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 季 通讯员 王志彦
“来,唐奶奶,我们今天继续吹气球,按照我昨天教的方法,吹起来,加油!……您真棒!”近日,在开封市第二中医院骨一科,时常能听到护士鼓励患者唐奶奶吹气球的加油声。 记者走进唐奶奶的病房,看到里面挂满了五彩缤纷的气球,不禁让人好奇:病房怎么变得像一个儿童乐园? 原来,75岁的唐奶奶半个月前因肋骨骨折住院治疗,需长期卧床休养。为了促进唐奶奶的肺功能恢复,增加肺活量,减少长期卧床引起的坠积性肺炎等并发症,该科采用吹气球这一临床广泛应用的围手术期康复方法,帮助唐奶奶康复锻炼。 “骨折患者由于受原有疾病的影响或者术后切口疼痛等原因,可能不敢用力呼吸,加之本身运动量少,尤其是老年患者在长期卧床后,容易出现肺不张、肺炎等并发症,直接影响其康复。”该院骨一科护士长李永华说,吹气球训练方法增加了呼气时的阻力,使支气管内保持一定的压力,使不张的肺得以复张,同时还能促进呼吸肌的锻炼,进而增加患者的康复信心。 对于如何有效地吹气球,李永华说,吹气球不在于吹得快,也不在于吹得多,只要尽量把气吹出就可以。为了激励唐奶奶,她们专门把老人吹的气球都挂在病房里,既好看又增加了老人康复的信心,可谓“小气球,大功效”。 |