制重大疾病”;同时,也把爱国卫生运动作为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内容,从而为新时代爱国卫生运动确立了地位,指明了发展方向。
    2019年12月,爱国卫生运动再次被写入我国第一部卫生健康法律——《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明确提出“国家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鼓励和支持开展爱国卫生月等群众性卫生与健康活动,依靠和动员群众控制和消除健康危险因素”,为今后一段时期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提供了法律保障。

二、爱国卫生运动是促进和维护健康的重要手段

   爱国卫生运动因健康而起,因健康而兴,其强大的生命力在于始终以维护和促进人民群众健康为根本出发点。
    预防为主是促进健康的核心理念,是最经济、最有效的健康策略,也是我国一贯坚持的卫生工作方针。爱国卫生运动深刻把握了健康领域的发展规律,坚持预防为主,把群众运动与卫生防病结合起来,抓住健康的两个“源头”,一个是健康危害因素和传播疾病的源头——环境,一个是生产健康的源头——个人。
    首先,爱国卫生运动关注环境卫生,这是影响健康的主要因素之一。长期以来,爱国卫生运动同垃圾、污水、“四害”、环境污染等这些与疾病密切相关的根源因素做斗争,从粉碎细菌战争、“除四害”“两管五改”“五讲四美”到卫生评比、城乡环境卫生整洁行动,再到卫生城镇创建、农村“厕所革命”等,长期坚持开展以整治和改善环境为重点的群众性卫生活动,有效控制了传染病的流行,大幅改善了群众的健康状况。
    其次,爱国卫生运动关注人群。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是开展爱国卫生运动的法宝。群众既是健康的生产者,也是健康的受益者。爱国卫生运动充分发挥个人主观能动性,调动群众人人动手、人人参与,实现人人共享。个人行为生活方式是影响健康的最主要因素,爱国卫生运动坚持树立“每个人是健康第一责任人”的思想,从改变不良行为生活方式和不卫生陋习入手,倡导讲卫生、移风易俗、勤洗手、戴口罩、常通风,不随地吐痰、不乱倒垃圾,养成健康饮食习惯,推广分餐公筷公勺,拒食野生动物等,培养群众养成良好的健康行为生活方式,减少疾病的发生。

三、爱国卫生运动促进了经济社会的发展

   十九大报告指出,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健康与经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健康既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也是其发展的重要目标。经济社会发展也为健康提供良好的物质条件,促进健康的发展。
    首先,通过持续开展爱国卫生运动,不断提高我国人民群众的健康素质,增强了劳动者的体质,提高劳动效率,为促进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人力资源保障。
    其次,通过持续开展爱国卫生运动,特别是实施卫生城乡创建,各地大幅增加了社会公共设施的投入,道路设施、园林绿化、污水处理、垃圾处理、河道治理等对环境影响较大的基础设施得到改进和提升,为社会可持续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再次,在卫生创建过程中,多地通过立法、建立规章、完善制度等方式,有力推进了社会综合治理能力的提升,推动爱国卫生运动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管理。
    最后,爱国卫生运动一方面为人民群众提供了整洁、清新、舒适、健康的生活环境,激发大家积极向上的生活和工作热情,潜移默化地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的改变,推动社会全面进步;另一方面,良好的环境还可以吸纳更多的资本、人才和技术进入,为项目投资、商业往来、旅游度假等带来机遇,从而促进经济社会的快速协调发展。

四、爱国卫生运动是社会健康治理的重要抓手

   “政府主导,跨部门协作,全社会动员,预防为主,群防群控,依法科学治理”是新时期我国爱国卫生运动工作方针的主要内容,也是爱国卫生运动的重要组织形式和工作模式。这是基于大健康、大卫生的社会健康治理模式的集中体现。
    一是体现了多主体参与。多年来的实践证明,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作为一个综合组织协调机构,为政府、社会、群众搭建了一个以健康为目标、多主体共同参与的协作平台,形成了“横向组织网络健全、纵向体系完整”的组织架构。
    二是体现富有成效的社会动员。爱国卫生的精髓在于动员全社会力量运用于卫生防病工作。基于健全的组织体系,爱国卫生不仅统筹协调政府各部门,如卫生、城管、市场监管、住建、教育、环保、交通等,还有效动员协调企事业单位、社会团队和家庭、个人等社会各要素积极参与,形成“部门协同、社会参与、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三是体现了健康综合治理。针对健康的复杂危险因素,诸如生态环境、病媒生物、社会环境、个人行为习惯等,从源头上进行治理,群防群控,全方位干预和有效控制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形成多层次、多元化的社会共治格局。
    为此,我国的爱国卫生运动受到世界卫生组织的高度评价和赞扬。2017年,世界卫生组织授予中国政府“社会健康治理杰出典范奖”,并指出:早在“健康融入所有政策”成为全球公共卫生界的口号前,中国就已经通过爱国卫生运动践行着这一原则,为提高中国人民的健康水平做出了巨大贡献,并在许多领域激励着其他国家,为政府各部门、各机构以及社区携手合作,共同解决最紧迫的公共卫生问题提供了可借鉴的模式。

五、爱国卫生运动提升了人民群众的文明素养

   在爱国卫生运动的内涵中,爱国是核心,卫生是根本,运动是方式。爱国卫生运动从建立之初就和爱国主义精神紧密相连,历久弥新,无论是应对细菌战、鼠疫、霍乱还是应对新冠肺炎,都与爱国紧密相连。尤其在全球化背景下,传染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广泛性、复杂性、快速传播性,给国家公共安全带来了严峻挑战,也同样威胁着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新冠肺炎疫情下,“居家防疫也是爱国”已深入人心,真正把个人健康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
    爱国卫生运动历来重视健康教育,着力提升人民群众的健康素养,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爱国卫生运动通过形式多样的健康教育宣传,无论是“五讲四美三热爱”还是“厕所革命”,都在引导人民群众树立正确的健康观,移风易俗,破除陋习,将健康文化融入精神文明建设之中,融入日常行为生活方式之中。
    在新冠肺炎疫情下倡导的戴口罩、勤洗手、常消毒、用公筷,禁止捕猎、食用野生动物等既是卫生防疫措施,也是社会公德。这不仅有利于增强人们对疫情的自我认知能力,还促使人们增强健康理念,提高文明素质。

 
2008-2012 YYWSB.COM All Right Reserved
医药卫生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